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7章 善人縱論,陳朝諸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97章 善人縱論,陳朝諸王!

(感謝書友取名好麻煩的再次打賞和推薦票!^-^)

莫善人,有古怪。

不光是“宜都王”的獨特,他這一系列的稱號都很獨特。

高宗之後——

高宗就是陳宣帝的廟號,這位是陳成的直系先祖,身上有他的Y染色體,這是沒有疑問的。

但問題是,廟號是君主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既然是“廟號”,供奉他的陳朝宗廟已經不存在,那要這個廟號有何作用?

這就好像末代皇帝很多都沒有廟號,廟之不存,號將焉附?溥儀,蜀後主,陳後主,南唐後主這些倒黴蛋都是。或者雖然有,但是不會被提,隋煬帝的廟號是啥?他是有的,“世祖”是也!可誰會把他當祖宗?

隋以前,並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如果每個君王的廟都留下,數代之後為數眾多的家廟會有祭祀上的困難。只有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才會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西漢只有四位官方認證有廟號的皇帝,東漢三位。漢以後逐漸廟號開始氾濫,到唐宋幾乎人人都有,所以就開始流行以廟號稱呼,所謂“唐宗宋祖”是也。

在唐朝,你說“高宗”,大家的反應只會是唐高宗李治,而不是是漢高宗劉奭(就是王昭君那位漢元帝,廟號後來被劉秀剝奪。)更不要說陳高宗陳頊了!

就好像太宗就是李世民,而不會是漢太宗漢文帝。

莫善人先說“高宗之後”時,他都沒反應過來。高宗之後不就是中宗李顯、睿宗李旦、太平公主、當今天子嘛?

說到“寧遠公主”才反應過來,李治哪有女兒叫寧遠公主啊!

倒是陳宣帝有女兒封為“寧遠公主”,但大家基本稱呼她為“宣華夫人”。因為隋朝滅陳後,寧遠公主與其他陳國皇室作為俘虜從建康西入大興,被配入掖庭為宮女,後選為隋文帝嬪妾。

陳朝亡了,哪來的公主呢?

就好像明朝亡了,長平公主也就不是公主了,只能叫“九難神尼”。

比“九難神尼”幸運的是,宣華夫人貌似還真報了國仇。

世傳隋文帝之死的“仁壽宮變”就是因為兒子老子爭奪貌美無雙的宣華夫人而起的。(這麼看來,咱們家的男子都不如這麼一個女孩子啊!陳成摸著自己俊俏的臉蛋心想。)

其他諸王,也都隨著陳朝覆滅而煙消雲散。

莫善人口中這些“過時”的詞彙,聽在陳成耳中,就好像有人跟他說“乾隆爺”“軍機處行走”“八旗子弟”一樣可笑,溥儀不是有名言嘛:你可拉倒吧,朕的大清早已經亡啦!

察覺到陳成臉上的訝異和戒備,莫善人笑了笑:“怎麼,是我哪裡說錯話了嗎?”

“不不。”陳成道:“只是善人描繪‘古人’的詞彙,好生獨特。”

獨特得就好像有個人張口閉口“蔣校長曾經教育我們如何如何”,不說是反賊,也不合時宜吧?

陳成有點懷疑,莫大善人是不是發現了自己的真實身份?

所以提到他家的這些“長輩”時,用的都是褒稱,語氣也頗尊敬。

怎麼?是想讓我深以為然,承認我就是“反唐復陳”的陳十一郎,試圖舉起陳宣帝的大旗造反嘛?

雖然這種可能性太小,但陳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敢不防,故意說他家那些帝王都是“古人”,撇清關係。

當然囉,對陳成來說,這些人本來就久遠的可怕,與秦始皇漢武帝一樣,都是過去式啦!

“哈哈哈哈!嶺南距離中原天遙地遠,不通教化,鄉野之人很多東西跟不上形勢了,還望陳郎君勿怪。”

“善人言重了!”陳成眨巴著眼睛:“我們年輕人要學的反而才多著呢!”

兩人就先不去計較“宜都王”的事情,而是宜都王的大哥。

莫善人感嘆道:“世說後主無道昏君,只知享樂。家中長輩卻說,後主勸農、求賢、納言、禁奢、安撫嶺南的夷狄之民。免除望訂租調、獎勵耕種,更是惠政。在位之時,山南海北相安,又屢赦天下,頗有氣象。”

陳成長大嘴巴,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你說的這個“陳叔寶”,與我說的那個,恐怕不是一個人吧?

