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三章龍門石窟看佛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九十三章龍門石窟看佛光

獨孤信一個人圍著桌子轉了好幾圈,最終,心懷忐忑地坐了下來,獨孤信心想:我費了那麼大的力氣來到洛陽城,卻見到了意志消沉的兩位兄弟,這也太諷刺了。

曾經他們幾個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勵的場面,此後再也不可能出現了,只剩下獨孤信一人了,真可謂是孤軍奮戰。

孤軍奮戰倒是沒什麼,反倒是所有的人都不願意理解他,更不願意去支援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似乎就獨孤信一個人認得真,拿得住。

獨孤信一個人在那想著,在那琢磨著,究竟是迎難而上好,還是知難而退好呢?

迎難而上的人,往往被冠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美稱,而知難而退的人,則自我標榜“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兩種說法其實非常普遍,而且好多人都是有意為之,甚至樂此不疲。

當自己的理想沒有達成的時候,好多人都會勸自己迎難而上,可是當他屢受打擊,甚至心灰意冷的時候,心中就會反思,就會猶豫不決,“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念頭就會不自覺第蹦出來。

獨孤信此時也不太自信了,因為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經華為泡影,幾個最要好的朋友,一個個地離開了他。雖然他們現在團聚了,看起來近在咫尺,實際上他們的心已是遠在天涯。

《周易》有云:“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大意是說:共事的人只要同心同德,同心同行,心意相同,行動一致,力量猶如利刃可以截斷金屬;大家在語言上談得來,說出話來就會像像蘭草那樣芬芳、高雅,娓娓動聽。其實這是告訴世人一個道理,那就是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合作才能完成一個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真正的朋友兄弟,不在於朝朝暮暮,不在乎天天見面,不在乎天天說話,不在乎天天大吃大喝,而是哪種哪怕是多年沒見面沒聯絡,一旦有事,第一個來幫忙的,這就是最好的朋友兄弟,這種朋友兄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生之中得到一個足己。

獨孤信也想有那樣的朋友和兄弟,曾經他自己以為很多,可是現在的他,年歲漸長,經歷多了,卻覺得朋友越來越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這洛陽城裡,可以說話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懂得自己的人,已經沒了。與其在這裡白費時間,還不如早點離開。

既然打定了主意,那就不要再猶豫,獨孤信知道在這裡待著也沒有什麼意思了。他本來還想著和石猛、謝馳多住些日子,大家在一起好好地說說話。可是現在他們已經談不到一起了,與其沒話找話,不如各自安好。

獨孤信收拾起行裝,戴上了斗笠,開了門就往外走,此時已是後半夜,所有的人都已經休息了,也沒人注意到獨孤信。

“反正沒人知道,也沒必要一個個告辭了,省得麻煩!”獨孤信自言自語道。石猛和謝馳走後,大門就已經關了,獨孤信也不想勞煩那兩個守夜的門子,就縱身一躍,一下子就到了院牆外。

他大踏步地向南城門方向走去,不大會功夫,他就到了城門跟前。守夜的士兵們們已經是昏昏欲睡,獨孤信不想打擾他們,就把自己隨身帶著的繩索和鐵鉤子綁好,往城牆上一甩,再使勁一拉,直接卡得死死的。

獨孤信拽著繩索,躡手躡腳地攀緣著上了城牆,又如法炮製,順著城牆溜了下來。

離開了洛陽城,獨孤信一身輕鬆。只是來的時候騎著馬,走的時候卻只能徒步而行。

既然徒步而行,那就可以藉此機會,好好地看看這中原大地。那既然要好好走走,好好看看,就要有目標性,獨孤信的首選之地就是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非常好找,它位於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獨孤信一邊走一邊看,於次日黃昏時到達龍門石窟。只是物換星移,龍門石窟早已沒有以前那般輝煌了。夕陽之下的龍門石窟,看起來頗為荒涼,獨孤信在夕陽的餘暉下走進了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兩裡有餘。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時期的大、中型洞窟五十多個。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燒洞、慈香窯、路洞等,為北魏時期的代表洞窟;潛溪寺、賓陽南洞、賓陽北洞(以上兩洞的洞窟及窟頂裝飾完成於北魏,佛像完成於隋朝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龕、萬佛洞、惠簡洞、奉先寺、淨土堂、龍花寺、極南洞等為唐代代表洞窟。東山全是唐代的窟龕,其中大、中型洞窟有二十個,如二蓮花洞、看經寺洞、大萬伍佛洞(又名擂鼓臺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因為它隸屬於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

此窟建開鑿於唐高宗初,鹹享三年唐高宗的皇后武則天贊助脂粉錢兩萬貫,上元二年功畢,長寬各十餘丈,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主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這裡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獨孤信在盧舍那大佛前駐足良久,站在近處,舉目凝望大佛,令獨孤信驚嘆不已。

大佛身著通肩大衣,自右肩迴繞至左肩,覆蓋著全身的舒緩的衣褶,飄逸而浩蕩。看似流水,然而在薄薄的衣襞下卻顯示出壯碩軀體的健美之質感。

透過佛身壯實厚重、韻律般的道道曲線,以及額面上大而彎曲的眉線和微微浮起的唇線,獨孤信感受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鮮活的藝術氣息。

大佛的身後光豔奪目,是馬蹄形的神光和寶珠形的頭光,突出了大佛器宇軒昂之勢。身光上冉冉躍動的火焰紋,以及飄然飛動的飛天,給大佛以舒適悠然之動感。尤其三層熠熠生輝的頭光使得原本不大的頭部質感,加上那長長的內削而下垂的耳垂的質感,使其更加清麗幽靜和厚重莊嚴起來。

當獨孤信和大佛那永恆、恬淡、慈祥、智慧的目光對視時,頓覺心境空靈昇華,恬然平靜,會立時變得大徹大悟,超凡脫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