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神雀宮禁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7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7章

楊傅對於平定北境這想法,有點不置可否,或者直接點說,就是懵圈。

也不是要反對,反對需要理由。針對雪鴞的提議,他略微想了一想,好像是沒有什麼反對的理由。出於本能的,感覺好像不能直接就這麼幹。

也不是說不願意打仗,他只是對這種事情沒有實感。

宗室出身多少都要學點歷史的,楊傅當初在鴻文館唸書的時候,功課一直還算不錯。甚至可以稱得上優秀。

以史為鑑,可以知進退。以楊傅的常識來看,北境蠻族七部自本朝開國起就存在。或者更確切些說,本朝開國之前,蠻族就也是有的,他們多數時候生活在北方,偶爾興盛起來的時候就南下劫掠。朱雀皇朝和七大蠻族是反覆無常的盟友。如今西北戰線在和回紇西夏爭奪賀蘭山一帶的控制權,東北戰線基本還算穩定,東北這邊四個部族,從前視作心腹大患的契丹已經沒了。蒙古在很遙遠的北方,想打蒙古,得先越過匈奴和鮮卑的領地。這兩族和朱雀皇朝都有姻親的關係。越境打仗,不合道理。

不越境,先把鮮卑和匈奴幹掉。姑且不說天啟帝都那位君王同意不同意,朱雀皇朝若是能有這樣的實力,又何必使用和親的手段,一代又一代,用公主的命運來換取和平。

今上的兩個女兒,辰公主和與書公主嫁到鮮卑之後,都是以悲劇收場。這些事情,楊傅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今上天子的母親丹宮阿依冉,是如今匈奴大可汗的姐姐。當初朱雀皇朝白虎世家出身的名將白洛率兩萬多騎兵攻到匈奴王城,封鎖王城統萬城三個多月,雙方戰至兩敗俱傷,統萬城內外俱是屍橫遍野,那位匈奴王獻出了自己的女兒,朱雀皇朝也送出了兩名宗室之女。以城下之盟的形式,用聯姻的方式維護了和平。

那兩位嫁到統萬城的宗室之女,沒多少年,便因為始終無法適應蠻族的生活而死在了統萬城。而匈奴可汗的妹妹阿依冉抵達天啟,受封丹宮,為先皇生下了五皇子。如今已經是朱雀皇朝的天子陛下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城下之盟之後沒多久,白洛憑藉戰功,被封為豫王。之後白家,楚家,匈奴三方聯軍會戰契丹。一路攻至遼陽要塞。白氏出身的名將白起因為天候異變的緣故,大雪封鎖衡江,以至於用兵計劃被徹底打亂,死在了遼陽要塞的攻城之戰中。第一次試圖誅滅契丹的計劃,便止步於衡江與遼陽要塞。

豫王白洛是白氏出身軍功最高之人。白氏兄弟之中,論作戰勇猛,第一位是被稱之為軍神的白起。但若論運籌帷幄,白洛才是第一人。或許是因為犯下殺孽太重了吧,武家出身的人,向來少有善終。然而豫王白洛的下場,卻不是一般的悽慘。遼陽城下戰敗的時候,白氏年輕的將領幾乎都被契丹人屠戮殆盡。只剩下當時身在龍門的白洛一人。白洛預感到戰敗之事責任重大,恐怕不能免罪脫身。便將白氏一族年幼的孩子們都交給楚家撫養。之後孤身一人赴京請罪。

衡江戰敗,朱雀皇朝元氣大傷,白氏與楚家身在前線,都不能免責。刀龍府氣勢洶洶,御史臺彈劾奏章如雪片一般,譴責白起擅自出戰,以至於皇朝陷入狼狽境地。裁軍的言論也甚囂塵上。除了軍神白起以外,楚家家主楚風卿在衡江一戰之後,也因重傷一病不起。白洛回想整個進軍計劃,也不能說是全然沒有漏洞。事後挑錯總是容易的。宗室與御史臺聯手想要羅織罪名,就算他已經因為軍功封王,也必然不能倖免。為了保全最後的尊嚴,也為了維護楚家,還有被楚家收養的那些孩子們,白洛以一己之身,擔下所有罪名。在朝廷治罪的文書抵達之前,就已經留下遺書自裁謝罪。即便如此,在當時的形勢逼迫之下,就算與白洛感情深厚,先皇亦不得已,開館戮屍,給了外朝一個交代。

白洛死後,被褫奪一切封爵,白虎世家自此蕩然無存。白洛屍骨被葬在亂葬崗,三年之後,才被楚家收斂,埋葬在朝露之城一座不知名的荒郊野寺。據說是先皇出資,建了一座琉璃骨塔,請高僧唸經供奉著,希望能為他消弭罪業。

戰場上縱橫的人,哪一個不是殺孽深重。就算日日聽著高僧誦經祈福,又豈能脫得出十八層地獄。本朝武家之中,因為在戰場上犯錯而被滿門抄斬甚至誅殺九族的不算少。白洛以豫王之身,謝罪自盡,最終白氏一族也不過是被從武家之中除名,全族淪為平民。這樣想來,或許也算不上悽慘了。

