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四章本欲得武偏得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四章本欲得武偏得煬

獨孤通道:“楊逍說得有理,石大哥的見解也頗有新意。作為卓越的政治家的曹操,他當然看到了問題的本質。兩漢政治的失敗,表面上是外戚勢力做大的結果,其實問題的根子在於世家大族。任何一個君王,要有效的治理國家,都會需要大量的官員,可是兩漢的官員幾乎全部出自世家大族。表面上官員是由皇帝任命的,可是一個人如果沒有出身,那可是連做官的資格都沒有的。因此,官員效忠的物件首先是世家大族,其次才是皇帝。在這種情況下,皇帝想要制衡世家的勢力,就不得不啟用外戚。西漢用外戚,結果被王莽篡位,東漢還要用外戚,但是他們留了一手,這一手其實也並不高明,只不過是引虎驅狼而已。只是增加了宦官的權勢,讓他們去限制外戚,結果就是世家、外戚和宦官的三方混戰。解決了世家的問題,外戚和宦官的問題就不成問題了,外戚和宦官的權力是皇帝賦予的,皇帝如果想收回這些權力,是隨時可以收回的。曹操想做的就是打破世家大族對做官的壟斷,因此曹操要執行唯才是舉的政策。但是曹操最終還是失敗了,世家大族的勢力不是一個軍閥曹操可以撼動的。世家大族的前身是先秦時期的貴族,貴族有封地,爵位可以世代相承,對君權始終是一個很大的威脅。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開啟了君主打擊貴族的序幕,大秦帝國也因為打擊貴族最為得力,從而一統天下。大秦帝國用法家思想治理國家,治國的官員是酷吏而不是文官,這樣的格局迎來的是迅速的崩潰,自從大秦帝國二世而亡之後,此後的歷代君主,鮮有以酷吏治國的,文官治國就此成為中華帝國當政者的共識。文官治國就是有文化、有知識的讀書人做官,兩漢時期,普通人家根本養不起讀書人,讀書的權利被世家大族所壟斷,做官的權利也因此被世家大族壟斷。這就造成了官員的任命,表面上來自皇帝,實際上出自世家大族的現象。官員的第一效忠物件是自己的家族,第二效忠物件才是皇帝,曹操一心想打破的就是這種局面。在戰場上,曹操可以消滅四世三公的袁紹;可是在官場上,曹操卻無法根除世家大族的影響。因為曹操無法打破世家大族壟斷讀書的狀況。結果曹操終其一生也未能消滅世家的勢力,魏文帝曹丕即位之後,為了獲取世家大族的支援,執行支援世家世代為官的九品中正制。結果魏文帝曹丕得了皇位丟了江山。後來的所謂晉文帝司馬昭,是世家大族勢力的總代表,曹操的‘唯才是舉’嚴重侵犯了世家大族的權益,曹丕雖然執行九品中正制,但草根出身的曹家,在世家眼中還是不可靠。因為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的大宦官,曹操的父親曹嵩本來是夏侯氏的子弟,後來給大宦官曹騰當了養子,改姓為曹。而在曹氏家族失去世家大族的支援之後,推舉司馬家族上位就成為世家大族新的選擇,短命的曹魏政權被司馬政權所取代。在那樣的時代,能上位的家族都不是省油的燈,司馬家族當然知道最大的敵人正是扶植自己上位的世家。晉武帝司馬炎為了制衡世家大族的勢力,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可惜他選擇了最為錯誤的方向,簡單來說,晉武帝司馬炎立錯了太子,封錯了諸王。史書上將晉朝的速亡,歸咎於晉武帝司馬炎立了一個傻兒子當太子,結果引發‘八王之亂’,然後是‘五胡亂華’,中華大地上從此進入了前所未有的亂世。其實歷史上無能的皇帝有不少,像晉惠帝司馬衷一樣,能讓一代大一統王朝恰逢王朝盛世,卻立刻土崩瓦解的,司馬家這個王朝可是獨一份。中華帝國的一整套文官制度,其實是可以在皇帝無為的情況下正常運轉的。