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不學習就要繼承億萬家產最新章節列表 > 153、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53、第一百五十三章

《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審稿期一般在三個月左右。但官方給出的審稿期雖然是三個月, 落在實際執行上,其實很可能再延長一些。

所以如果有論文投稿《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作者們在聯絡編輯探問進度的同時, 一般都會默契地等上四個月。

一份期刊稿件投到了編輯部的郵箱後, 會有編輯分揀稿件型別, 從格式、內容、篇幅等角度對其進行衡量,確定它是否值得進入下一個環節。如果不能的話, 那這份郵件就會被放在一邊,從此杳無音信。

在整個稿件的審理流程中,這一部分的篩選, 是最為基礎也最為繁瑣的。

作為數學界的四大天王,《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名聲在內行人心裡相當響亮。

能在《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上發一篇論文, 其性質基本等同於高階合夥人的offer、修仙小說中的證道, 如果發表論文的作者是某學校數學院的教授,這事兒都值得在學院官網上單獨寫一篇稿。

當然,盛名之下必有負累, 在《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編輯部, 他們每天收到的郵件信息量,多到令人無法想象。

至於這些郵件裡,又多少篇能有資格被送到審稿人手裡……

那些專門分揀這類郵件的稽核編輯會告訴你,在做這份工作之前, 他們真的不知道:這世上心裡沒數的人怎麼就那麼多啊?

一般來講,一份按照常規流程投稿的論文,通常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被發到合適的審稿人手裡。等審稿人證實了論文內容無誤,給出自己的建議,兩個月的時間差不多就過去了。

如此耗費三個多月,也不代表稽核透過的論文就能直接刊登。

在審稿人給出了透過意見以後, 論文往往還要再經過一輪精篩,橫向對比一番,才能確定出最後的名單。

通常到了這一步,編輯部就會郵件聯絡作者,給出作者關於這篇論文的修改意見。

雙方需得你來我往地改上幾個來回,直到負責此事的編輯點頭了,這篇論文才算成功過稿。

葉千盈的這篇論文,就是按照這個流程老老實實地走了一遍。截止到目前為止,她的論文已經透過了審稿人的稽核與編輯的複核,進入了最後的名單敲定階段。

下午兩點鐘,《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期刊的主編按照自己的習慣,準時坐進了辦公室裡。

助理給他泡了一杯咖啡,主編卻沒有著急喝。他開啟自己的郵箱,打算看一看這一期預備刊登的文章內容。

很快的,出於一個數學人應有的好奇,也出於從事這個職業整整十年所培養出來的敏感度,主編的目光流連在了一個簡單的題目上。

“角谷猜想的進一步猜想證明?”

因為角谷猜想的通俗易懂,也因為它的證明難度,上個世紀末的a國數學界,甚至掀起過一陣“3x+1”熱。

在那個時候,上至數學家和教授,下至普通的數學愛好者小學生,大家都嘗試著用不同的數字帶入進這個奇妙的猜想裡。他們心裡也都抱著一點“我就是那個找出例外的幸運兒”的想法,試圖自己找到一個正整數經不起角谷猜想的演算,好以擊破這玄妙的數學規律。

最終,沒人能找到那個特殊的數。

再後來,角谷猜想就成為了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

下面負責稽核的編輯,能讓一篇標題和世界七大難題掛鉤的論文過稿,其實已經在無形中說明了這篇論文的可信程度。

不然,每年投稿給《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編輯部,宣稱自己已經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狂徒比比皆是,你看主編理他們嗎?

主編認認真真地從引言開始讀起。

“……讓我看看,她的證明過程截止到9x10^24。天啊,這個作者真的確定嗎?”

主編喃喃自語,下意識端起手邊的咖啡喝了一口,感覺這個說法實在有些瘋狂。

要知道,10的24次方是什麼概念?

10的13次方已經有一兆大小,不說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在數學裡,那都是個巨大的數字。

