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回誰開第一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回誰開第一槍

革命黨三位起義骨幹人物被梟首示眾,武昌起義頓時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然而清朝總督瑞澂正醞釀著一場大清洗。恐怖氣氛在新軍中傳散開來,人人自危。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彷徨歧路,不約而同地想到,與其坐下等死,不如奮起發難。當時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自行聯絡,約定以槍聲為號,於10月10日晚發動起義。10月10日後來成為武昌起義的紀念日,並被定位中華民國的國慶日。

不過既然已無首腦,又由誰來發號施令,打響這第一槍呢?

當時新軍工程第八營中革命黨人最多,有一名正目,也就是相當於班長的叫熊秉坤,同時也是該營共進會的代表,得知起義計劃洩露,他和營內其他革命軍士相約,當晚七時發難。熊秉坤後來人稱“熊一槍”,因為一直以來權威的說法是,他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不過在他自己寫的《前清工兵八營革命實錄》中,卻不承認此事。他在文中回憶說,武昌首義當天,清軍工程第八營二排長陶啟勝查鋪到第五棚的時候,驚見該棚的正目,也就是班長金兆龍荷槍實彈,欲奪其槍。

金見事敗,疾呼曰“眾同志再不動手更待何時”。有一會員程定國持槍開擊,陶帶傷斃死於家中,於是人聲沸騰,槍彈如雨。也就是說第一槍是程定國開的。

史學專家考證,該文是熊秉坤最早回憶首義情形的文字,寫於191年8月至年8月間。熊秉坤還在《武昌起義談》中詳細記錄了程定國打響第一槍的經過,並讚揚程“此即首義第一聲也”。現實是“熊一槍”的名聲越叫越響,還載入了史冊,這恐怕還是因為孫中山的一席話。武昌首義三年後,熊秉坤出訪日本東京,孫中山向人介紹他說,這就是武昌起義放第一槍的熊秉坤同志。孫中山在他寫的《建國方略之一》中也稱,“熊秉坤首先開槍發難”,這樣“熊一槍”之說才逐漸廣為流傳。

其實孫中山所說的第一槍更側重於從組織領導角度而言,不完全等同於時間概念。這樣說來,說是熊秉坤開的第一槍也沒有錯,因為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是誰開的已經很難確認。不過,這一槍宣告了武昌軍民的起義,宣告了大清的覆滅,宣告了中國數千年專制皇權的崩潰,宣告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的建立。

“同志動手”

爆炸案暴露了革命黨人起義的企圖,最為關鍵的是起義的花名冊被俄巡捕繳獲,呈交給了瑞澂。瑞澂下令武漢全城戒嚴,按照花名冊大肆搜捕革命黨人。眼看革命同志要被一網打盡,在這危急時刻,蔣翊武匆匆趕回武昌,並召集劉復基、彭楚藩等人在武昌小朝街85號召開緊急會議。

大家一致同意立即舉行起義,約定以南湖炮隊鳴炮為號,城內外同時發動舉義。

由於城內戒備森嚴,南湖炮隊並沒有及時獲悉這一決定,期待已久的炮聲遲遲沒有出現。這時候小朝街85號已經被圍困,蔣翊武僥倖逃脫,劉復基、彭楚藩、楊宏勝等人被抓。其中劉復基、彭楚藩、楊宏勝三人在凌晨被殺害。

10月10日上午,又有0多名革命黨人陸續被捕。瑞澂自以為局勢已定,他向朝廷請功,說:“傳革命黨有撲攻督署之謠,瑞澂不為所動,一意鎮定處之。張彪、鐵忠等各員,無不忠誠奮發,俾得弭患於初萌,定亂於俄頃。”清政府當日的覆電,對瑞澂多有讚賞,稱其辦事迅速,“彌患於初萌,定亂於俄頃”,並表彰了與事文武“皆奮勇可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得知劉復基等領導人遇害、革命黨人相繼被抓的訊息後,熊秉坤心急如焚,決定不再等待約定起義的炮聲,約集同營的革命士兵當晚立即起事。當晚七點多的時候,工程營中的排長陶啟勝查棚時發現士兵金兆龍臂纏白巾,手持步槍。陶啟勝便懷疑其圖謀不軌,意圖造反,上前要繳金兆龍的槍。金兆龍在與陶啟勝打鬥時大呼“同志動手!”程定國聞訊趕來相助,開槍擊傷陶啟勝。

這便是武昌起義的第一槍,也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槍。這一槍,宣告了大清王朝的統治終結……槍聲一響,熊秉坤等人當機立斷,宣佈起義。當時陸續參加起義的革命軍已經達到近四千人,而清軍的兵力也不過五千人。無論是人數上還是士氣上,革命軍都佔據優勢。

這次起義,像瑞澂這樣的地方大員率先逃亡,其他如布政使、提法使、武昌知府等大小官員,無一人反抗或者殉節。這對於日暮途窮的大清王朝來說,真是莫大的諷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