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內聖不足需外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章內聖不足需外王

楊逍道:“我更希望大哥哥為我講一講橫渠先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四句話的深意。”

獨孤通道:“關於‘為天地立心’,?程明道先生說過:‘天地無心,以生物為心。’他還說過說:‘天地無心而成化’。天地本無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asxs.。以此有人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一句,直接來源於孟子的‘立命’思想。《孟子.盡心上》有云:‘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透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夠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橫渠先生所標示的‘為生民立命’,實即為‘民吾同胞’來‘立命’,其立命在於教,‘修道之謂教’,此之謂也。那‘為往聖繼絕學’則是更高層次的事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關、閩諸大家,則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真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惟有宋儒。‘為萬世開太平’是最終目標,他所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恆政治理想。‘開’即有期待之謂。‘為萬世開太平’就是實現橫渠先生在《西銘》中所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迴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楊逍道:“有人說宋儒最有理想,也是最有社會責任感的儒家學者,更是最接近聖人的,橫渠先生證明了此言非虛。”

獨孤通道:“對啊,有宋一朝的文人士大夫,各個都以聖人自居。他們認為‘天地以生生為心,聖人參贊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此為天地立心也;建明義理,扶植綱常,此為生民立道也;繼絕學,謂纘述道統;開太平,謂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澤,垂於萬世。’他們認為儒學道統自堯、舜、禹、湯、周文王,以至於孔子,傳於孟子。孟子既沒,其道不傳。至宋儒興,才倡明了千載不傳之學。故稱‘為往聖繼絕學’。本為先秦儒學所倡導的‘為生民立道’,《橫渠文集·性理拾遺》中改為‘為生民立命’,橫渠先生更為看重的是人民安身立命之事,更能讓普羅大眾接受。”

楊逍長揖道:“謹受教!不過我覺得橫渠先生沒必要分心去寫詩填詞,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就是最為明智的。”

獨孤通道:“能夠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任何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你才會得心應手,才能如魚得水。’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現在是越發覺得:人要學會低頭,與自己和解,承認自己的短板。我的短板太多太多了,我不願意做的事情也太多了。從郭大俠的身上,我得到啟示:做一件事,堅持一段時間並不難,但堅持一輩子,真得很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楊逍道:“郭大俠一生堅持的信條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不僅僅是登高一呼,而且身體力行。他將自己的一生都用來實踐這個信條。”

獨孤通道:“橫渠先生一生都在學習和研究聖人之言,也非常希望當世之人都能像他一樣。他的這四句話最能表達儒者的襟懷,最能彰顯儒者的器識與宏願,涉及精神價值、生命意義、學統傳承、社會理想等多方面的內容,集中體現了宋朝文人士大夫自我意識的覺醒及其精神追求和社會擔當。”

楊逍道:“人做各種事的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成了人的人生境界。從低到高,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獨孤通道:“其實橫渠先生的境界,也是隨著其人生經歷的改變而不斷提升的。他天資聰穎,少年喪父,性格早熟。因當時西夏經常入境侵擾,他一度醉心兵事,想在疆場建功立業,二十一歲時,他曾向時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的范仲淹呈上《邊議九條》,陳述自己的見解。范仲淹在延州軍府召見了他,認為這位儒生志趣不凡,見識超群,可成大器,便勸他說:‘你是儒生,當以弘揚聖人名教為事業,何須研究軍事!’與范仲淹的會面改變了橫渠先生一生的命運,宋朝少了一位可能的將軍,卻多了一位曠世大儒。橫渠先生一生都支援人們施展抱負建功立業,還特別重視學以致用和人格修養,他主張恪守儒家的道德規範,要根據儒家的理想來施展抱負、建功立業。”

楊逍道:“如此說來,橫渠先生並不是一介酸腐書生,而是有理想、有主張,又著眼於現實的人。他有著遠大的理想,又時時關注民生,以天下為己任。”

獨孤通道:“是的,橫渠先生認為要想真正完成理想的人格,不能單靠‘內聖’的心性修養,還要參與到‘外王’的事功致用,從而真正領悟到個人在現實社會中的人生位置。”

楊逍接著問道:“程家兩兄弟與橫渠先生相比又如何呢?”獨孤通道:“各有千秋吧,二程開創的學派是‘洛學’,橫渠先生則開創了‘關學’,在當時都是開宗立派的大宗師。”楊逍再次問道:“那麼,誰更能影響後世呢?”

獨孤信答道:“對趙宋王朝來說,二程的學說與皇帝老兒的私心更能合拍。他們是理學的實際開創者。他們以‘心傳之奧’奠定了道學的基礎,更以‘理’為最高的範疇,因此亦稱作理學。二程的學說,特別是其核心觀點——‘存天理,去人欲’,後來被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就二程的學說主旨而言,兄弟倆並無二致;但在義理的具體延伸、闡發及個人性情方面,他倆卻有著較大差別。不過,他們兩個對於官家思想的統一,還是非常重要的。大程德行寬宏,規模闊廣,以光風霽月為懷。小程氣質剛方,文理密察,以削壁孤峰為體。其道雖同,而造德各有所殊。”

楊逍道:“什麼狗屁‘存天理,去人欲’,這程家兩兄弟難道自己沒有想法嗎?”

獨孤通道:“首先,你說話不應該那麼粗魯;其次你對二程的理解似乎並不透徹;還有,你應該多讀書。二程認為氣聚合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於氣質之性阻礙了天理的正常發揮,以致出現了惡,這就是人慾。與人欲相對,天理是純粹的善。他們認為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隨順了人欲,沒有第三種情況。天理與人欲是絕對對立的,放縱人慾,就必然掩蓋天理;要儲存天理,就必須去掉人慾。一個儒者,應該透過修心徹底地去掉人慾,心中全是天理,就能達到聖人的水平。這就是‘存天理、滅人欲’。”

楊逍道:“我現在才明白‘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句話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