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不學習就要繼承億萬家產最新章節列表 > 154、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合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54、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合一)

主編拍板定稿以後, 葉千盈很快就收到了來自《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郵件。

【親愛的ye:

感謝您對《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投稿支援。我們有幸通知您,您的論文已透過終審,即將於《inventiones mathematicae》10月刊刊登。

我們衷心歡迎您的下次投稿。

愛你的, christian】

短短一封郵件, 其中透露的資訊卻是滿滿。

以《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期刊一貫的稽核與排稿速度, 葉千盈早在當初投稿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至少要排一段時間的隊, 才能見到自己的新論文刊登的準備。

——一部分時間留給編輯部審稿,剩下的時間留給編輯部排稿。這是論文刊登的正常時間。

沒想到,現在僅僅過去三個月, 她的論文稽核就有了完美的結果。不僅如此,刊登時間居然被安排在了下個月。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 葉千盈的論文絕對是臨時插了十月份的隊。

這種事在學術界也不稀奇。因為論文的刊登雖然有著先來後到的順序, 但如果一篇論文的梯度完全超越別人的論文一個等級,那就怪不了更好的論文捷足先登。

說到底,頂級期刊對於投稿的錄用, 其實便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競爭。

研究者們雖然不能以火.藥和手榴.彈相互投擲, 然而每個落在論文裡的墨字和符號,都無聲地較著暗勁;而每一個論文標題和研究物件,就更是一種無聲的廝殺。

現在已經是九月中旬,十月刊恐怕已經準備開始印刷。實體雜誌不像是電子版, 一撤一放不過是電腦那頭動動手指的事。一本期刊的發行,需要經過稽核、排版、校對……等數個步驟,所以更改原本定好的名單,當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

假如印廠還沒有開機,那情況還能好點,只是要辛苦編輯部的人多加兩三個晚上的班。但倘若印廠開了機, 主編的這個決定便意味著,之前已經印好的內容,現在有許多都要就此作廢。

換而言之,葉千盈的稿子能夠擠掉原本都被安排好的論文,硬生生地挺入了十月刊,便已經足以說明她這篇論文不同凡響的優秀。

倘若不是如此,哪個主編會嫌自己事太少,吃飽了撐的做出這種決定?

他會執意用葉千盈的論文替換下原本已經定好的稿子,必然是因為覺得這篇關於冰雹猜想的論文更加值得、更加不容埋沒,也與《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期刊更加相配。

研究者與期刊的關係,永遠都是互相成就的。沒有《inventiones mathematicae》這種頂級期刊,研究者無法在其上“證道”,而倘若沒有出眾的學者,《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也絕不可能有今天成為四大天王之一的、不可動搖的名聲。

對著眼前的這封郵件,葉千盈微微地勾起了唇角。

系統在腦海裡戳了一下自己的宿主。

“您看起來好像在思考什麼。”

“是的,我現在有種非常舒暢的預感。”葉千盈語氣輕快,眉目彎彎,“你要知道,當初在證明迴文數猜想之前,我的心裡似乎也浮現過這樣的感覺。”

……

按理來說,作為論文的作者,葉千盈會收到雜誌社發來的樣刊。

不過,要是每個外國作者都等著那本寄過來的紙質樣刊,那就真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說不定d國本土的所有數學讀者都看過了期刊,作者本人卻還沒能把刊物拿到手。

所以葉千盈每次投稿刊登以後,都是直接去網上看電子版。

能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雜誌的文章通常都是學術界的頂級研究,因此論文篇幅全都都相當的長。

葉千盈的這篇論文,關於3x+1猜想進的一步證明過程寫了一共126頁,這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有些作者的論文只寫8、90頁,放在其他期刊裡很有可能是“大部頭”,但在《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中則是比較短的那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每期期刊一般會收錄十多篇文章,即使以每篇文章八十頁計算,《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厚度也差不多有四百多頁了。把這本月刊拿在手裡顛一顛,不知情的人沒準還會以為那是一本什麼教科書。

在葉千盈的書房裡,為了收錄每一期的四大期刊,她特意單獨闢出了一個書架,其中《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因為發行最勤,每月一期,作為唯一的月刊,在書架上顯得相當能打。

葉爸爸曾經在葉千盈的書房裡轉悠過一圈,他最終給予這些專業刊物的評價是——要是不仔細分辨,光從厚度和本數來看,他還以為那是一大套系列連載武俠小說,讓葉德強夢迴自己年輕的時候,分分鐘聯想起梁羽生和溫瑞安。

