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成都西門有草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成都西門有草堂

離開武侯祠,獨孤信有感而發,口中唸誦道:“武侯祠裡談劉備,功業隨風兩行淚。江湖路遠人心浮,胡虜肆虐天下悲。”

楊逍也不甘落後,唸叨著範文正公當年所寫的《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人世都無百歲。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

獨孤信又道:“寒門貴子英雄骨,敢闖龍潭嘯九天。醉臥桃園生死已,隆中飲雪乞真賢。心思幽邃神難測,誆淚江山亦凜然。戎馬兵城扶漢室,託孤白帝曳千年。”語罷,二人加快了腳步,向城西趕去,這城西曾經住過一個震鑠古今的大人物,不是別人,正是“詩聖”杜甫。

杜甫出身於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遠祖為漢武帝時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是杜審言。杜甫與唐代另位一大詩人,即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後。

不過杜甫與杜牧兩支派甚遠,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幼好學,七歲即能作詩,他也曾寫詩說過這樣的話:“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一個頑童的形象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杜甫草堂位於成都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入蜀,在成都營建茅屋而居,稱“成都草堂”。在此期間,他生活比較安定,詩歌創作甚為豐富,留下詩作二百四十七首。

安定的生活僅僅過了四年,由於嚴武因病逝世,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攜家告別成都,兩年後經三峽流落荊、湘等地。

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不再有人修葺,逐漸破敗。大曆年間,草堂的大部分被時任四川節度使崔寧的小妾(浣花夫人)任氏據為私宅。之後便無人居住,草堂逐漸廢棄,直至消失。

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儲存,宋人又在此基礎上修葺擴建。幾經擴建之後,草堂比以前規模大了許多,佔地近三百畝。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規模和佈局,演變成一處集紀念祠堂格局和詩人舊居風貌為一體的博物館,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的著名文化聖地。

草堂很大,很漂亮,很優雅,完全是一座超級豪華別墅,不過承載的不是黃金萬鬥白銀千擔,?而是豐富的杜詩文化寶庫。

獨孤信看到的草堂裡有詩書畫院、大雅堂(歷代文化名家塑像,陶淵明、李白、王維、辛棄疾、李清照等)、書法木刻廊、工部祠、詩史堂(杜詩歷代各類版本收藏)、茅屋故居、碑亭、大廨等,零散而有機地分佈在茂盛的林木、花叢間,以一條條潔淨的石徑相連,環繞一彎彎澄淨的碧水,顯得十分秀麗。

最引人注目的,當然還是茅屋故居了,伴隨著《蜀相》、《登樓》、《詠懷古蹟》、《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絕句·兩個黃鸝》、《贈花卿·此曲只應天上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詩文傳誦,在中華大地上,在廣大的人民心中生了根,發了芽。

草堂當然不是那樣“床頭屋漏無幹處”,故居雖然保持了簡樸的基調,但是經過加固和精心的維護,看起來非常的嶄新和古樸,優雅而又情韻,彷彿從未有過“怒號”之風徹骨冰凍,也談不上漫漫長夜難入眠的哀愁,為天下寒士衷心祈禱的悲情。

但是真正的草堂,比如真正的杜子美,他的生活際遇,他的命途多舛,當真是非筆墨所能形容,而杜甫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及深遠的歷史功績,也可能超出了許多人固有的印象。

杜甫熱心政治,期望建功立業,但他並不能算是一位成功的官員,雖然擔任過左拾遺和檢校工部員外郎這樣的官職,但都短暫而無益(得不到重用,發揮不了才能)。

在這之前,在大唐開元盛世的當口,二十四歲風華正茂的他於洛陽應進士不第,三十五歲至長安考試無果,三十九歲給皇帝獻文獲得讚賞,命宰相考試他的文章,等待分配,最後還是失落。

當時讀書人博取功名的方式是怎樣的呢?一個是科舉,另一個是權貴的推薦,還有一個就是帝王的破格賞識。滿腹經綸的杜甫,被攔在了科舉的大門之外。結交權貴非其所長,巴結皇帝他更沒誠意,所以他只能被排斥在高層、權力圈子之外,成為雖然有一定名氣,卻生活困頓的閒人。

一方面,底層人民為了攀強附貴,出人頭地,做出許多妥協與轉變;一另方面上層為了穩固地位,也適當籠絡讀書人,其間的手段各自了悟。杜甫在《貧交行》裡面有這樣的描述:“翻手為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有錢能使鬼推磨,有權可使磨推鬼。浩浩世間,難得見真誠的靈魂,真心的相知,有的只是利益,相互的傾軋與利用,黑暗無比。

有道是“國家不幸詩家幸”,又或者“仕途不幸文壇幸”,因為看透了官場的腐朽,看透了世人的墮落,深刻瞭解百姓的疾苦,努力追尋國富民強、政治清廉、軍事過硬的理想,渴望疆土得到保護,民眾得到安寧。

暮年他已經基本拋棄了做官報國的幼稚思想,而是滿腔熱情幻化為一滴滴墨水,冉冉地流淌下來,於是我們才看到上面所及的篇章,才有《兵車行》、《哀江頭》、《旅夜抒懷》、《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北征》、《佳人》、《秋興》、“三吏”、“三別”等輝煌的名篇。

杜甫的一生的短暫的,尤其晚年經歷安史之亂,強盛的大唐從此由盛轉衰,在兵荒馬亂的年月,四處奔波輾轉顛簸,吃夠了苦頭,成都的幾年稍微穩定,草堂給了他一席安慰。

獨孤信和楊逍看到的草堂是經過後人整修過的,不是杜甫所住的。杜甫住的到底是什麼地方呢?那草堂就是一個破茅草屋,還是那種一下雨就到處漏雨的茅草屋,沒有抗寒的衣物,也沒有吃的東西。他的兒子就是因為沒有吃的,被活活給餓死的。

杜甫的死也是因為飢餓,據說杜甫離開四川後就住在湘江一帶,突然間的洪水讓杜甫被困,連續餓了九天。當杜甫被當地的縣令救回來時,已經餓得頭暈眼花了,縣令用白酒牛肉熱情招待他,而杜甫卻因為在長時間的飢餓過後暴飲暴食而與世長辭了。

杜甫見證了盛唐的沒落,他的那些偉大的詩篇,是他一生悲苦的哀鳴。也是一個輝煌時代走向衰落的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