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上帝指使自傳最新章節列表 > 地朝眾神 二千七百八十八章 論《》重要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地朝眾神 二千七百八十八章 論《》重要性

當年大清是怎麼看《海國圖志》的,我並不知道,大清人應該沒有幾個人看過這本書;就如現在又有幾個人看過《上帝指使》,就算是看也是把它當成是笑話來看。所以,一個民族的眼界的大小,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命運如何,領導者的眼界的高低,更是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的發展。像上帝指使一樣立志著述也是一種報效祖國的方式,我們雖沒有權利,不能改變這個世界。

可是我們希望自己寫的東西可以影響一些人,改變一些人,作者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當然,我們也不指望當權者來讀我們的書,可是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還是希望更多的人讀到我們書,知道我們的思想。就像島國人一樣,這樣一本毫無亮點的處理書,起初島國人也沒在意,照規矩充公了事。誰知奇特的事情,卻接二連三的發生了。

從這一夜開始,這本看似普通的書,彷彿一塊包藏神奇力量的魔法石般,開始源源不斷的爆發強大的魅力。從政府工作人員,到上流社會的貴族,乃至是民間的武士學者,但凡識字的島國人,只要拿過來隨便翻幾眼,立刻就被深深的吸引住,然後瘋狂的為之痴迷。而這種魅力就是學習的魅力,就是認識的魔力,就是思想的力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對未知世界好奇的心。

除開我們的心早已經麻木了,否則的話我們一定想要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模樣。在古代我們想要知道的是世界是什麼模樣,而現在我們想要知道的是宇宙是什麼模樣,人類的好奇心從來就沒有消失過,也從未停止我們的探索,我們依舊想要知道未知世界的模樣。而這就是探索精神,也是學習的精神,這也是我們人類越來越強大的原因。

於是這本普通的書,起先只是在貴族圈裡悄悄流傳,後來竟火熱傳遍,各階層的島國人更是奔走相告,人人都要先睹為快。但凡有點關係門路的,都是不惜千金託關系走門路,就為能借來看幾眼。很快就有了手抄本,在民間靜悄悄的流傳。更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劈波斬浪偷渡大地朝,只為求得一本正品原版。

等著三年以後,又一艘大地朝商船造訪長崎港,又被海關人員一口氣查出了二十多本。但比起上次的如狼似虎,這次島國海關的態度,卻是格外恭敬溫暖:開個價吧,政府收購了。因為一直禁這書的島國幕府,此刻終於想開了:民間越傳越熱,怎麼禁也禁不住。還不如政府直接引進翻譯,總算也能大賺一筆。於是,島國官方翻譯的島國版《海國圖志》,正式出版發行,果然一上市就引發火熱搶購潮,沒多久就被搶購一空。

這在我們大地朝是不可想像的,如果一本

書不管是什麼理由,一旦是被判為是禁書,我們就決定不可能再看到這本書了。不僅是官方不會讓你看到這本書,就算是街頭市井裡你也找不到這樣的書,而且如果被人知道你看了這樣的書,哪怕知道的人是你的朋友,他也會舉報你。大地朝很多的人平時跟你是稱兄道弟的,可是一旦你要是出了什麼事,他們一定是分分鐘與你劃清關係,說不定還會在背後捅你一刀。有時候想想自己活在這樣的國家,真是挺沒有意思的,這樣的民族不得不讓我們懷疑人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之後的五十年裡,先後再版的十次,價格連年飆升,卻依然怎麼賣怎麼活,輕輕鬆鬆就把錢掙。堪稱整個十九世紀歷史上,島國的天價暢銷書。而在當時一代島國精英心中,這本書更意味著珍貴的成長記憶。其實,這也是這本書的魅力,就像是看《上帝指使》一樣,作者無疑不是想要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很大,我們不應該是為了玩,而想要看看這個世界。我們更是應該帶著學習的精神,帶著探索世界的思想去看看這個世界,而這一切只是讓我們增大眼界。