雖然陳成我也反思歷史,但也不至於到閣下這種顛倒黑白的程度吧?

我跟他有親戚關係都不敢這麼替他翻案!

當然囉,嶺南嘛,也可以理解。

對於莫氏這樣的地方豪族來說,誰做皇帝無所謂,反正往前一千年,往後一千年,他們都是地方的“土皇帝”。(現代當然就不一樣的,但莫氏在河池依然是大姓。)

當“土皇帝”的人,上面的“真皇帝”管的越少越好,他們就可以任性妄為了。

對於南朝皇帝來說,嶺南且去自治,到了後主這樣貪圖享樂的,更是完全撒手不管!

而到了當今天子李隆基,開元十六年平定瀧州陳氏反唐的大戰,彰顯了他統化嶺南的決心。

李唐的人譁譁譁全過來了,自己的人就譁譁譁全下去了。

如此,宜州的土皇帝們可不就愈發懷念起南朝時代了嘛!

對於地方勢力的心思,陳成可以理解,但實在不敢開口讚歎。所以聽莫善人誇讚陳叔寶,陳成只是聽,不置評。

他不插嘴,莫善人就自顧自道:“亡國之痛,非常人可以感知。”舉起羅詩師的大作道:“即便後主就是昏庸之人,國破家亡,如何‘安樂長安’?便是蜀後主,也不是真‘不思蜀’!那裡有祖宗的宗廟,如何不思!”

陳成苦笑一聲,劉禪思蜀,好歹劉備的陵墓還在那裡。

可是陳朝陵墓基本被搗毀,地面只留土堆;武帝陳霸先更是被挫骨揚灰,葬身千人口腹;故都金陵也已經被夷為平地,成為大農村,到現在都沒恢復過來。

思,思什麼呢?

說到這裡,莫善人長嘆:“想後主眾兄弟之才,原可揮灑筆墨,寫盡山河!可當眾人被囚居洛陽之時,男的入朝為弄臣,女的進宮當嬪妾,朝廷大宴時還要被拉出來調笑、受凌辱,即便‘洛邑山川’再‘宜寫照’,他們又如何能寫得出詩來?”

世上有李後主那樣“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的,更多的亡國之人,都是詩興銳減,甚至封筆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陳朝之滅,無論是“長江天險不可破”,還是後主與張麗華藏枯井,在後世都是津津樂道的笑談。

可是當這個國家消亡的時候,難道人人都是懦夫,就沒有試圖挽大廈於將傾的嗎?

是有的!

不說那些忠臣良將,便是一眾“長相俊美,形似婦人”的諸王中,也不乏勠力同心之人!

就比如說嶽陽王陳叔慎,是陳宣帝第十六子,少小聰敏,10歲時就寫絕佳的文章,堪稱陳朝的“潁川神童”。時年十一立為嶽陽王。

後主愛詩文,陳叔慎與衡陽王陳伯信、新蔡王陳叔齊等日夕陪侍,每應詔賦詩,常被眼光頗高的皇兄讚賞。十六歲,便出為使持節、都督湘、衡、桂、武四州諸軍事!

是的,早在李靖之前,這位嶽陽王便已經都督桂州軍事了!

當隋軍渡江、破臺城,前任都督四州軍事的晉熙王陳叔文等人爽快降隋。行軍元帥楊素兵下荊門,攻略湘州。

國破家亡之際,湘州城內將士,沒有意志,日日請降。十八歲的陳叔慎置酒會文武僚吏,嘆道“君臣之義,盡於此乎!”

平素文質彬彬的少年郡王決意不降,感染了諸位將軍,眾人殺牲結盟。詐降楊素先鋒龐暉。

等龐暉率眾入湘州官府,洋洋得意地要接受湘州時。陳叔慎伏兵發作,擒斬龐暉。面對隋朝大軍,明明是以卵擊石,少年郡王絕不投降!日日坐在射堂,招集士眾,數日之中,兵至五千。衡陽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鄔居業等人都請求共赴國難。

但當援軍還沒來的時候,行軍總管劉仁恩、中牟公薛胄兵至鵝羊山,陳叔慎與隋軍從早晨大戰至下午,最終兵少不敵,薛胄生擒陳叔慎。最終隋朝秦王楊俊在漢口斬殺了陳叔慎,時年僅十八歲(虛歲十七)。

誰說風花雪月的南朝就“無一人是男兒”呢?

舉例了嶽陽王陳叔慎,莫善人又講述其他諸王事蹟,很多事情陳成都未曾耳聞,也不見《陳書》《南史》,可能是因為嶽陽王等人的事蹟太靠近嶺南,所以這裡的人比較熟悉吧!