葉千盈:“……”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作者們為了爭奪刊登資格,而在論文裡對證明過程的修容和完善,其實也無聲地映出了當前數學界頂尖水平之間的刀光劍影。

所以,葉德強的評價在偏離之中,居然還微妙地有其道理。

只能說,你爸爸永遠是你爸爸叭。

……

葉千盈在網站上瀏覽著10月份的同期論文,殊不知已經發行的月刊,早已在數學界掀起了一陣水花。

七大世界性難題雖然不是當前數學界最為火熱的研究方向,但至少絕不冷門。連不懂數學的外行人,都會或多或少地聽過“費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之類的名字。

數學界真正的冷門是像abc猜想那種:只有一個r國數學家默默研究了二十多年,單是論文就寫了七百多頁,為此甚至單獨建立了一個數學體系。

然後全世界的數學家都紛紛表示我們看不懂,建議作者和當前數學界發展速度比命長,努力再活五十年。

而七大難題則不一樣。

幾乎每個剛剛跨進數學界的天才,都要滿志躊躇地對那七個世界性難題挑戰一番——等挑戰之後發現自己真不是那塊料子,那就是另外的事兒了。

但也正因為大家年輕時都犯過類似的傻,所以大家都會對這方面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瞭解。

出於這個緣由,本月的《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剛一發行,有好習慣的數學研究者們順才往目錄上一掃,葉千盈的論文標題頓時就醒目地映入了眼簾。

——這是,對冰雹猜想的進一步證明嗎?

——作為公認的世界七大難題之一,3x+1問題竟然又有了新的進展?

可以被《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刊登的論文,絕不是什麼常常見諸於各大小報首頁的減智民科證明。能夠得到這位老牌天王的認可,本身就意味著論文內容透過了專業性的檢驗。

不少人在看到這個標題的第一時間,等不及從第一篇論文開始閱讀,就直接翻開了關於冰雹猜想的進一步證明過程。

除了這個引人注目的標題之外,作者的名字也相當吸睛。葉千盈這幾年人雖然沒有參與太多次學術會議,但是幾本著名的數學期刊上,始終隔三差五便會浮現出她的身影。

來自華國的葉千盈,當年的迴文數女孩,也是如今數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

海曼·理查森,斯坦福大學數學系的終身教授,也是上一次在斯坦福大學學術會議時,和《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主編聊天,提及到葉千盈的那位數學家。

除了教授的身份之外,他同時還兼具a國數學學會會士、s國皇家科學院海外院士、以及菲爾斯獎得主的多重身份。海曼的名字在a國數學界如雷貫耳,放到整個世界裡,他也絕對是排名前三十的數學家。

此時此刻,他手上便翻開著一本新發行的《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海曼率先注意到的不是冰雹猜想的相關標題,而是那個醒目的作者名——qianying ye

作為代數方向上不可繞過的大牛,海曼·理查森早在葉千盈證明了迴文數猜想時,就對這個年紀輕輕的華國女生抱有興趣。

以海曼在數學界的地位,每一年的招生季,他郵箱裡收到的套磁信都數不勝數,幾乎所有研究相關方向的年輕學子,都夢想著能夠叫他一聲導師。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他幾乎不再招收弟子,除非有某個人的條件格外令他青睞。