島國裡的人一個人叫做佐久間象山,自從幸運買到一本,就終生捧讀不輟,幾年裡陸續寫了二十萬字的讀書筆記,成為整個明治維新時代奉為至寶的珍貴資料。而且一邊學習,還不忘了深情表白,時常隔空對著千里之外的魏源發個感慨,說我就是你在島國的知音。至於在島國大名鼎鼎的坂本龍馬,當年知道這書時,還是個十來歲學劍道的毛孩子,就為了能搶先看一眼,竟就勇敢的和師兄相約決鬥。島國人為什麼都喜歡看這書,因為就像是嶽小雲嘲笑島國人“島國人也只是剛剛開化的猴子!”。

當然以今天的眼光看,林則徐看世界的水平,也非常有限。對世界各國文化的認知,有些也處於非常可笑的地步,甚至鬧出了看過英國人走正步,就以為英國人天生殘疾,腿腳不能屈伸的笑話。說是放眼看世界,只是睜開了半隻眼。

一個國家要是沒有知識,沒有眼界,沒有探索精神,這樣的國家何嘗不是跟島國人一樣,都是未開化的猴子。後來島毛戰爭中把老毛子艦隊打得灰飛煙滅的東鄉平八郞,年輕時就為排隊搶購一本這書,回家路上悲催遇到大雨,當場淋成落湯雞。就連當年遠赴歐美留學的第一代大清留學生們,對這事也都有驚訝的記憶:北洋水師的那批留學管帶們,都清楚的記得那些同吃同住的島國同學們,幾乎人手一本《海國圖志》,吃飯時都會認真翻開。仔細一打聽,竟然是個大地朝人寫的。

以明治維新時代另一位島國牛人吉田松陰的說法,正是這本書,不但激勵了一代島國人為國家奮鬥的決心,

更幫助島國人找到了一條奮鬥的道路。看看島國的歷史大事,就知道此言不虛:從倒幕運動到明治維新,一群島國精英們賣力奮鬥,他們的角色行業身份不同,但從橫井小楠到伊藤博文,有一點卻相同:《海國圖志》的鐵桿粉。這本書在島國的火熱程度,現代人看幾部日劇就能熟悉:在各種島國近代生活和大事件的島國電視劇中,捧著一本《海國圖志》縱論古今,是電視劇中時常出現的橋段,也是那時島國人的流行風尚。

《海國圖志》開了島國人的民智,讓全體島國人“開眼看世界”,為十多年後島國明治維新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自下而上的改革是水到渠成之事,當然比自上而下的改革來的容易的多!因為國人都在看這本書,大家對書的理解和認知雖有不同,可是大致的方向卻是一樣的,就是想要透過改革找到一條適合國家發展的新路來。而上帝指使的思想,明治維新對島國的意義,恐怕這裡就毋須我來贅述了。

本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這本書的中心思想,也十分的明確:要想戰勝對手,就要知道對手到底為什麼強大,學習別人的本事,才能有制敵和打敗對方的辦法。《上帝指使》整本書講的最透徹的就是上帝指使先知的思想,也正是這個東西,就夠我們大地朝的人受用終身了。我雖然沒法從各國的政治制度到經濟模式來給大家說明要如何來發展社會,可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應該明白,我們一定不能停止科學研法的腳步,如果我們慢了,我們依舊還會捱打的。

《上帝指使》和《海國圖志》堪稱都是當時這個時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都去看的一本內容質量過硬且通俗易懂的治國寶典。如此寶典,對於當時的島國來說,更好比乾旱中最溫潤的及時雨,當時的島國,還在乖乖做小弟的年月,而且和正被洋人欺負得鼻青臉腫的大清比起來,更可以說難兄難弟。看到大哥被打了,大哥悲催的日子,小弟看著著急不說,而且心裡也苦。幫不上忙不說,還怕別人像打大哥那樣,連自己一塊打了。

一樣曾經閉關鎖國島國,也一樣被洋人用軍艦大炮開啟了國門,逼著籤了一堆不平等條約。更一樣有一群仁人志士,十分憤懣不平,這就是島國人,他們骨子裡比我們更有血性。我們大地朝人能甘於受壓迫,但是島國人自古就有頭可斷血可流可是骨氣卻不能丟的氣節,這點我們不得不佩服他們。但未來究竟該怎麼做,他們跟大清的知識分子一樣卻是一片兩眼一抹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不過,我們從歷史可以看出,我們大地朝的文人都是些只會說,不會做,只會指責別人,不敢付諸行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