之後二十年,遼陽要塞一直固若金湯,被稱為不破的堡壘。契丹人甚至揚言,遼陽便是朱雀皇朝北軍膽寒之地。

想要拿下遼陽,為父兄,為昔日同袍報仇的人不少。然而最終,這座城卻是被楚雲昭拿下的。楚雲昭拿下遼陽,又因為朝堂傾軋的原因被迫放棄。但的確就是因為她開了這個先例,才打破了遼陽不滅之神話,最終促成了契丹的覆滅。

若論以軍功晉身的貴族,白洛因戰功受封豫王,自是位極人臣。楚雲昭女子之身,能夠憑戰功被封為百鳴公爵,也算是豫王白洛之後的第一人了。然而這兩位在北境功勳煊赫的將星,最終都是以自裁謝罪為收場,蠻族之中便有傳言,說世間自有天道,越界冒犯他人疆土者,必遭天譴。

這種傳言,對於武將來說,基本不怎麼會放心裡去。都是提刀殺人的人,誰在乎天理報應?真怕報應,不會上陣打仗。大道之行不問兇吉。更何況,武家最重要,無外乎是忠君衛國,君王的劍指向哪裡,武士的刀就砍到哪裡。先不說天理報應如何,不奉君王之令,便會被立刻格殺。與縹緲無定的命運相比,還是生殺予奪的君主比較可怕一些。

平定北境的功業,是足以名垂千古的。這樣的誘惑擺在眼前,以楊傅之敏銳,首先想到的,是楊曦知道麼?他若是知道,會同意麼?

打哪兒是不必說的,越境打仗,容易腹背受敵。先近後遠,先打眾矢之的會比較好一些。就眼下情境看來,簡而言之,先打匈奴就對了。

匈奴族這麼些年,仗著和朱雀皇朝有些姻親的緣故,做事做的頗為不像話,四處樹敵,原本與鮮卑關係就不大好,如今還與回紇聯盟。共同在西境與西夏交戰,西夏眼瞅著是要完了。這個時候,若是朱雀皇朝突然動手打匈奴,其他幾個部族,估計也只會抄著雙手看熱鬧。

局勢算是不錯,楊傅看了眼雪鴞設計的進軍路線,看著算是挺合理,這個女人不管性格如何跋扈囂張,打仗倒也算得上是優秀。趁著別人正打仗的時候,趁火打劫,也算得上是個不錯的主意。

心思略微有些動了,他這才看向雪鴞,問:“天啟那邊怎麼說?”

倒也真不愧是宗室出身,涉及廟堂的事情,總是預先想的一清二楚。

以雪鴞對刀龍府宗室的瞭解,楊傅作出這樣的反應,原本應該是不出她預料的。跟刀龍府不管什麼人合作,要做什麼事情,估計都得先問過朝廷。楊傅第一反應是問天啟而不是問刀龍家那位聖武親王的想法,坦然說,已經算是意外之喜了。

雪鴞看著楊傅,亦開誠佈公道,“你若是肯將與我們合作,遼陽與龍門兩處兵力合作一處,北上討伐匈奴,軍功我可以讓楚家與你共享,天啟那邊我自己去說,必然能夠得到陛下的允准。”

楊傅目光向著諸位參議掃了一遍,畢竟還是年輕,這樣的大事,他有些不敢一個人擅作主張。

實話實說,雪鴞對他是有點失望的。但事情想開一點,她對楚雲清又何嘗不失望。如今兵權握在這些人手裡,總要受他們牽制的。哪怕是當哄小孩,能哄得他們上戰場,也算是達到目的了。

幕府諸位參議一時之間也有些面面相覷。破軍候也算是強將。強將手下,自然人才如雲。楊傅是他最小的兒子,因為異常重視這個兒子,才將手底下最好的幾位幕僚都送到了遼陽這邊。這些人明面上是幕府參議,實質上心裡都有數,知道自己的責任就是為了保護這位小公子,如今驟然提了這麼大一件事。要提意見,都不敢輕易開口。隔了許久,還是遼陽幕府首座定了定神,道,“武將忠君奉國,兵者不祥,原本是不該輕啟戰端的,但若是天啟那邊有君王之令,身為武將,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說了等於沒說。

雪鴞略微有些輕蔑的笑了笑,說,“那我明日就去天啟請示君令,諸位便在此靜待訊息吧。”

她既這樣說了,楊傅也點了點頭,說,“那在下就靜待姑娘佳音了。”

這樣說著,眼神卻往四周掃了一遍,透出幾分冷意,他說,“此事事關重大,涉及軍機,諸位都是在軍中做事的人,知道厲害,若是今日所談之事走漏消息,那恐怕在座各位,是一個也不用活了。”

這是要封口的意思了。他雖然年輕,但說出這幾句話的時候,透出的狠厲之氣,卻讓人不由心中一凜。也就這一刻,雪鴞才勉強覺得,這位宗室出身的紈絝公子,或許還是勉強可以用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