而當初的葉千盈,便是有幸得到海曼關注的一個。

海曼自己的學生裡就有華國人,每年向他投遞套磁信的學生中,華國國籍的學生也佔據著相當大的比例。所以在海曼的概念裡,優秀的華國學生對於出國留學一事,都非常的熱衷。

當初聽其他人提及了葉千盈提前畢業的訊息後,海曼還回去檢查過自己的郵箱,想看看這個靈氣四溢的女孩是否給自己傳送過自我推薦的郵件。

當然,那個下午,海曼一無所獲。

他略略地有點失望,卻也不至於過分失落。

畢竟,以葉千盈的條件,如果她的夢中情校是哈佛或者普林斯頓,沒有教授會拒絕這樣的學生,她也並無必要給斯坦福的教授發來郵件。

數學界本來就這麼大,有什麼風吹草動不可能隱瞞過對手和朋友。在過了一段時間後,海曼還遲遲沒有聽聞哪個實驗室裡多出了一名“迴文數女孩”,心裡不由很是奇怪。

在某次學術峰會上,他和一個認識的b大教授提起了這件事。

一聽葉千盈的名字,那個b大教授只差沒有滿臉都寫著認識。對方高高興興地告訴海曼,qianyingye的近況很好,她決定留在自己的祖國和母校,完成接下來的博士學業。

得知這個訊息,海曼感到十分詫異,同時也十分惋惜。

作為在生長在數學界強國、任職在數學界名校、同時還身為數學大師的海曼,一直對自己的國家和學校抱有一種天然的驕傲感。

正因如此,在聽了b大教授的敘述以後,海曼心裡只升起了一股不可思議之感——

那個年輕的女孩,她竟然選擇繼續留在華國。

這太可惜了,他們耽誤了一個天才。

倘若她選擇了a國進修,那女孩的黃金時期,本來能來得更早兩年。

也就是這份心聲沒有讓葉千盈聽到,不然她就會直接告訴海曼:大師您還是拉倒吧。

有句話說得好,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

葉千盈不止是身負大國重器系統的數學物理雙料天才,同時還是華國知名企業家的女兒,她要是主動去a國留學,聯邦調查局的負責人只怕做夢都能笑醒。

海曼未必不知道這一點,只是他和他的同胞們一樣,有著被長期養成的、近乎根深蒂固,連他自己都無法察覺的傲慢。

他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的國家哪裡都比華國強。

海曼甚至以為,葉千盈會像劃破天際的流星一樣,只能短暫地亮上一瞬。

……然後,據當初已經三年過去,海曼覺得自己有點臉疼。

幸好他當初沒跟別人打過賭,不然現在豈不是要輸得賠褲子。

對於葉千盈魔藤一般的成長速度,海曼的態度也一變再變。

他從最開始得知葉千盈留在華國的“惋惜”,到後來看著她一篇篇發論文的“不信邪”,直到如今,讀完這片冰雹猜想的開拓性論文,海曼終於肯徹頭徹尾地對著現實認輸了。

他必須要承認,葉千盈帶著她的數篇新論文,雖然無意彰顯,但卻也存在感十足地活躍在數學界裡。

她的才華並未因為留在華國而被削減或是磨滅,反而像是一顆明珠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因此在短時間內便發出了璨璨的光輝來。

過去的看法被反轉帶來的尷尬之感,並不能打消海曼對葉千盈的欣賞和喜歡。正相反,因為這些年裡陸陸續續地關注著葉千盈的最新論文,海曼反而對葉千盈具有了更多的正面好感。

這些積累的好感,就像是一堆一堆摞起來的高高的柴火,只要等到了一顆火星、一個契機,他便能將其徹底引燃。

這一次,這篇冰雹猜想的論文,便是那個一直等候的契機。

忘記說了,除了菲爾茨獎這個數學界最高獎項,一向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得主之外,海曼同時還是科學突破獎的評委組成員。

在科學突破獎內,一共設有六種獎項,它們分別是:生命科學突破獎、基礎物理突破獎、數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物理學新視野獎以及青年挑戰突破獎。

這其中,三個新視野獎是專門為了表彰年輕研究者而設立的獎項。

每一年的科學突破獎獎金不定,但絕不是一筆小數目,在最高的時候,它曾達到每人三百萬美金,簡直能讓任何一個科學研究者心馳神往。

新視野獎的獎金要稍微低一些,但最少的一次,也每人發了十萬美金的獎金,對於研究者來說,依舊稱得上是一筆橫財。

顧不上閱讀《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月刊裡的其他論文,海曼將葉千盈這篇關於冰雹猜想的論文反反覆覆地讀上了三遍,對其精妙的代數證明思路拍案叫絕。

他的層次又不是《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主編所能比擬的。葉千盈論文裡的一些妙處,期刊主編能注意到,卻體會得不是那麼深刻。而海曼卻是既能注意到,又對此有著相當深刻的體會。

