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嫡女成長實錄最新章節列表 > 133、無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33、無愧

得了榆哥的這句話, 屋內的歡快氣氛雖不說蕩然無存,卻也隨之減色。善桐給善梧、善櫻都使了眼色, 兩兄妹便不聲不響地魚貫掀簾子出去了,善桐這才坐到母親身邊, 柔聲道,“娘,您就別再問哥哥科舉的事兒了,您看哥哥本來高高興興的,這一問,他面上又連一點笑影子都不見了……”

因屋內只剩下親生女兒,王氏也不曾擺出她那親切和善的面具, 她用手捂著臉, 並不曾理會善桐,仿若泥雕木塑一樣,在炕桌上支了額頭出了半晌的神,肩頭才輕輕抽動了起來, 善桐站在一邊, 心下又怎能好受?只得又遞過去手中的帕子,按著王氏的肩膀,又勸慰了幾句,“事到如今,就不要多想了,能夠治好結巴,不說別的, 一個秀才的功名是肯定可以到手的。就是蔭個監生也好,總之不是白身,讓哥哥學個愛好,一輩子太太平平的,倒是比現在再開始發奮讀書,三十多歲中進士再開始做官,要強得多了……”

她忽然發覺自己的口徑和父親如出一轍,不禁露出了一個無奈的苦笑,見王氏猶自並不抬頭,便輕聲道,“現在家裡這個樣子,兩個親弟弟不說,就是大堂哥等人,看著也都不是跟紅頂白、忘恩負義之輩,就算不能做官又怎麼樣?這一輩子,哥哥還是可以心想事成,難道還有人敢給他氣受?”

知母莫若女,提到梧哥,王氏終於漸漸氣平,她抬起頭來,又忍不住將善桐摟進懷裡,雙臂分明帶了顫抖,下巴擱在女兒頭頂上,與其說是和女兒互相撫慰,倒不如說是將全身的重量,都壓在了善桐身上,聲音還打著顫,帶了濃厚的鼻音。“咱三妞說的對……不能做官又怎麼樣?這一輩子,別人有的,我們榆哥也有,別人沒有的,只要我們榆哥想要,他也一樣會有……”

這一夜,善桐卻並沒有陪在母親身邊就寢——沒有多久,二老爺就進了堂屋,他沉著臉把善桐打發出了屋子,上房的燈火,是一直亮到了四更時分。

第二天起,不論是老太太還是大太太,就幾乎都絕口不提進學的事了,異口同聲,都說榆哥長途跋涉,實在辛苦,讓他在家好生將養一段時間再說。榆哥於是又成了家裡唯一的閒人,每天起來給祖母請過安,不是自己關在屋裡演算些不知所云的算學題目,就是在山野間帶著族裡的小兄弟們閒逛。三老爺帶他去寶雞聽了幾次戲,見了些文人墨客的朋友,榆哥卻似乎都不大喜歡。他雖然已經治好了結巴,但卻漸漸地又再寡言少語起來,成日裡關著門,也不知在搗鼓著什麼。

又過了一個多月,楊家要考科舉的一大幫秀才,都匯聚在了一起,由宗房夫子親自帶了往西安過去,二老爺也就隨之打點行裝,預備動身了:他之所以硬是拖到了這個時候,主要還是因為巡撫的親戚族人,那按例是應該迴避的,等鄉試放了榜,便可以同前任巡撫正式交接了。

因梧哥也隨著族人一道去了西安,小五房自己又派出幾個得力的家人前往西安,迎接檀哥幾兄弟,家裡一下就冷清了下來。大太太整天忙著和三個妯娌算今年的收支賬,又要派管家和佃戶們打官司,談來年的地租等等,大人們都忙得不成。含沁再到村子裡拜訪的時候,善桐很輕易地就尋到了空子,鑽到了村後的小亭子裡,和含沁談天說地,順便又偏了他一對碧玉筆架。

小姑娘收得都有點不安了,便埋怨含沁。“你又帶這麼貴重的東西來,不收麼,又覺得和你見外了,要收下了,日後家裡人問起來,又不知道該怎麼說。”

“不要你就還我。”含沁舉起手來,作勢要敲善桐,善桐抱著筆架一閃,不禁露出笑來,可這笑意卻也只是一閃,便又收斂了去。含沁看在眼內,便不動聲色地道,“幹嘛,你爹孃回來了,哥哥也回來了,好容易一家團聚,怎麼看你的心事,好像反倒比前段日子更重些。”

