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紅樓]寵後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140、0120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40、0120

“大人不必生氣,我說了便是。”賈元春瞧見今日堂上來了不少官員,而坐在正中高位上的,是刑部侍郎孫鄞州,此人是袁子信生前好友,據說袁子信與他,有半師之恩,想來此人審案,自己的下場必不會好。

孫鄞州早就查過案宗,賈元春的丫鬟抱琴已然招供,袁子信和其妾袁趙氏平日裡對賈元春極其苛刻,便是在事發之前,袁趙氏又將賈元春打了一頓,以至賈元春自己跑回了孃家。

按抱琴的說法,賈元春被賈府的人送回來後,袁子信痛罵了賈元春好長時候才歇下,到了半夜,賈元春偷偷叫來抱琴到了屋裡,卻原來袁子信突然口吐白沫,人事不省,只是抱琴準備去喊大夫,卻被賈元春給阻止了。

“袁賈氏,當日見袁大人發病,為何不去請大夫,便是通知一下袁府中人,也是你份所應當之事。”

賈元春忽然笑了起來,“袁子信這種對皇上陽奉陰違,面上老實,背地裡卻心懷怨忿,甚至縱容袁趙氏肆意羞辱皇后娘娘之人,為何我要去救?”

“你這是何意?”孫鄞州一愣。

“我知道,孫大人與袁子信是好友,必是想著要為死者諱,只是法不容情,我如今所言,條條是都袁子信罪狀,希望孫大人秉公執法,否則我這冤,要喊到皇上跟前去!”

孫鄞州望著賈元春,知道永明帝一向耳聰目明,今日堂上之事未必逃得過他的眼睛,反正袁子信已死,他不值當為一個死人的名聲,壞掉自己前程,於是沉吟片刻,道:“袁賈氏,你盡可直說,本官自會還你公道。”

賈元春高聲說道:“袁趙氏被皇上貶妻為妾,心中從來就未服氣,出事前日,我去宮裡參加孝慈端皇后的致祭之禮,袁趙氏更加憤憤不平,第二一日早,便當著家中僕婦的面將我毆打致傷,口中還向穢言,竟罵我是馮氏妖後的狐狸精妹子,一個在宮裡迷住昏庸的皇帝,一個在府裡勾住袁子信,就是為了馮家能把持朝政。”

一時不僅孫鄞州,坐上之人皆大驚失色。

“我自是駁斥於她,反又遭了袁趙氏毒手,竟連家人也在一旁興風作浪,最後不得已,我跑回孃家躲避,”賈元春頓了頓,得意地看著有場之人的驚詫表情,接著道:“誰料後來回了袁府,袁子信不會青紅皂白地將我又罵了一頓,我便將當時袁趙氏說的那些大逆不道之語告於袁子信,這人卻說,皇帝沉迷後宮,才被馮皇後控制,在袁府裡,絕不許出第二個馮皇後。”

“所以你便見死不救?”一個旁聽的官員脫口而出地問道。

“當今皇上,乃何等聖明之君主,皇后娘娘也是賢德淑端,袁子信卻挾私汙衊,此等樣人,何德何能為一國之相,我不救他,並不以為錯,或覺是為民除害呢!”賈元春高傲地道。

孫鄞州一時頭疼,袁子信被皇上棄了又用,心下有些不滿必是有的,只是如今死無對證,賈元春卻來了這一手,這後頭倒是麻煩了,袁子信子死了一了百了,可他們這些袁子信的親朋好友,也不知會不會受連累,只無奈案子已審到這兒,還得繼續,“那便說說,你殺了袁趙氏之事。”

“那個女人?”賈元春更是想笑了。

袁子信這頭一斷了氣,那頭袁夫人便過來治她,口中叫囂著要賈元春為袁子信陪葬,而當時的賈元春便悟了——

一旦袁子信死了,袁夫人有女兒女婿做幫手,便是沒有名分,照舊是袁府的女主人,自己此後怕是再無生路可言。

就在那一刻,賈元春做了決定,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既然這樣,死的那一個就必須袁趙氏。

想是袁趙氏也該到找死,這邊眾人在忙著給袁子信裝殮,她倒想起弄什麼畫來陪葬,居然忙不顛顛跑了出去,賈元春一咬牙,假做頭疼,對抱琴使了個眼色,便跟上了。

也是老天助她賈元春,府裡人手緊,跟著袁夫人的僕婦將人送到正院門口,便被袁趙氏打發到別處幫忙,以至於賈元春和抱琴能順順利利進到裡頭,又能不費多少周折的,將沒有防備的袁夫人扯倒在地,用了抱琴的腰帶活活給勒死。

“袁趙氏確為我所殺,雖是一時義氣,不過,我並無悔。”賈元春高聲笑道:“這等驕橫女人,竟連皇家都敢汙辱,真是死有餘辜!”

