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穿越官家嫡女最新章節列表 > 吳家父子得美女,吳鳴出任深澤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吳家父子得美女,吳鳴出任深澤縣

過了九月初九,天氣一天天轉涼,吳怡也開始換秋裝了,府裡又有一個不大不小的訊息,蓮心死了,據說是生了孩子沒多久就再懷上了,胎沒落穩,到了月份大的時候流掉了,一屍兩命。

也許是因為已經有了三個兒子,二叔表情淡淡的,並不當成一回事,倒是二嬸眼睛紅了兩天,好像在老太太面前哭過了似的。

老太太看自己二兒子跟前空虛啊,除了已經不敢吱聲的習二姨太太之外,只有原配的宋氏了,這樣不太和諧啊,有心想要賞個丫頭過去“幫忙”,一想不能厚此薄彼了,還有老太爺那邊,幾個通房丫頭也都大了,不送個新的顯得自己不賢惠,再一想想快被忘到腦後的庶子,她不喜歡庶子,但是她喜歡送人給庶子讓庶媳填填堵。

實際上她送丫頭的目的也是為了填堵,她不喜歡劉氏強勢,可是劉氏孃家強,她也得承認現在吳家需要劉家的幫助,她嘴上不喜歡宋氏老上她這裡來竄叨她找老太爺給吳鳴謀外任,心裡還是希望二兒子有出息的,可是這事跟老太爺一說,老太爺總是說自有打算,所以送丫頭一是能敲劉氏的山震劉氏的虎,二是能討好一下老太爺,夫妻這些年了,她跟老太爺剩下的就是面上情。

至於宋氏……整日竄叨爺們四處鑽營,實在不是本分的內宅婦人應該幹的事,老太太也想警醒一下她。

於是老太太眼睛一溜……“芍藥、牡丹、水仙、玉蘭!”她開始給自己身邊一直調教的丫頭們點名,幾個丫頭都趕緊的站了過來,恭恭敬敬的給老太太請安,聽老太太訓示。

老太太一看自己身邊的這四個丫環,她從一開始“選材”的時候就是預備以後有用的,挑的都是伶俐漂亮的,如今在身邊養了這些年,這些丫頭們拉出去說是哪家的姑娘也是有人信的,“你們回去收拾行李吧。”

四個人都一頭霧水,直到老太太身邊的一等得意人吳多福家的笑眯眯地張口,“姑娘們大喜啦,這是老太太要抬舉你們呢。”

四個人臉上的表情一時間風雲變幻,但是總歸還是變成了笑臉,都跪了下來,“謝老太太恩典。”想要回鄉嫁給隔壁二牛哥的可以不用想了,你說出來了老太太也只會開導你一頓板子隨便把你配給馬房的小廝,想要出去做正頭娘子更不用想了,至於本來就想升職做姨娘的,恭喜你,總算盼到點曙光了。

且不說這四個人心中五味陳雜地回去收拾行李,接受姐妹們夾雜著嫉妒或同情的賀喜,單說老太太挑出了這四個人又想著應該把誰分配給誰。

老太爺雖然看著身子骨不錯,但也是奔六十的人了,弄個太嬌豔的不行,太有個性的也不行,老太太一回想四個丫頭平日的表現,把長相中等性情卻溫柔仔細的牡丹配給了老太爺。

吳憲房裡人精太多,劉氏又是精中之精,想想吳憲對馮姨娘之前的寵,知子莫如母,把最單純甚至有點傻的芍藥配給了吳憲,反正在精的方面是沒人鬥得過劉氏了,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也許有奇效,老太太倒沒想過誰能把劉氏拉下馬,誰敢威脅到劉氏的地位她老太太第一個不幹,多好的兒媳婦啊,大齊朝頭一份,但是總要多敲打讓她知道老太太她才是這個家的女主人。

吳鳴最近跟宋氏之間剛有點關係緩和的意思,宋氏不像烏眼雞似的跟吳鳴鬥了,吳鳴是個耳根子軟的,也就慢慢有回心轉意的跡象了,水仙這丫頭漂亮嘴甜知道本份,給二兒子解悶正好。

