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回黃花崗烈士林覺民:我多麼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回黃花崗烈士林覺民:我多麼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國

1911年是革命激盪的一年。中國文化講淵源、講傳承,漢字都有來源,“革命”一詞其實古已有之。在古代,“革”是變革,“命”是天命,“革命”就是改朝易姓,但是孫中山賦予了革命以時代新意。

孫中山的老戰友馮自由在《革命逸史》裡面說,1895年孫中山初到日本的神戶,當地日本報紙的標題是《支那革命黨首領孫逸仙抵日》,孫中山看到了,認為這個提法很好,以後就以革命黨自居。

此前孫中山和志同道合的義士們前仆後繼,以排滿共和為目的,和以前“打江山做皇帝”的起義有很大不同,所以只說自己是造反,談不上是革命。但是隨著眼界的擴大,當時近有日本的維新革命,遠有法國的大革命,在當時先行者們的思想裡,已經給革命賦予了兩種色彩,一者是暴力,二者是正義,後者更為突出,所以到了後來連清政府也都只願意把孫中山這些革命者說成是“亂黨”、“賊黨”、“叛黨”,而絕不願意使用“革命黨”這種開始流行而且帶有正面意義的字眼。革命到底是不是就是正義?這個問題很難取得一致意見,當年孫中山和梁啟超圍繞這個問題,也沒有爭出個結果來,但是孫中山的革命黨之所以能比梁啟超走得快,是因為對“暴力”的體會和應用更深刻,也更熟練。

1911年黃花崗起義與後來的北伐以及內戰的規模相比,自然是很初級的,但卻是當時革命黨人最大規模的武裝行動。1911年4月7日下午5點0分,黃興率領10餘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黃花崗的戰鬥至今讓人撫嘆,本來計劃這次起義是以當時清朝廣州新軍為主幹,另選革命黨人幾百人組成敢死隊,先佔領廣州,然後出湖南、江西,等革命軍勢大之後,揮師北伐一舉定天下。

但是造反必須是謀定而後動,孫中山和黃興空有一腔熱血,奈何當時人心不齊,組織也出現問題,真到槍響的那天,原本設想的十路大軍只有黃興所部的敢死隊衝了出來。其結果可想而知,用孫中山自己的話說就是“吾黨精華,付之一炬”。

黃興雖在戰鬥中斷一指,但仍然堅持戰鬥,但寡難敵眾,敢死隊死傷殆盡。紅花崗葬下了7名烈士,後來就改名叫做黃花崗。

黃花崗起義雖然失敗,但是革命思想由此開始蔓延,武裝起義由沿海向中部擴充套件,譚嗣同就義前說過“不流血不能激發國人的志氣”。黃花崗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寫給妻子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話,“我願意與你白頭偕老,但今天的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我多幸運和你結合,又多麼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國”。

《事略》(孫中山)

清朝末造,革命黨人歷艱難險巇,以堅毅不撓之精神,與民賊相搏,躓踣者屢,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吾黨精華,付之一炬,其損失可謂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呈,黃花崗上一抔土,猶湮沒於荒煙蔓草間,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編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記載而語焉不詳,或僅存姓名而無事蹟,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載田橫事,雖以史遷之善傳遊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

鄒君海濱以所輯《黃花崗烈士事略》丐序於予。時予方以討賊督師桂林,環顧國內,賊氛方熾,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者,其不獲實行也如故。則予此行所負之責任,尤倍重於三十年前。倘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鬥,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責任,實現吾人理想之真正中華民國,則此一部開國血史,可傳世而不朽;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於其遺事,斯誠後死者之羞也。

餘為斯序,既痛逝者,並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

《與妻書》(林覺民)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

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

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告妾,妾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餘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

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吾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後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

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烈士名錄

方聲洞(福建閩侯)、李炳輝(廣東肇慶)、李文楷(廣東清遠)、龐雄(廣東吳川)、陳更新(福建閩侯)、杜鳳書(廣東南海)、韋統鈴(廣西平南)、林覺民(福建閩侯)、李德山(廣西羅城)、饒國梁(四川大足)、饒輔廷(廣東梅縣)、林文(福建閩侯)、林盛初(廣西平南)、李晚(廣東東安)、周華(廣東南海)、馮超驤(福建南平)、秦炳(四川廣安)、陳與燊(福建閩侯)、李文甫(廣東東莞)、宋玉琳(安徽懷遠)、喻培倫(四川內江)、林尹民(福建閩侯)、李雁南(廣東開平)、劉六符(福建連江)、徐佩旒(廣東花縣)、郭繼枚(廣東增城)、陳春(廣東南海)、韋榮初(廣西平南)、徐應安(廣東花縣)、餘東雄(廣東南海)、韋統淮(廣西平南)、馬侶(廣東番禺)、羅仲霍(廣東惠州)、黃鶴鳴(廣東南海)、陳可鈞(福建閩侯)、劉元棟(福建閩侯)、韋樹模(廣西平南)、徐廣滔(廣東花縣)、徐茂燎(廣東花縣)、江繼復(廣東花縣)、勞培(廣東開平)、徐保生(廣東花縣)、徐容九(廣東花縣)、陳潮(廣東海豐)、卓秋元(福建連江)、黃忠炳(福建連江)、石德寬(安徽壽縣)、林修明(廣東蕉嶺)、徐禮明(廣東花縣)、遊壽(廣東南海)、徐松根(廣東花縣)、徐昭良(廣東花縣)、曾日全(廣東花縣)、徐廉輝(廣東花縣)、徐進炲(廣東花縣)、陳清疇(福建連江)、胡應升(福建連江)、王燦登(福建連江)、陳發炎(福建連江)、魏金龍(福建連江)、徐日培(廣東花縣)、徐臨端(廣東花縣)、徐滿凌(廣東花縣)、徐培添(廣東花縣)、徐熠成(廣東花縣)、陳文褒(廣東大埔)、程良(安徽懷遠)、羅乃琳(福建連江)、羅坤(廣東南海)、林西惠(福建連江)、周增(廣東梅縣)、張學齡(廣東興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