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笑傲江湖之遊龍驚鳳最新章節列表 > 3、外戚猖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外戚猖狂

“陛下如今已是大有進步”御書房內,唐寅在一旁看到皇帝的字後恭敬道。

“這也是唐先生與文先生教得好”朱厚照微微一笑。唐伯虎、文徵明二人連道不敢。

半年前朱厚照突然召見唐寅等人進京,錦衣衛的莽撞,倒是把幾個文人嚇得不輕。在西暖閣一番對答,皇帝授祝允明、唐伯虎、文徵明三人翰林院五經博士,同大理左寺副徐禎卿一起,教皇帝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並談論一些政道,算是把歷史上的吳中四大才子集齊了。不是說原本的師傅不好,只是現在的朱厚照是個西皮貨,怎麼敢讓以前熟悉他的老師們知道。藉著劉瑾一案,朱厚照把乾清宮以前侍候的老人換了個乾淨。詔唐寅等人御前伺候,一則是這幾人卻有才學;二則也是受後世影響,不想這位江南第一風流才子頹廢潦倒過完一生。

對於書法,開始朱厚照並不在意,仗著自己前世考教師資格證的毛筆字基礎,晚上拿著以前朱厚照的字跡自己臨摹後,只覺慘目忍睹,趕緊燒掉作罷,處理奏摺不得不由張永代筆。好在明朝素有太監‘批紅’,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朱厚照才想到讓唐伯虎來教他的書法。半年來的苦練,也讓朱厚照琴棋書畫等方面有了長足進步。

唐伯虎近來過得很是愜意,皇帝為自己弘治十二年的科場舞弊案平了反,還了他一個清白。授翰林院五經博士,御前行走,官階雖小,卻是天子近臣。唐伯虎素來輕狂,經過弘治十二年一案後對朝廷、科舉已是絕望。但是當今天子的信任,激起了他士大夫‘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懷,對天子的事情盡心盡力,不敢懈怠。

三人說話間張永來報徐禎卿、祝允明在殿外求見。

朱厚照笑道:“既然二位先生來了,宣其進殿吧。”

“臣,徐禎卿、祝允明恭請聖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兩位卿家平身吧”

“臣有本啟奏!”徐禎卿與祝允明並未起身,徐禎卿復拜道,“臣狀告壽寧侯張鶴齡,建昌侯張延齡,目無法紀,內亂後宮,請陛下明察!”

張鶴齡、延齡兩兄弟是朱厚照的親孃舅,一直仗著張太后庇護,橫行不法,欺男霸女,堪稱京中一霸,行走宮廷更像串親戚般隨意。朝廷官員多次上書告發,卻因張皇後維護不了了之。弘治十八年二月(1505年3月)刑部侍郎李東陽向孝宗皇帝上書,揭露張氏兄弟惡行,使得張皇後惱怒,唆使孝宗皇帝要殺了李東陽,幸虧孝宗皇帝迴護,只罰俸了事。

今天祝允明、徐禎卿進宮正好撞見進宮給張太后請安的張氏兄弟,見其在內宮高聲喧譁,嬉戲宮女,簡直敗壞斯文,目無皇權。當場上前呵斥。張氏兄弟眼高於頂,哪看的上區區六品言官。這二兄弟雖也讀過幾天聖賢書,但說起辯論怎是徐禎卿、祝允明的對手?爭辯不過,便學起市井破皮無賴,對祝允明、徐禎卿一陣指爹罵娘,更是拿徐禎卿相貌說笑。外貌一直是徐禎卿的痛腳,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弘治十八年徐禎卿中進士及第,卻因為貌醜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如今皇帝垂憐,授為翰林院侍講。雖說大丈夫重德不重貌,但被張氏兄弟如此譏諷,氣的徐禎卿當場欲暈死過去。

徐禎卿現在說來還氣得鬍鬚直抖,朱厚照又聽了祝允明稟報,再問了張永張氏兄弟平時行徑,面色已經發黑。本來認為張氏兄弟經過弘治皇帝告誡後應該有所收斂,沒想到卻是變本加厲,目無君上。其實張氏兄弟在孝宗皇帝告誡後確實老實不少,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仗著張太后寵愛,如今皇帝又是自己親外甥,才變到肆無忌憚起來。