陳成過去對於陳朝亡國,屬實無感,可是聽對方語調同情地講述著先輩們悲慘的遭遇,一時間感同身受,莫名地酸楚!

媽的!

這隋朝殺我先人,凌我女眷,著實可恨!

不行!我要趕在揚州地產商楊勇之前,把隋煬帝刨出來!挫骨揚灰!

嗯,要讓我把他的骨灰喝掉的話,那我實在做不出這麼重口味的事情……

而且中間已經隔了一個朝代了。

“秋風起來了,江南的菰菜、蓴菜都長好了吧?用來做蓴羹、鱸魚膾的話,又是多麼美味呢?可是望著天邊遠去的孤帆逐漸不見了蹤影,那是去金陵的船,只有那麼孤零零的一艘,自己卻永遠乘不上去了!”

“永遠回不去的,就是故國,就是故鄉!”

莫善人的語調非常能拉人情緒,陳成慢慢地就陷入了情緒,彷彿自己就是飽受亡國之痛的後主或者某位王爺,站在隋堤之上,遠遠眺望著金陵的方向!

望呀,望呀,卻怎麼也望不到邊!

故鄉啊,你究竟在哪裡呢?

陳成彷彿真成了迷途的孤雁,眼睛裡忍不住起了一層水霧!

“當隋堤之上,楊柳依依的時候,如何忍心能看?只能悽然地折下每一枝向南的柳條,原來你們也和我一樣——”

“陳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陳成說出這幾個字,側過身去,擦了擦眼角。

“不指南方誓不休?”莫善人唸叨著這句:“真是好詩好句!”

陳成感嘆:能不好嗎?一想到亡國之痛,文天祥與小陳我的心,簡直是一毛一樣啊!(陳叔寶:哎?你之前不是說無感的嗎?)

搖搖頭,將自己從莫善人營造的悲慼氛圍中抽離出來,不得不說,莫善人實在是太會寫詩了!

又實在太會講故事了!

連小陳我這樣一個絕情、無比現實的人,聽了你這首詩之後,心中竟然都感覺與遙遠的陳朝聯絡到一起了!

我不知道你是有心的還是無意的,可我不得不說——

“善人的詩句,猶在大詩師之上!”陳成由衷贊了一句。

而煽情的水平,比朱軍、倪萍也差不了多少。

潁川陳氏畢竟還是落寞了,要不然下次修家譜的時候,可以把莫善人請到潁川去,讓家族裡的長輩也聽聽嶺南的故事。

陳氏有不少在大唐做了高官,就像嶽陽王的同母親弟弟,宣帝十七子陳叔達,就在大唐當了宰相,封了江國公,玄武門之變時也正是他建議唐高祖擁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的。

發達了的人自然不會心念前朝,只有那些落魄的前朝貴族才會思念。

陳叔達畢竟是少數。

但請“土人”去中原普及文化,還是比較獨特的,雖然莫善人從現在的談吐和文筆來看,是一個非主流的“土人”。

“我只有一點少年時代的底子,哪裡敢和大詩師,和陳郎君這樣天賦宜賓的少年英才相比喲!”莫善人聽陳成誇自己,也很高興,但謙虛異常:“再說了,我不就給加了幾個字嘛,底稿還是你們中哪個人寫的。”

陳成想想覺得也有道理,這麼說來,鍾矩還是厲害啊!

雖然莫善人談他家的家事,陳成也頗感興趣,可是理智還是告訴他,這種犯忌諱的話題還是少說為妙。指不定引火燒身呢!

與莫善人客套了幾句之後,陳成推脫自己另有功課,大善人點點頭,目送他出了書房。

“難道我想錯了?”莫善人自言自語,回想著與陳成談話時對方的表現,若有所思。

“哎呀呀,本來以為到了嶺南之後就沒有人跟我計較這些敏感話題了,結果比來之前還要敏感!”陳成尋思著,雖然莫家的烤豬很好吃,莫家人也不錯,可是與莫善人在一起聊天時總有點怪怪的感覺,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多想。

正信步走著,莫動迎了上來,張嘴結舌道:“陳郎君!快去看看吧!兩,兩位大詩師來訪!”

陳成訝異:不會吧?退了一個,來了兩個?

難道是路承允回去之後不高興,又把七律大詩師平鴻軒找來了?

(PS:坡上草離離,依稀映墨池一共出現了五次,其中四首是作者菌編的,只有一首是古人原作。猜猜哪首才是正版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