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衣冠何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一章 釋“六府”之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一章 釋“六府”之意

雪翻過試紙,只看到上面寫著一句話

“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雪快速在腦海中回憶,試圖想起關於這句話的一切,只見雪皺著眉頭,雙手環抱於胸前,似乎陷入了困境。

而這時,全場的注意力都逐漸聚集在了雪身上,見雪一籌莫展,司馬澄面色如常,但眼中閃過一絲微不可察情緒,司馬昀則是握緊了拳頭,口中喃喃,好像是在為雪加油打氣。

裴玄靈掃視全場,最後將目光落在雪身上,見雪犯難,他饒有興趣地摸著鬍鬚,似乎在期待著什麼,荀廷則是左看看右看看,目光在雪身上停留片刻又馬上看到了別處,似乎並不在意雪的情況,左如晦一如既往地眉頭緊皺,一副不讓人親近的樣子。

司馬和司馬烈分坐在外院兩側,司馬氣定神閒,沒有任何變化,司馬烈看到雪的模樣,不由得揚起了嘴角,眼神中帶著戲虐的意思。

而這時,已經有幾位國學生拿起了筆,準備書寫了,姜公公見雪遲遲沒有下筆,心急如焚,曹公公也時不時地探頭,觀察雪的動向,還不時瞥眼看其它的地方。

這道題出得有些難度,此話出自《尚書大禹謨》,裴玄靈特意擷取了其中的一句,釋經文,原本就不單純是考察學生的闡述和理解,更是要考察學生對於經文典籍的熟悉程度,放眼望去,已經有幾個學生開始抓耳撓腮了,估計是記不起完整的句子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雪雖然花了些時間,但是還是想起了句子的出處。

《尚書》相傳是孔丘父在晚年,集中精力整理的古代典籍,將上古時期的堯舜一直到春秋時期秦穆公時期的各種重要文章資料彙集在一起,經過認真篩選,最終選出百篇,編纂成書,此書集孔丘父思想與真實史料於一體,被後人崇為儒家“五經”之一。

而這之中的《大禹謨》是記敘了大禹、伯益和舜謀劃政事的遠古史記。大禹是舜的臣子,他以治理洪水建立大功,後人尊稱為大禹。謨,謀。本篇首段記敘了大禹、伯益和舜謀劃政事,所以叫《大禹謨》。

司馬澄也看到了題目,他一直看著雪,只見雪口中開始唸唸有詞,手也跟著上下擺動,司馬澄便知道了,雪想起了。

之前,司馬澄每晚陪雪讀書,一遇到要背誦的經文,雪就開始犯難,最後為了排擠背誦的枯燥,她就會起身,在書房踱步,而且手上也時不時地帶著一些手勢,這篇雪背過,司馬澄有印象。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雪一字不落地默唸完了全文。

題中的“水、火、金、木、土、谷“意思是”水能灌溉,火能烹飪,金能斷割,木能興作,土能生殖,谷能養育“,這六樣東西被稱為”六府“,是天地大自然用來養育萬物生靈的。

而這前面的“德惟善政,政在養民“則是說聖人之德就體現在處理好政務,把”六府“都安排好了,那就叫“惟修”,就能把人民養好。

雪漸漸理清了思路,也終於舒展開了眉頭,露出淡淡的笑容,開始研磨。

裴玄靈選擇這一句話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相傳孔丘父編成《尚書》後,曾把它用作教育學生的教材,由此可見,《尚書》在孔丘父的思想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值得一考。

其二,是此句中提到的“水、火、金、木、土、谷“,代表世間六個方面的事務,國子學生來自大豫各地,有的出身書香世家,有的天天在軍營裡牧馬,所以在談理解時,不同的學生可以各有側重,不至於無話可說。

其實除了治理“六府”,大禹還提到了有“三事”應當配合,即“正德、利用、厚生”,意思是用休慶規勸人民,用威罰監督人民,用九歌勉勵人民,人民就可以順從而政事就不會敗壞了。

裴玄靈見雪下筆如有神,不禁想起雪在讀到這一部分的時候,小皇帝對於“威罰監督”這一點非常不解,自己多番解釋,雪最後雖然妥協了,但內心深處似乎仍在抵抗這種思想,若雪決定做一位仁慈的君主,那麼等待的她就是不久後再次腐壞的大豫,或者是沒有她的大豫王朝。

想到這裡,裴玄靈情不自禁地嘆了口氣,看著眼下這些國學生,他們其中有人才華橫溢,學問和處事都遠超雪,將來也定能成為大豫的中流砥柱,但同時,性格也如豺狼虎豹般,對功名有著極度的渴望,或許弄不好,就會變成第二個司馬烈。

裴玄靈繞著外院走了幾圈,在後面,他凝視著雪瘦小的背影,眼中露出擔憂的神色。

過了一會兒,司馬澄見雪又放下了筆,而瞥眼看了一眼她的試紙,發現她已經洋洋灑灑寫了不少,估計是闡釋的部分已經完成了。

雪再次雙手環抱於胸前,時不時抬頭,搓捻著自己的下巴,在思考接下來理解的部分,這時她想起裴玄靈說過的話,談理解時可以引用有相同意思的話,既表明了自己有著更為豐富的學問儲備,同時也可以彰顯自己觸類旁通,能夠在經文間融會貫通,更有深度。

雪低垂著頭,不久,嘴角上揚,而後提筆寫下了孟軻的名句“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池,魚鱉,不可勝也。”

簡單闡明了要如何治理不要違背農時的規律,那麼糧食就不會缺乏。不要用細密的漁網在池塘裡捕撈小魚,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

孟軻被稱為“亞聖”與孔丘父一樣在儒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想必沒有比他更有分量的引用了,雪寫完,滿意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