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章不學宋朝設屏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四十章不學宋朝設屏障

經過長期的思考,劉克仁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誰也無法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既然不能以武服人,那就以德服人。

既然想通了,那不糾結了,劉克仁讓親兵去準備一些酒菜,再把軍師請了過來。兩個人自從來到洛陽城,還從來沒有一塊喝過酒呢。軍師一聽說劉克仁派人相邀,他興致勃勃地就來了。

他們兩個人還從來沒有在一塊喝酒侃大山呢,軍師把自己這麼些天來想說的話一股腦全都說了出來,他倒是輕鬆了,劉克仁的心裡卻又憂鬱起來了。

因為他們兩個人都是漢人,他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會讓他們在蒙古貴族那裡贏得任何好感,因為那些殘暴的蒙古人根本不會把他們當人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有些事情,蒙古人能做到,漢人也能做到。但是他們立下的功勞一模一樣,所獲得的賞賜和嘉獎卻大相徑庭,蒙古官員和漢人官員誰也不服誰。

元朝官吏的管理制度,可大致分為三等,即官、首領官、吏。官是部門或地方長官,首領官是協助官員管理吏的層級,吏就是辦事人員,官和首領官有品級,吏無品級。以御史臺為例,御史大夫、御史中丞是官,經歷、都事,屬於首領官,下面的譯史、通事、文書屬於吏。元朝的官吏非常復雜臃腫,路府州縣管理混亂。

而元朝的選官制度大致分為三種,世襲、推舉、科舉。蒙古貴族、王公大臣都是世襲罔替的,路、府、州、縣,都分封給蒙古諸王、功臣,這些人自己任命封地內的官員,並且向自己的封地派駐官員,與地方官共同管理,行政體制非常混亂,耶律楚材等朝官曾堅決反對,但被窩闊臺拒絕,並且蒙古大汗一登位就會大封一次,導致全國達魯花赤滿天飛。

推舉,這個制度來源已久,蒙古大汗都是各個王推選出來的,所以推舉制在蒙古王公貴族內深入人心,元朝官員選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各地的推薦,當然推薦的肯定是自己人,有才無才次要的,比如元朝的禁衛軍,也稱為怯薛軍,最早是由成吉思汗組建的部隊,只要是這個部隊出來的,不僅享受一系列的特權,如果被推薦到地方,起步就是首領官;然後是設立“國子學”和“回回國子學”,由各地推薦王公貴族子弟入學,畢業後充任各級官吏。

蒙古帝國宰相耶律楚材曾建議減少世襲,起用科舉,雖辦過幾次,但選拔出來的舉子僅僅是戶口等級提升、免除部分徭役,根本沒有機會入仕做官,一直到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執政時,才恢復了科舉制,但是元朝政府把科舉考試分成蒙古、色目、漢人三個考場,題目、要求不相同,考試後各錄取一百人,共錄取三百名舉人,再從名舉人裡選取一百人為進士。雖然恢復科舉制對於普天之下的讀書人來說,是個天大的好事。可是科舉考試錄取的規模非常有限,每三年舉行一次科舉考試,每次僅僅錄取一百人,在元朝政府的官員隊伍中,靠科舉入仕的現象非常罕見,即便是依靠科舉走上仕途,也會受到同僚的排擠和陷害,很多人為官一輩子,也只能混個七品,擔任一些教授、文學侍從等低階官吏,根本無法實現所謂的“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元朝統治者入主華夏以來,出於風俗習慣的不同,以及落後文明征服先進文明所產生的強烈的優越感,蒙古統治者對於科舉制這一漢人制度經常不屑一顧,不但考試時興時廢,登選的進士不多,也基本得不到重用。

蒙古人認為自己上馬可以平天下,更可以在馬上治天下。可是誰也沒有想到,蒙古人下馬之後,卻對如何治理天下一頭霧水,這固然與他們的文明程度較低有關,更重要的是因為長期進行武力的征服,導致他們妄自尊大,排斥和抗拒先進文明現成的制度和經驗。

他們的選官制度簡直可以用隨心所欲,甚至是倒行逆施來形容,導致的結果就是這些胡亂選拔出的官員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不合格的,自然會把天下治理得一塌糊塗。

元代選舉制度在從官吏候選人中選拔官銜時,有以下三個不同於前朝的特點:一是,相當一部分高階職務是由師訓後人擔任的;其次,絕大多數中下級官員至少是少數民族高級官員,其中大部分是官員,然後升為高級官員;第三,元代前期沒有設立科舉取士的科目,雖然後來科舉實施,對整個官僚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依然無法與唐宋時期相提並論。元朝的選拔制度偏愛蒙古族,一般的漢族人,特別是“南方人”,很少進入高官的行列;大多數擠進官場的漢人和南人,只能淹沒在共同的調子裡,他們的一生都是在中下級官員的崗位上度過的。

劉克仁到底是漢人子弟,對於漢人的文化,他的心裡是非常熱愛的,對於恢復科舉制,他是大力支持的。當初元仁宗了愛育黎拔力八達力主恢復科舉考試,劉克仁就曾經報過名。由於各種原因的牽絆,最終沒有上考場,這是劉克仁最大的遺憾。

科舉制度是隋朝創立的,隋朝以後各王朝設科考試選拔官吏,就是沿用這個制度,系由分科取士而得名。

開皇七年,隋文帝楊堅廢除世族壟斷的九品中正制,設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隋煬帝楊廣時始置進士科。

唐代於進士科外,復置秀才、明法、明書、明算諸科,又有一史、三史、開元禮、童子、道舉等科。至武則天稱帝時,武則天本人親行殿試,並增設武舉。其由皇帝特詔舉行者,稱為制科。

元世祖忽必烈一統天下之前,也曾學習歷代的選官制度,唯獨不願意學習宋朝的制度。宋朝官與吏的界限分明,胥吏大多以胥吏為終,然而元朝因為缺乏科舉取才,就以推舉或考試胥吏的方式晉升為官,這打破官吏屏障,使官吏成為上下的關係。

科舉選材方面,窩闊臺汗曾經聽從耶律楚材建議,召集名儒講經於東宮,率大臣子弟聽講。又置編修所於燕京,經籍所於平陽,倡導學習漢族古代文化。又設經書國子學,以馮志常為總教習,命侍臣子弟十八人入學,學習漢文化。但是窩闊臺汗死後,學習漢文化的行動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