善桐心中有許多話想要傾述,她其實並不大在意含沁的身份,她信任沁表哥不會將她的這些私密話洩露出去,就好像她不會洩露出含沁私下的一些煩難一樣,但兩人能夠說話的時間畢竟有限,有些迷惘也不是幾句話便能開解的。她嘆了口氣,只是撿了心頭最覺緊要的一件事,向含沁道,“哥哥雖然已經不再結巴,但回到家裡,整天無所事事的,在祖母、母親跟前,好像也過得並不開心。總覺得他臉上的笑越來越少,話也不多……最重要是遊手好閒,和朋友們也玩不到一塊。要讓他學著經營家裡的買賣麼,娘的陪嫁鋪子多半都在京城,家裡的這些鋪子,我們又不好插手。再說,鋪子裡的夥計,滑頭的不少,哥哥那樣敦厚樸實的性格,和他們多接觸了,準又吃虧。”

含沁眼神一閃,若有所思,他望了善桐一眼,低聲道,“聽起來,你們家是有分家的意思了?”

也就是含沁這樣心有七竅的玲瓏人,才能從一句話裡推測出小五房的近況了,善桐也沒有瞞他的意思,“嗯,祖母的意思,祖業肯定還是大伯父一家多繼承一點。這些年來經營生髮的部分,三房平分……為了這件事,四嬸不大高興,話裡話外,似乎覺得三叔是庶出嘛……最近三嬸都不搭理四嬸,唉,反正居家過日子,還不都是這些事。”

她頓了頓,又低聲道,“不過,聽娘說,祖母手裡還是扣了一大筆現錢,是沒聽著提該怎麼分的。四嬸因此也不敢鬧得太過分,家裡怎麼說都還是太平的。”

見含沁唇角露出一絲會意的笑容,她又不無自嘲地加了一句,“也就是為了這個,我就不能跟著爹孃去西安啦,以後被大伯母管著,就是你來了村子裡,咱們怕是也不能說話了。”

二老爺的這個陝西巡撫,雖然位高,可權卻不重,有多少好處能落到他頭上,那還是難說的事。二老爺雖然沒有明說,但王氏私底下多次叮囑女兒,要好好服侍祖母,個中用意,自然不必多說。含沁嗯了一聲,倒也看不出多少失落,只是若有所思地道,“那以後要居中傳話,就不大方便了。”

說到這裡,善桐才想起來問桂含春的近況,她忙關心了幾句桂含春的傷勢,含沁只道,“在治呢,疤痕漸漸地窄了,但要不留痕跡,那是說笑。他問你的好。”

善桐除了說一聲,“我很好,也問他的好”之外,其實也沒有多少話說了。兩個人雖然就隔了百十裡地,但這麼久沒見面,說幾句話都要託人居中傳話,要長篇大論互訴相思,幾乎絕無可能。話也就一次比一次更少,現在善桐就是要問,都不知道還要問什麼了:現在又不是提親事的好時機,反而希望要儘量拖延時間,等到朝局出現轉機時,再提起來更好。倒是和含沁之間,話題似乎是永遠都說不完的,談了幾句含春,桂含沁便提起了西安城裡的一幫子名士,“從前沒有來往,但多少也聽說過,西安府學裡有位先生,算學造詣爐火純青,和江西的李先生是莫逆之交。我其實一早就想說了,算學雖然只是小道,但也頗能怡情,善榆兄弟又那樣痴迷算學,索性就拜個名師正經學起來好了。總算是給他找件事做,別在家裡悶出病來就行了。”

才提到善榆的困境沒有一刻鍾,就想出來一個辦法,偏偏又是這樣切實,善桐心情一振,頓時直起腰來,迫不及待地道,“我回去就和爹說去,哎呀,竟不知道府學裡還有這麼一位先生。雖說人就在西安左近,但到底是鄉巴佬,比不得沁表哥人頭熟。”

含沁揉了揉鼻子,衝善桐扮了個鬼臉,故意兇她,“現在總算開心了吧?嗯?”

他素來跳脫疏懶,雖然年紀長大,但始終似乎缺乏一份穩重,這一聲嗯,也嗯得很是輕佻,似乎有一隻無形的手,從這拉長了、上揚著的尾音中伸出來,作出了一副紈絝的姿態,要去勾善桐的下巴。按著善桐原本的性子,她必定是要笑著和含沁鬧回去的,可此時她卻被勾起心事,不禁又低沉了下來,搖頭難過地道,“不,還是不大開心。”

含沁嘖聲道,“怎麼這樣難討好?年紀越大,脾氣也跟著越來越大了!”說著,便又叩了善桐額頭一下,見善桐連閃都不閃,他面色漸漸嚴肅,便坐直了身子,低聲道,“究竟怎麼了,什麼事連我都不能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就因為你是庶子,所以才不能說,因為那是我的親孃,所以才不能說……善桐望了含沁一眼,見他鳳眼熠熠生輝,竟是露出了難得的認真,盯住自己不放,不知為什麼,她有幾分驚惶起來,眼神閃開了去,竟不敢和含沁對視,只是低著頭語焉不詳地道,“就覺得人生在世上,實在是難……實在是難得厲害。”