吳敏嘛……剩下的玉蘭就是他的了。

老太太自己打好了主意,晚上的時候大家在老太太那裡集中,吳老太爺那裡自有老太太親自送過去,吳憲、吳鳴得的“賞”都被各自的媳婦領走了。

吳怡見到這陣式,忍不住想要翻白眼,自己的這位祖母大人真的是嫌日子太平靜了啊,劉氏是怎麼得罪老太太了?老太太變著花樣想要折騰一下劉氏?再看劉氏還是帶著溫和的笑,真的不知道劉氏心裡怎麼樣的。

吳怡再次告誡自己這是古代,是古代,賞給兒子丫環,妻子給丈夫買丫環什麼的都是正常的,這tmd古代!

給別人的丫頭都送了出去,給吳敏的卻要費周折,老太太命自己的陪房套了輛青油小車,把玉蘭丫頭給送了過去,到了吳敏家遭到了羅氏最簡單粗暴的回應,拒收!

氣得老太太把龍頭拐仗頓得山響,“商家女!不知道規矩的商家女!”

派人又送,這回遇上吳敏在家,吳敏倒是收下了,沒過三天就聽說玉蘭被他給嫁了出去。

這叫什麼事啊……

吳怡聽說這事真的佩服自己三叔,天殺的賊老天啊,怎麼不把她穿成她三嬸啊!老公又帥又專情又有擔當!

估計是個女人都想當她三嬸那樣的女人,至少吳怡跟姐妹們在一起,大家嘆的都是一樣的“三嬸命真好啊。”雖然沒有賢名在外,可是她得了這世上女人最想得的實惠,又帥又不花心的好相公!至於三叔的風流才子名頭被她們有選擇的忽視了,這個時代的女人要求簡單,不要把人帶到她們跟前去惹眼就行了,三叔做得太好了。

“聽說老爺已經在著人打聽各省留京的舉子了,沒準三姐姐的好事也要近了。”六姑娘吳佳幽幽說道。

“三姐姐還小呢。”吳怡對古人的早婚觀念實在不敢苟同。

“確實還小,不過現在相看、打聽,訂親,春闈之後還有殿試,總之授官之前嫁去就行了,三姐是天生做掌印夫人的命。”吳佳很順溜地說道,她們這些女孩子,嫁人是二次投胎,做為庶女能嫁個寒門進士,已經是非常不錯了,“若是拖到下一科,三姐就大了。”

三姑娘吳蓮見她們在議論自己,只是紅著臉低著頭不說話,若是潑辣些的早就喊著“看我不撕了你的嘴。”之類的話跟姐妹們鬧在一處了,吳蓮終究是太綿軟了,經過了教養嬤嬤的調教,改的也有限,但總體比原來強了。

“六妹妹是做狀元夫人的命。”她小聲說道。

就這一句話就足夠讓看戲覺得不厚道,不看戲覺得自己師出無名的吳怡覺得眼前一亮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總之你們倆個都要掌官印就是了。”吳雅說道,她身高抽長了不少,已經出落成了像模像樣的美女,氣質卻也更加出塵了,吳怡看著她想著得有多大才華的人才配得上她這位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四姐啊。

四姐的學問可是連先生們都贊的,直道錯生為女兒身,若是身為男兒身必能考個功名回來,四姐聽了這話也只是淡淡的笑,心裡想什麼沒人知道。

“五妹妹,你看著我幹嘛?”

“我想著四姐夫得有多大學問,才配得上四姐啊。”吳怡冷不防把實話說了出來。

“你才多大啊,就琢磨起這個來了,可見五妹妹平時的老實都是裝的。”吳雅笑嘻嘻地對著吳怡做羞羞臉的動作。

吳怡看了眼剛才還在笑的吳佳,吳佳聽吳雅這麼說臉也紅了,雖然她們是姐妹,沒事聚在一起訴論誰嫁什麼樣的人,確實有點不像話,可是吳雅也參與討論了啊?