“傳旨下去,壽寧侯張鶴齡,建昌侯張延齡無視宮紀,藐視皇權,仗責五十,立刻執行。除去二人宮牌,回家閉門思過,沒有聖諭,不得出府!”朱厚照冷冷說道,“張永你親自去監刑,一定要給朕重重地打。”

“奴才遵旨”張永對這事心中直打鼓,看來太后那是得罪定了。

果不其然,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小太監稟報張太后正朝乾清宮趕來。張太后素來護短,最是疼愛幼弟張延齡,聽聞皇帝將兩兄弟午門廷杖,又要圈禁二人,氣得火冒三丈。

“兒臣給母后請安!”朱厚照不卑不亢地站在乾清宮門口,看到跟在最後邊的張永,便知張太后已去過午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孝宗駕崩,守孝三年,張太后一身素裝,盡顯威儀,只是白淨的瓜子臉已經鐵青扭曲。“哀家可不敢當,皇帝真是好啊,越來越有出息了!”張太后怪聲怪調道,“皇帝呀,你那舅舅又是哪裡不順你心,稱你意了,你要將他們活活打死!”

“壽寧侯、建昌侯目無宮規,調戲宮娥,按律當斬。朕杖責輕罰,也是讓他們長長記性。”他對張氏素無好感,記得第一次給張太后請安,心中忐忑不安,生怕張太后認出他是個冒牌貨,張氏卻對他冷冷淡淡,不似平常母子。出於前世女人的直覺,朱厚照知道張氏對他有些敵視。難道真如野史上講的,朱厚照其實不是張氏所出?!後來自己也不再晨昏定省,宮人也不覺奇怪,更加證實朱厚照的揣測,看來朱厚照與張太后關係並不好。太皇太后王氏倒是對他及其疼愛,雖不是朱厚照嫡親的祖母,也讓剛剛俯身到朱厚照身上的薛維感受到了一絲親情的溫暖。

張太后氣得一個踉蹌,朱厚照也不管她是真暈還是假暈,只是一旁站著不動,太后身邊太監李廣趕緊扶了把張氏。見皇帝對自己裝暈無動於衷,張太后怒火中燒,一把推開李廣怒道:“皇帝聽信讒言,哀家看那徐禎卿、祝允明乃奸邪佞臣,皇帝還是立即將其處死的好!”說罷,便對李廣喝道,“來人,給哀家~~~”

“慢著!”朱厚照沉聲道,“後宮素來不得干政,母後逾越了。壽寧侯、建昌侯平時什麼德行,母後應該一清二楚,父皇在世時就警告過他們,居然還不思悔改,恃寵而驕。這次若再不收斂,修怪朕不講情面。”

“你~~~~你~~~~~”皇帝短短幾句,殺機已顯。張太后先是震驚、不敢置信,到氣得渾身發抖,竟真真昏死過去,驚得一幫奴婢手忙腳亂。

朱厚照也嚇了一跳,趕緊命人傳太醫,森然道:“今日之事,都給朕把嘴門子管好了,若是朕聽到一點風聲,全部亂棍打死。”

見太后漸漸轉醒,朱厚照立即命李廣準備鳳輿,送太后回慈寧宮休息。又傳東廠太監高鳳,命其密切關注張太后動向,若是與朝臣有什麼接觸,立刻稟報。

待一切事情交代完畢,朱厚照獨坐在龍椅上沉思。明朝素重孝道,甚至到了一種盲從的地步,不論父母是否正確,子女都不得違抗,所謂孝順、孝順,剛剛自己的行為,若是傳了出去,必會使皇帝聲望受損,要是被有心人利用,各地藩王來個“清君側”什麼的,國家必然大亂。

朱厚照並不為自己剛剛的行為後悔,張太后及張氏兄弟實在太過囂張跋扈,若不壓制,外戚專權也不遠了。

‘張太后素來護短,張氏兄弟不能處置的太過,免得他們魚死網破,便宜了那些藩王。必須牢牢掌控張氏兄弟,牽制太后才行。若是張太后有異動,那也留不得她了!宮廷密藥可讓她一病不起,一輩子困死在慈寧宮。’想到此處,朱厚照一頓,苦笑連連。自己都在想些什麼,“薛維啊薛維,你穿越過來不過半年,怎麼就迷失了本性,開始不在乎人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