含沁便也不再追問,他若有所思地偏過頭去,盤算了一會,便猜,“是為了你三哥的事心煩吧?你放心吧,他心裡有數呢,現在就等著考上舉人,這才開口把他生母求回來了。姑婆心裡有數,什麼事都安排得很妥當,你用不著瞎操心。”

這件事瞞不過含沁,善桐是早有心理準備,只是他連老太太的後續安排、梧哥的心理狀態都這樣清楚,卻不禁令善桐大為驚異,她掃了含沁一眼,挑起了一邊眉毛,含沁卻只是微微一笑,居然伸出手來,摸了摸善桐的腦門,又戲謔地彈了她額頭一下,輕聲道。“傻三妮,送你一句話吧,‘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別人的事,你管那麼多幹嘛?你自己還是泥菩薩過江呢,有些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就過去了,一家人哪有跨不過的坎!”

卻是句句正中善桐心事,小姑娘顧不得去計較額上留有的那灼熱餘溫,捂住額頭瞪圓了眼,望著她的便宜表哥,久久都說不出話來。

含沁這一次過來倒是住得久,他在村子裡住了半個來月,等鄉試放了榜,便又幫著二房收拾行李,同二老爺夫妻一道帶著榆哥、善櫻動身去了西安。——雖然年紀小,可老太太囑咐起他來,卻是用的和大人一樣的口氣,“到了西安,平時多看顧你兄弟些,沒事了就上門來住,家裡給你備著院子呢。榆哥我就交給你了,拜師也好玩樂也罷,只別讓他學壞。”

含沁笑嘻嘻的,理都不理善桐——小姑娘一邊給祖母捶腿,一邊滴溜溜地轉著眼睛,滿是疑竇地看著表哥,他響亮地應了一聲,“知道啦姑婆,您就安心把事兒都交給我吧,我辦事,什麼時候出過差錯?”

等老太太滿意地點了點頭,這才又衝善桐擠眼睛,善桐滿腔的鬱悶,早已經化為好奇,滿腔的好奇,此時又忍不住要化為怒火,險險沒有撈起玉槌扔向含沁,她對含沁怒目而視,並不說話。等含沁一行人走了,免不得又去纏著老太太,想要問出個子午寅卯來。

老太太被她纏得不過,便丟給她一句,“你表哥人面廣,人又可靠,託他物色了幾個嬤嬤而已。”就算是打發過善桐了。小姑娘若有所悟,便也並不再問。

這一回鄉試放榜,楊家村中舉人者同上屆相比,簡直有翻倍之多。一面固然是因為前幾年兵荒馬亂的,耽誤了科舉,這一回應試者可謂是人才濟濟。一面多少也和二老爺即將上任陝西巡撫有關,總是大家心照不宣,中了舉人的人家,一面大排酒席,一面也都到小五房來說話。小五房內頓時又熱鬧了起來,善桐等姐妹也不得不出面招待女眷。又要互相客氣,聽了一耳朵的,“果然教子有方,如今家裡老少兩代,足足有五個舉人了。”

的確,這一回鄉試,小五房也算是出了一次風頭,家中兄弟有三人都中了舉,並且還算得上是名列前茅。榕哥成績最好,高中了第五名,檀哥緊隨其後,得了個二十三名,梧哥雖然成績在五十名開外,但以他駭人的年輕,也算是令人矚目。善桐不知道母親心情如何,但大伯母卻著實喜悅,就是善桃,連日裡面上也都放著光彩,腰桿子不期然都又直了幾分:考中舉人,就是會試失意,也總算是有了做官的資格。大房的兩個兒子,終身是再不必擔憂了。

也就在這樣閤家歡快的氣氛裡,二姨娘悄無聲息地被送回了楊家村。老太太發話,在二房原來的小院子裡,給她拾掇出了一間屋子,安頓她住了進去,善桐連一面也未曾見到自己這位庶母,就再也未曾聽說過二姨娘的訊息。——雖然就近在咫尺,但自從回了村子,二姨娘便足不出戶,不要說給老太太請安,就是有時候善桐回院子裡取些東西,她都緊緊反鎖了門窗,並不出來相見。

等到入秋的時候,大房母女倆面上的歡容又為戚容取代:京城送來訊息,善桃的外祖母月初壽終正寢,已登極樂。於是善檀、善榕兩兄弟說親的事,又暫緩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