吳怡看著吳雅那張表情正義賢淑得不得了的臉,就不知道應該說什麼了,反倒是吳雅有些崩不住了,笑了,她一笑大家都笑了起來。

吳憲在忙著工作,利用閒暇時間挑一挑女婿,他連自己的三女兒的臉都不一定想得起來,可是找個科舉出身,根底單薄的三女婿他卻很上心。

他雖然也是兩榜進士出身,可是畢竟是官家子弟,打不進去寒門學子出身的核心圈,這個圈子裡雖然做到一兩品大員的不多,可是能拿出手的都是能吏,分佈範圍也廣,有一個寒門出身的女婿,至少能在寒門出身的官員圈子裡樹立不錯的形象。

他在忙著自己的事,卻不知道吳鳴也在忙。

吳鳴這一輩子可以說是憋屈的一輩子,無論才學、長相、風度、氣質,他都比嫡親的長兄差一層,出仕之後嫡親的長兄更是把自己壓得死死的,在外面如此,在家也是一樣。

原本吳鳴覺得青梅竹馬的表妹沒有喜歡上大哥而是鍾情於自己,說明自己的女人緣至少比大哥好,誰知道大哥娶回來的是一等賢良的大嫂,自己的好表妹卻變成了妒婦,大哥升官快,官聲好,走到哪裡都是一片讚揚,他卻成了陪襯。

另一個讓他憋屈的是吳敏,吳敏是外室子,親孃是上不得檯面的青樓名伎,可是卻是極得吳老太爺的寵的,吳敏又聰明又漂亮,吳老太爺不忍心他因為是外室子就失去了吳家的保護,把他帶進了家門,向來對他嚴肅的大哥對這個庶弟卻青眼有加,更不用說庶弟長大後處處壓自己這個哥哥一頭了,好不容易庶弟紈絝了,卻紈絝到全國有名的程度,甚至有同僚繞著彎跟自己攀關係,就是為了求庶弟的一幅字。

被這樣的兩個人夾在中間的吳鳴,在禮部員外郎這個位置一呆就是九年的吳鳴,能不鬱悶嗎?

宋氏一直勸著他讓他謀外放,他也曾經在吳老太爺那裡探過口風,可是吳老太爺給他的答案永遠是不到時機。

時機,什麼時候才是好時機啊,大哥的青雲路不就是老爺子給鋪成的嗎?為什麼老爺子這麼厚此薄彼?

吳鳴的同窗錢益最是知道他的心思,交遊廣闊的錢益開始帶著吳鳴參加各種酒宴詩會,認識了不少有本事的人。

其中最厲害的人物是大皇子和四皇子的親舅舅蔣春江,蔣春江時任戶部事中,官職不大,可是能量不小,仗著皇子們的勢人人給他面子,他卻不輕易結交,見到吳鳴卻是一副一見如故的樣子,對他的學問、見識都百般推崇。

蔣春江甚至說了待吏部有缺,定要了了吳鳴的這一番心事。

果然吳鳴得到了訊息,說是直隸大縣深澤縣知縣出缺,要他準備八百兩銀子既可出任。

八百兩銀子對於一個大縣的知縣這樣的缺來講簡直是跟沒交一樣,吳鳴趕緊奔回家,直接去見吳老太爺。

吳老太爺也知道這件事,正在考慮要不要替兒子謀劃,誰知道兒子竟然說已經有人放出話來要他出八百兩銀子茶錢,這事就能定,難免追問一番。

吳鳴也知道自家老爺子對於牽扯上皇子的事極為慎重,所以只說了是自己的同窗錢益認識的朋友多,幫忙謀劃的,趁著的是知道的人不多這個機會,趕緊把事情定了。

吳老太爺雖知道自己這個兒子資質平平,但是本質是不壞的,沒想到他會向自己撒謊,直接拿了銀子給他,讓他快去辦。

吳鳴把錢拿了去,沒個半個月,讓他出任深澤縣的聖旨果然就下了。

吳家低調但喜慶地慶祝了一番,吳鳴帶著宋氏、新納的通房丫頭水仙,外加兩個‘嫡子’一起上任去了。

只有吳憲和劉氏對此略有憂色,他們夫妻都覺得吳鳴這個缺來得順的不正常,可又不能多說什麼,吳憲怕攪了不得志的弟弟的好事,劉氏說話更是尷尬,老太太沒準會挑她的眼,認為她嫉妒。

兩夫妻相對長嘆,面對他人卻也只得強顏歡笑,不管怎麼樣,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