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一章官場沉浮棄理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四十一章官場沉浮棄理想

劉克仁和軍師二人談了一晚上,藉著酒勁把元朝與各個朝代都給對比了。劉克仁平時沉默寡言,他作為一員武將,心中時刻記著“軍令如山”,是不能隨便同部下開玩笑的,那會影響權威,

軍師平時也不太與劉克仁談心,他們兩個人性格不同,卻都有著高傲的心。這二人如果不酒,可能這一輩子也不會說太多的話,可是喝了酒,情況就變了。

所謂的酒後吐真言,究其根本,其吐的真言是平常敢怒不敢言的人或事。此時,其人對自己的言行是基本知曉的。如果喝酒喝大發了,那就不一定了。此時所說的是平常控制、隱藏在內心裡,根本不會說的真話。此時,其人已完全失去控制。

當然了,如果想要判斷一個人酒後吐的是不是真言,還要瞭解飲酒者的酒量。因為有些酒場上的老江湖,沒醉裝醉,那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所以你想聽一個人的肺腑之言,陪他喝酒可不是一個很靠譜的法子。

酒是不可以亂喝的,要喝就和真正的朋友喝。喜歡喝酒的朋友,幾乎都有同感,和兄弟們喝酒,那才叫過癮。所以才有人感慨: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喜歡喝酒的人,不會在意喝什麼酒、在哪裡喝、配什麼菜,關鍵是看跟誰喝。

世上幾乎人人都知道前朝大文豪歐陽修的一首詩《春日西湖寄謝法曹韻》:“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雖然好多人背不出來這四句,但是第一句“酒逢知己千杯少”是世人皆知。

“酒逢知己千杯少”是說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時總不厭倦。當一個人獨自飲酒時,往往飲酒並不多,而和知心朋友聚會時,酒量會大大增加。醫家認為抑鬱傷肝,人在抑鬱的時候肝臟的功能明顯減退,全身的血流速度也減慢,肝臟的解毒功能較正常時下降,導致酒量下降。和朋友知己聚會時,心情處於高興、興奮的狀態,肝臟的解毒能力會大大加強,比平時飲酒就會多一些。

酒敬英雄,酒送友人,酒壯豪傑……酒無處不在,酒無處不有,酒的文化源遠流長。有多少人在飲酒的時候,高興之餘,控制不住酒量,出現了很多笑話,也出現了很對趣聞軼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酒酣耳熱之際,劉克仁的一句話讓軍師停下酒杯,頻頻擦拭眼淚,因為那就話說得太現實了,直指人心,因為劉克仁這麼說:“古人是酒逢知已千杯少,而現在我自己是酒逢千杯知已少。”

軍師也意味深長地說道:“現在有的是酒,也有的是機會去喝,可是卻很難找到能與自己喝千杯的知己。我也沒想到將軍您會把我當做自己的朋友,當做知己。以前的我,總是覺得您高高在上,而且不苟言笑。我們雖然是同僚,但是除了為官府做事,我們根本沒有多少私交。”

劉克仁明白,軍師自從來到他的帳下,一直受他的打壓,他根本不給軍師多少出謀劃策的機會。所以剛才軍師所說的話,是發自肺腑的,他們以前確實沒有多少私交,也沒有多少合作。

劉克仁與軍師以前簡短地談過幾次,知道他也和自己一樣,雖然胸懷大志,但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也非常無奈,所以劉克仁隨口念了一首詩:“身懷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鳥啼花落人何在,不如酒後嘆快哉。”

軍師慨嘆道:“雖然我與將軍過從不多,但是最懂我的人,到底還是將軍您啊!每一個人都會遇到自己的知己,其中的時間我無法得知。但是我知道,當我遇到知己的時候,就能夠將自己所有的想法,將自己的一些觀點來對知己闡述。為什麼說酒逢知己千杯少,就是因為知己難求。如果千里馬不能夠遇到伯樂,如果俞伯牙沒有遇到鍾子期,這時間就會少很多有關知己的故事,許多古人都會黯然失色,世間也不會有‘八拜之交’。”

劉克仁道:“和一個情投意合的人相處,有杜康又有雪中送炭、錦上添花,誰會一千個不情願?一萬個不如意?唯3有開開心心、無拘無束、舒舒服服地聊天談地,把酒言歡才是。”

軍師道:“人生難得一知己,我們都是落拓不羈之人,如果生於大漢開國之時,可以跟隨漢高祖劉邦逐鹿中原,逞一時英雄。可惜我們生不逢時,生不逢地,偏偏遇上蒙古人佔了中原,偏偏我們的漢人王朝不爭氣,我們雖有凌雲之志,有著萬丈豪情,可是難得用武之地,誰也沒法敵得過命運,誰也拗不過現實。”

劉克仁道:“要不然陶淵明怎麼會棄官歸隱呢?”

軍師笑道:“將軍可別以為陶淵明的歸隱就像他說的那樣,什麼不為五鬥米折腰,他要是養活不了妻兒老小,怎麼敢貿然歸隱山林。將軍您想想,自己現在敢不敢棄官歸隱?”

劉克仁想了好久,才搖了搖頭,然後嘆著氣道:“人人皆知陶淵明是名士的典範,他不屑權財,傲視權貴且鄙夷小人,他不願意為了小小富貴權力便放下心中的追求,更不願意,諂媚自己的當頭權貴和小人。他身上讀書人的一副傲骨響噹噹地擲地有聲。為後世文人做出了表率。反觀我們自己,有陶淵明那樣的志向和氣節,卻無法像他那樣一走了之,歸隱山林,把凡事俗務推得乾乾淨淨。”

軍師道:“人人都羨慕陶淵明那樣的人,因為他不同流俗,在安富尊榮的時代中,自有一股清流風範,如雲中白鶴一般,立於汙濁橫流的官場,最終不堪其擾,振翅而飛,歸了他嚮往的山野情趣中。可是陶淵明當初可是立志於治國平天下的一個人啊!他為什麼要放棄自己的理想呢?”

劉克仁一拍腦門,激動地說道:“他想要施展抱負,為國家出力,但這段時間的官場沉浮卻讓他身心疲憊,他在官場中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大多都是些卑劣小人和權貴。所以他認為自己再這樣混跡下去,就會與自己當初的理想漸行漸遠,所以他才果斷選擇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