但是晉武帝司馬炎為了對抗世家大族,卻選擇了更為兇險的敵人——宗室。與皇帝血緣最親的宗室,才是皇帝最大的敵人,因為宗室擁有皇族的正統性,只要說現任皇帝不稱職,就能名正言順的取而代之。晉武帝司馬炎選傻兒子司馬衷當皇帝,再將聰明的兒子們分封為諸王,是他一系列愚蠢政策中最蠢的一個,導致了極為嚴重的後果。司馬家建立的晉朝也成為歷史上所有大一統王朝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隋文帝楊堅可以說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在隋文帝楊堅治下,中華文明重回正統,中華帝國重歸一統,‘開皇之治’的盛況,比之盛唐,那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文治武功皆蓋世的隋文帝楊堅,也有著揮之不去的煩惱。隋文帝楊堅欺負孤兒寡母,篡了北周靜帝的皇帝大位,得位不正早已坐實。自己得位不正,就會對江山永固格外的上心。隋文帝楊堅能夠篡位成功,與北周老臣的支援密不可分,北周老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關隴貴族集團。這些人能夠支援隋文帝楊堅上位,就能支援別人上位,誰要想動這些人,那還真是不容易。北周的‘八柱國’,都是軍權在手之人,鬧不好會天下大亂。隋文帝楊堅的長子楊勇與關隴貴族走得很近,次子晉王楊廣平定江南,在江南文士中享有不錯的聲望。為了大隋的江山永固,隋文帝楊堅思量再三,決定還是將大位傳給楊廣更為合理。繼承大統的楊廣,當然不會辜負父親的期望。建東都、修運河、行科舉,其意圖十分明顯,要將帝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從西北的關中向東南的洛陽遷移。這樣做可以在削減關隴貴族勢力的同時,扶植江南文人的勢力,透過科舉制,又能防止新興勢力做大,簡直是一舉三得的妙計。楊廣一心想的是超越父親的歷史地位,早就想好了自己的諡號——‘隋武帝’。於是楊廣開始了西征吐谷渾和北伐高句麗的征程,這又是一個一箭雙鵰的良策。西征和北伐都是由關隴貴族打頭陣,無論輸贏,都可以削弱關隴貴族的勢力,以大隋的國力,取得西征和北伐最終的勝利並不困難。這樣最終的結局是關隴貴族勢力衰亡,大隋王朝武功卓著。人生在世,無論身居高位還是一介平民,都不能將算盤打得太精,一切的好處都是自己的,一切的錯誤都是他人的,這麼做將贏得每一場戰役卻輸掉贏得的一切。關隴貴族楊玄感率先造反,中原貴族李密也揭竿而起,老謀深算的李淵螳螂在後,還有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揭竿而起。楊廣‘隋武帝’的美夢,終成了隋煬帝的噩夢。文、武皇帝的故事自此已經到了尾聲,最精彩的總是要留在最後。皇帝諡號制度的終結者是一對夫妻,李世民和武則天。唐太宗李世民是天字第一號亂臣賊子,女皇武則天是古往今來獨一份女子稱帝,二人既是丈夫與妻子又是公公和兒媳,真是不要太精彩。唐太宗的諡號本來是唐文帝,唐高宗聽從武則天的建議,為自己的父親加諡為文武聖皇帝。這個諡號作為皇帝諡號制度名存實亡的標誌,實在太合適了。唐太宗弒兄囚父,亂臣和賊子一個人全當了,前世的文武皇帝不是亂臣就是賊子,諡號非文即武,李世民既是亂臣又是賊子,諡號聖文武。武則天給唐太宗加諡號,只是她想廢掉諡號制度的第一步。秦始皇曾經廢除了諡號制度,但大秦亡了,諡號又回來了。武則天想廢掉諡號,就要獨闢蹊徑。武則天為什麼要廢除諡號呢?因為她不想後人給自己一個蓋棺定論的評價,她立無字碑就是這個意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