而這個作者的論文竟然表示,她把關於角谷猜想的證明推演到了10的24次方……也就是比一兆還要再多上11次方。

不往下審視稿件的內容,只單純地憑藉這個數字來判斷,主編心裡就足以浮現出一個篤定的想法——

他還不知道這個作者所寫的論文質量如何。

但他知道,這個論文作者的手裡,一定有一個質量非常過硬的計算團隊,沒準是一臺超級計算機。

如此龐大的數據量的證明和推理,不可能是憑藉人類完成的。論文的作者必定藉助了計算機的建模幫助,而她的計算程式顯然十分出眾,不然不可能達到這種震撼級的數字效果。

主編的表情已經不自覺地鄭重起來。他扶了扶自己的眼鏡,姿態端正地順著那個論文標題往下讀。

在看到作者名字的時候,一絲熟悉的感覺在主編心頭劃過,可他卻並沒有特別在意。

他不是非常擅長辨認亞裔的名字,那些亞裔們長長的、不同於英文拼寫規律的名字,看起來好像都是一個樣。

忽略了作者的姓名,主編把大多數的精力都放在了這篇論文上。

一篇典型的猜想性論文,從代數入手,中間部分以拓撲、矩陣和黎曼zeta函式做了理論性的闡述。論文裡貼出的資料證明了主編的猜想,作者果然有一臺非常好用的計算機。

主編花費了小半個下午的時間,專門用來看這一篇論文。他跳過了不少感覺上知道成立的部分,最後得到的結果,就和審稿人給出的批語一樣。

——這是一篇非常、非常、非常優秀的論文。

主編甚至想不出這世上有什麼理由,才能阻止自己把它登上《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如果說,角谷猜想被叫做冰雹猜想,是因為在它的執行過程中,數字的起伏有如冰雹。那麼,這個作者竟然把猜想延伸到一個如此龐大的數字,這期間涉及到的巨大數據量……這冰雹也必然是角谷猜想史上最大的一場。

主編注視著那篇稿子,眼前幾乎浮現出了一場即將覆蓋大半個數學界的夏日冰雹,淋漓而痛快的模樣。

……

助理敲門進到辦公室裡,幫主編一起整理一個下午的成果。儘管已經審了一個下午的稿,然而那篇關於冰雹猜想的論文,依舊在主編心中留有一個極為特殊的印象。

他問助理:“這一期的定稿準備什麼時候拿去印?”

一聽這個問題,助理就知道了,主編準是看到了某一篇特別優秀的論文,優秀到可以直接插隊的地步。

“下一週,先生。您要是想的話,就還來得及。”

“那就把這篇加上去。我記得……原定的內容裡,是不是有一篇關於ode系統裡證明粒子數趨向無窮的論文?先把那篇論文拿下來往後排。”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好的先生。”助理妥帖地記下主編的交代。他把主編圈定好的論文列印出來,還不等離開辦公室,忽然聽到自己的上司驚叫了一聲。

“先生?”

主編揮了揮手:“不,別擔心,我只是突然想起來了……”

他突然想起來了,這個qianying ye究竟是誰!

儘管亞裔的名字對主編來講,就和他們的臉孔一樣缺乏辨識度,但作為當今數學界炙手可熱的年輕面孔,主編總不至於和葉千盈全無交集。

他記得葉千盈,半年前剛剛在《advancemathematics》上發表了一篇名為《trace kloosterman over finite fiel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的論文,以一個非常巧妙的角度,闡述了kloosterman模型中的本徵值在有限域上的關係。

而在更早的時候,這個來自於華國的年輕女孩,還連續刊登過關於新的漸近形式的二維selberg篩法、希爾伯特問題中,2d 的 navier stokes 方程等論文。

主編清楚地記得,就在上個月,一次學術會議上,他還和斯坦福大學的一位著名學者提起過葉千盈。他們兩人都對那篇新型塞爾伯格篩法的相關論文抱有深刻印象,並且贊同她的這篇論文或許是重新主流趨向中素數分佈的開端。

“神啊,這可真奇妙,作者居然是她。”主編幾乎掩飾不住自己詫異的語調:“原來ye現在開始研究冰雹猜想了?”

在這件事上,助理倒是比主編有著更多的發言權。

“先生,據我所知,ye最早的一篇論文,就是關於迴文數猜想的證明。當時她還不滿十八歲,那篇論文讓她一夜成名。”

聽到助理的提示,主編緩緩地眨了眨眼睛,幾年前迴文數猜想被證實所掀起的那場小小風潮,逐漸地在他的記憶裡回籠。

從之前的迴文數到現在的冰雹猜想,這是最純粹的數字遊戲,也是最深奧的代數問題。像是這樣的證明和研究,果然只有最頂級的天才才能奉陪得起。

主編若有所思地長嘆了一口氣:“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想我明白了。”

如果葉千盈在過去幾年裡的寫出的論文,由三到四個人分別完成,那主編就只會感嘆這是一個靈感迸發的時代而已。

可一旦被主編發現,原來那些論文最終都要歸於這樣年輕的一個華國女孩名下……

他的心中此刻就只剩下了一個念頭。

“每一個世紀的數學,果然都只是由少許天才領頭前進的遊戲。”

主編調侃地拍了拍自己助理的肩膀:“看看這篇論文吧,有生之年,我或許能看到冰雹猜想的解決呢——我敢打賭,論文刊登以後,我們就能親眼見證,華國女孩是怎麼又一次在數學界裡掀起一陣瘋狂的冰雹。這一回,冰雹來得或許比四十年前的那一場還要更大。”

“既然對函式域情形的直接論證都值得一個數學新視野獎,那我想不通還有什麼其他的理由,能說服我ye的論文不值得得到今年的數學新視野獎名額。”

說到這裡,主編非常羨慕地咂了咂嘴:“你知道,這可是數學界的奧斯卡,整整300萬美元的巨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