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一回人和很重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一回人和很重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槍聲響起,槍聲就是旗幟,反清的火焰已經燃燒起來了,但是武昌起義絕不是革命黨人反抗清廷打響的第一槍。此前,孫中山黃興等人,佈置的前十次武裝起義,雖然都以流血失敗告終,而武昌起義能夠有後來的局面,肯定也不是革命黨人所能想象得到的,這裡面就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

天時很好理解,清王朝氣數已盡,當時大多數國人所能理解的是,無論是在皇城的內閣,預備立憲,鐵路國有,還是其他事情上,都已經有所反映了。而地利上也是如此,武昌本是中州之地,九省通衢。所謂人和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當政者籠絡人才為我所用的能力和意願,在辛亥革命前的直隸,北洋六鎮雖然不太聽中央的話,但是只要它們的主公袁世凱還沒有和皇上撕破臉,它們就有能力確保不會在北京發生後來像俄國的二月革命,或者十月革命這樣的事情,畢竟在封建王朝,維繫政權的主要方式還是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樣的道理,在四川,保路運動儘管鬧得熱火朝天,大有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的架勢,但是有趙爾豐這樣的死硬派坐鎮,革命終究還只是火苗子,成不了大氣候。但是在武昌,情況就不一樣了,當時坐鎮湖廣的末代總督是瑞澂,現代史書上記載的是,瑞澂大人聽到了武昌槍響之後,嚇得屁滾尿流逃到了軍艦上。其實當時起義的革命軍數量,也就在兩三千人之間,持有的武器多是些單發的步槍,最厲害的也就是個炮隊,但是當時武昌下雨,城裡霧氣瀰漫,炮隊說實在的也發揮不了太大作用。而城內的守軍卻是義軍的三倍之多,而且在各大據點都有大量的機槍,如果真的開打,勝負未知。

但就在打與不打之間,總督瑞澂聽了他老婆的話。他老婆當時問他,如果現在開打打不勝,家眷怎麼辦?於是瑞澂這才攜眷出逃。事實上,清醒的革命黨人對自己的實力也是有所認識的,瑞澂的逃走是替他們拔除了武昌之地最後一面鎮壓的旗幟,這功勞當然應該有所歸屬了。於是在民國建立之後,宋教仁和孫中山分別在上海會見過那位勸瑞澂逃走的總督夫人,並且表彰她是“民國西施”。後人還挖掘出了不少這位總督夫人受革命黨的派遣,在瑞澂家臥底,以身許國的故事,中國的政治文化再一次為歷史點綴了紅顏興邦的美麗劇情。

一場引發王朝崩潰的逃亡

瑞澂是清末大臣,博爾濟吉特氏,字莘儒,號心如。他是滿洲正黃旗人,是光緒朝重臣琦善之孫。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瑞澂因留守北京有功,擢升九江道。1905年他調任上海道。1907年他先後任江西按察使、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同年10月他升任兩江總督,1910年升任湖廣總督。

武昌起義前,瑞澂辦事不可謂不盡心盡力,他也曾一度以為革命已經被他扼殺。不過事情的發展出乎他的意料,一夜之間,武漢竟然成了革命黨人的天下。瑞澂驚慌失措,急召親信張彪、張梅生和陳德龍等緊急磋商。

師爺張梅生執意堅守待援,聲稱只要大帥不走,他一定陪大帥到底。第八鎮統制張彪支援張梅生的意見,認為應該堅守下去。陳德龍則提出了相反的意見,認為現在局勢險象環生,勝負難料生死不測。瑞澂前時曾屠殺過革命黨人,一旦革命黨人獲勝,他的下場可想而知。當時楚豫輪就停在離督署不遠的江面上,在兵艦上遙控指揮顯然更為安全。

瑞澂在家人的勸說下,決定往兵艦躲避。瑞澂領著兒子、兒媳,潛出府邸。

從督署到碼頭的路並不遠,瑞澂一行很快便都上了船。

武昌起義第二天,清政府降旨,瑞澂被革職,仍令權總督事,讓他戴罪圖功。

詔書未至,這個時候起義軍已攻克漢陽、夏口。瑞澂慌忙乘兵艦由漢口至蕪湖、九江。10月9日,瑞澂逃到上海,向朝廷奏報稱,“因兵艦煤盡而至九江,因九江兵變而至上海”。有清一代,作為封疆大吏而潰逃千里的,瑞澂是第一個。瑞澂出逃,同時也給高官顯貴率先奔逃樹立了“榜樣”,武昌之後各省相繼起義,各省督撫或逃亡或投降,清朝的崩潰已經無可阻止。

瑞澂生性膽小,身為文官,根本不懂行軍打仗的事,更沒有實戰經驗。瑞澂身世顯赫,少時紈絝成性,與勞子喬、岑春煊並稱“京城三惡少”。他是得益於小舅子載澤的大力推薦,仕宦一帆風順,才得以出任封疆大吏。

民國成立後,瑞澂存於錢莊的百萬財產被充公沒收,191年瑞澂死於上海寓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