滿座皆靜,但是誰也說不出不對來!

真相明了,因為賈元春告了袁家,證據確鑿,徒元徽下旨查抄袁子信府邸時,朝中輿論風向出奇地一致,這種完全可以被垢病為對功臣秋後算賬的行為,不但未遭到百官任何反對,甚至還有不少人強烈表達了和仇亂愾之意,誰教袁子信那位年輕貌美又蛇蠍心腸的夫人賈氏在受審謀害親夫一案時,當堂揭發袁子信背地有不臣之心呢!

皆說牆倒眾人推,何況是袁子信這座早已塌得不剩瓦礫的牆,為了配合徒元徽查抄袁府的決定,不一時,便有官員上奏,將他們之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卻敢怒不敢言”的袁子信如何驕矜不可一世,又如何隨意插手政務之事一一向皇上舉報,自然而然,袁子信的忠臣形象徹底崩了。

而原本以老實低調著稱的袁子信女婿陶永真也隨之遭人參奏,說他為官庸碌、不思進取,更是表裡不一、行為荒唐,居然連自家岳母的侍女都引誘,實為無能無德之輩。

其實也怪袁子信老倆口不謹慎,查抄的人進到袁府後,不費吹灰之力,便發現了不少袁趙氏親筆的,怨恨皇上昏庸不公,隨意拆人婚姻的詩句,這中間還夾雜袁子信的和詩,表達他對老妻的深情憐惜,以及對皇上治理朝政一些作為的不滿,詩歸好詩,只是竟敢背後議論皇上,膽子也著實太大,而這些東西居然還給保留下來,更成了袁氏大逆不道的佐證。

孫鄞州在提判賈元春及其我抱琴斬監侯時,少不得告訴她們,袁子信已徹底成了逆臣,此中賈元春大義滅親,自是立下功勞,只是她們主僕畢竟犯了殺頭大罪,皇上定下斬監侯,已算是法外施恩。

便是如此,賈元春也表示極滿意,謝過孫鄞州後,她和抱琴兩個便隨著獄卒回到自己牢房,並於幾個月後,在菜市口一面鍘刀之下,香消玉殞……

***

幾度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日子竟如流水一般輕飄飄地劃了過去,再掐指一算,竟是到了永明六年,而這時候,徒元徽已是三十有三,成為了他曾憧憬的,百姓心目中的賢明君主。

很快便要到萬壽節,雖非徒元徽整壽,宮中上下仍舊細心準備,依照後宮之主馮玉兒的想法,徒元徽這皇帝當得著實辛苦,少不得尋些機會,好讓他能鬆快一下。

這些年可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姓皆稱永明一朝堪比盛世,這歌功頌德之聲雖不斷,徒元徽卻並沒有被衝昏頭腦,他很清楚,人越是富足安逸,便越容易不思進取,滋生懶惰之心。

作為一國之君,他並不喜好窮兵黷武,卻始終存有居安思危之念,於是在大力鼓勵農桑的和時,徒元徽少不得在軍事方面,投入極大人力物力。

和時,為免出現將軍們各霸一方、佔山為王的局面,各地駐軍每隔兩年便要輪防,這些年徒元徽手下下幾乎所有大小將軍都挪過窩,唯有西北提督、現任福王徒元庭,竟是穩紮穩打,屁股動都不動,須知,西北軍從老福王開始,便一直駐紮於此,若說佔山為王,真是舍他們沒誰了。

自然有大臣進言,福王的軍隊盤踞西北要塞日久,若一旦生出什麼不可告人的心思,朝廷未必能迅速控制得住他們,長此以往怕於社稷不利,皇上還需提防為上,建議西北軍也納入輪防。

倒是徒元徽一語定乾坤,“元庭乃朕之幼弟,朕視其如親子,這孩子為人厚道,最是忠肝義膽,又蒙老福王多年教導,朕若不信他,還能信何人?!”

那些被折騰得翻過來倒過去的將軍們一片震驚,原以為徒元徽這位皇帝疑心甚重,這才想出輪防的法子,結果發現,只不過是自己未能得到皇上信任罷了,再一細究,當年徒元徽為了救徒元庭一條性命,連弘聖帝都給他關在東宮外,有了這份兄弟患難之誼,也難怪徒元徽信之不疑。

而今年萬壽節進京祝賀的人當中,徒元庭是第一個由皇上親自下旨召回的,理由是多年不見,皇上想兄弟了,要知道徒元庭如今剛過弱冠,這份榮耀竟是前無古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一時眾臣們都在等著萬壽節,正好藉此機會判斷一下,徒元徽對於臣子們的態度,哪些是最受他信任的,哪些是被擱置的。