假如將葉千盈比作一匹千里馬,那此時此刻,海曼就是最為賞識她的伯樂。

而這位伯樂的手裡,現在正有一副金馬鞍。

……

不久以後,在商議當年的科學突破獎名單時,海曼·理查森毫不猶豫地,把華國葉千盈的名字填寫在了上面。

在推薦理由上,海曼不吝自己的讚美之詞。他雖然無法跳脫出先天的國度和種族帶來的傲慢,但每一個和他合作過的朋友或者下屬,都要承認理查森先生是一個和善的大好人。

他對葉千盈的評價是這樣的:“二十年後,我們將會看到,代數的發展會分為‘有葉千盈的代數’和‘沒有葉千盈的代數’。我認為,一個數學新視野的獎項,qianying ye完全值得。”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在葉千盈的數學新視野獎項還正走著提名流程的時候,另一件事的流程卻已經悄然地進行到了尾聲。

那就是航空母艦上,電磁彈射器的全面更換。

在有條不紊的執行計劃,以及負責此事的負責人全程監督下,華國首艘國產航母,同時也是駐紮在h省的001a號上,所有的舊式蒸汽彈射器,如今已經盡數置換電磁彈射器。

這艘航母作為剛剛出廠不久的成品,無疑匯聚了過去近十年裡,華國科技發展的核心所在。除了巨大的排水量與常規動力以外,新配置的電磁彈射器無疑成為這艘航母身上畫龍點睛的閃亮一筆。

作為電磁彈射器的發明人,楊院士受邀前來參加001a號的剪綵。

在這個意義重大的時刻,老院士顯然也沒忘記之前對葉千盈的承諾。

然後,像是他之前詢問過葉千盈的那樣,這一次,他將攜葉千盈一起前往h省的港口,讓電磁發射器的另一大功臣,在藍天之下共同享受此刻的激動和榮光。

在最近的一封通訊郵件裡,楊院士讓葉千盈提前做好準備,去接她的人已經安排好了行程,三日後便會抵達基地,帶著她直接前往h省。

……

短短的三天時間轉瞬即逝。

這一次,前來基地接人的,還是老熟人潘大校。

葉千盈和潘大校兩三年沒見了,但對彼此都還印象深刻。

葉千盈自不必說,她和潘大校是老朋友了。她簽過的第一份保密協議是潘大校帶來的,軍訓的時候還吃過他的冰棍兒,喝過他請的綠豆水。

而潘大校在相關單位裡工作這麼多年,像是葉千盈這樣天資橫溢、家世出眾、人也生得極為美貌,最關鍵的是還有著無可匹敵的年輕的研究者,他這輩子也只見過葉千盈這麼一個。

至於其他人,並不是他們不優秀。但有才華的或許就出身寒門、有背景的可能天分便差了那麼一絲、年輕的往往過於浮躁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等終於有了資歷和成果,人卻已經邁過了四十歲的大關……

在這世上,每個人都像是木板長度長長短短的木桶,自身的容量總是受到短板制約。然而葉千盈卻幾近於毫無缺陷,這麼一個百年難遇的“完人”,要讓潘大校怎麼才能記不住啊。

葉千盈一見潘大校,便忍不住露出了一個笑容:“大校比以前更精神了。”

潘大校慨然而嘆道:“你也比以前更出名了,我在孔老那裡工作,時不時地都能聽說你的訊息。”

“哪裡哪裡。”

兩個人寒暄幾句,葉千盈就登上了此行呼叫的直升機。在發動機響起的轟鳴聲中,潘大校玩笑般看了葉千盈一眼。

“你要是想要研究的話,這一趟兩個多小時呢,只要不妨礙駕駛員開飛機,想看什麼都可以。”

葉千盈飛快地眨了眨眼睛,一開始還沒理解,自己為什麼要研究直升機。

一秒鐘以後,她反應過來了。

——想必是之前兩人相處的時候,她提供的一個又一個的軍用研究,給了潘大校一些錯覺,讓他錯以為自己就是看到什麼都喜歡研究一下子。

其實不是的。

何況這直升機也不是軍用的,不具備特別的可研究價值。

葉千盈沒有猜錯,當初在部隊裡軍訓的時候,葉千盈那副“左掏一個圖紙,右掏一個發明”的舉動,當真給潘大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覺得葉千盈可能有個r國名字,就叫哆啦a盈。

這次出行,抱著看到羊毛就隨手薅一把的心理,潘大校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建議葉千盈研究直升機試試。

很快,他就聽到了葉千盈謙遜又客氣的回答。

“這個,還是不用了吧。”葉千盈溫和地微笑道:“類似型號的直升機,我家裡已經買過兩臺了。我想研究的時候就回家做好了。”

潘大校:“……”

哦,差點忘了,你他娘的是個狗大戶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