後宮裡頭卻沒那麼複雜,甚或是乏善可陳,這當然有李於徒元徽只娶了一個馮玉兒的緣故,著實沒有人來與她相鬥。

杏月如今成了給她開啟外面窗戶的人,作為幾個孩子的母親,杏月雖無法時不時進來侍候,不過只要一到鳳儀宮,便會帶來一大堆故事,說給馮玉兒聽。

比如皇后娘娘這些年做了不少善事,一時慈名遠揚,百姓敬佩娘娘賢德,甚至有自發給馮皇後立廟的;

一些些善惡有報,因果輪迴的故事,自是讓馮玉兒聽得津津有味,大呼開心,然而今日杏月帶來的一位故人之事,卻很讓馮玉兒嘆了口氣。

福王徒元庭不日便要回京述職,順便參加皇上萬壽節,自是無上的風光,相比之下,和在西北的徒元升因操勞過度,患上了嚴重肺疾,竟是久治不得愈。

鑑於徒元徽對徒元升的醋一直沒喝完,馮玉兒並不敢觸皇上龍鱗,請他對徒元升手下留情,不過私下還是讓太醫院準備了些上等治肺疾的藥材給送去了西北,並囑咐也不必說是誰給的。

萬壽節即將臨近,這日一大早,馮玉兒坐在鏡臺前,使勁地打量著鏡中的自己,想著水漲船高,徒元徽每多長一歲,自己也是緊隨其後,瞧著眼角隱約有了皺紋,也不知是誰把誰給催老了。

“娘娘這是在瞧什麼呢?”何姑姑從外頭進來,笑著問道。

“唉!上了歲數,可不就要人老珠黃了。”馮玉兒嘆道,心裡卻滿不服氣。

“這可怎麼說的呢,”何姑姑捂著嘴直樂,“娘娘這小臉兒就是天生不顯老,瞧著比那些二八佳人還水靈,這天生麗質的就是不一樣,您可不需這麼自尋煩惱的。”

“真的?”馮玉兒從鏡子後頭瞧著何姑姑,迷惑到底誰在說謊,是何姑姑,還是那個死不要臉的徒元徽。

這就得說到頭天晚上,馮玉兒盡心盡力地將徒元徽服侍到舒坦之後,兩人便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起萬壽節的事,接著馮玉兒不免感嘆,歲月荏苒,光陰如梭,可卿和康安都要十二,卻不料徒元徽摸著她的臉來了一句,“沒想到我的玉兒也到了這把子歲數,可不都得老了。”

要知道馮玉兒如今最恨的,便是這“老”字,誰成想竟還有人存心提醒她,可不惡毒得緊,馮玉兒立時翻了臉道:“合著皇上的意思,還是臣妾把您給催老的?我這把歲數怎麼著?莫非皇上心裡厭煩臣妾這張老臉,何必故意敲打,有話不如直說!”

“你這婆娘,想是專寵日久,倒生起驕氣來,我不理你!”徒元徽不悅地道,乾脆翻過身,表示不想搭理馮玉兒。

“皇上可是心虛了,必是哪家大臣又送來了好閨女吧?”馮玉兒也背過身去,去他身上畫圈:“您有這份春心,誰還攔得住您不成!”

“馮玉兒,你……”徒元徽就要喝她。

“果然是嫌我老了,連說句話都是不中聽的。”馮玉兒照樣頂了回去。

“別以為朕不知道你在後頭做什麼勾當,”徒元徽被激得不痛快,說道:“怎麼朕御藥房裡的好東西全給皇后弄了去,這是惦記著巴結誰呢?”

馮玉兒立時坐起身,扳過徒元徽的肩膀,道:“把話說清楚,一個皇帝居然跟女人耍嘴皮子,羞不羞?”

“都仨孩子的半老徐娘了,還指望著外頭有男人把你擱心裡頭?”徒元徽生氣說道:“你可別表錯了意,徒元升在西北又納了一房妾,據說人長得國色天香,都給寵上了天!”

“半老徐娘?!”馮玉兒顯然沒抓住重點,只覺得被徒元徽嘲笑是老女人乃平生奇恥大辱,怒氣直往上撞,乾脆不管不顧地朝徒元徽身上拍起來。

大概早習慣了馮玉兒的招式,就著馮玉兒這股子潑勁,徒元徽一個鯉魚打挺,將馮玉兒翻到身上,乾脆都住她的唇,自是好好“教訓”了一頓。

然而徒元徽沒想到的是,自己隨便一句“半老徐娘”,竟傷了馮玉兒的自尊,以至於她生生在鏡臺前坐了半個時辰,就覺得鏡中那女人,果然是越瞧越見老了。

這種心病連太醫都未必瞧得出,何姑姑也沒太在意,隨便搭了她兩句,便急著忙自己的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