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四回宋教仁之死撲朔迷離,孫中山提出“非去袁不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四回宋教仁之死撲朔迷離,孫中山提出“非去袁不可”

熱衷於政黨政治的宋教仁,以他出色的組織能力,推進國民黨的成立,並且一度有望成為國會的多數派領袖。但是福兮禍之所依,在191年月0日,他正與黃興辭別,準備搭車北上大展宏圖之際,一顆子彈射進了他的胸膛。宋教仁被送進了滬寧鐵路醫院。子夜,他口授電文致電袁世凱,請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會確定不拔之憲法,則仁雖死猶生。

兩天後宋教仁逝世,年僅歲。袁世凱得知宋教仁死訊之後,一方面頒佈命令盛加讚頌他,奔走國事,締造共和,居功甚偉;另一方面電令江蘇都督程德全,立懸重賞,限期破案,按法重辦兇手。

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宋教仁逝世的第二天,上海一個名叫王阿發的古董商人,就向捕房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說是10天前,他到法租界文元坊一個老主顧黑道人物——應夔丞的家裡去兜售古董,應夔丞卻拿出了一張相片,要他“辦”了此人,給予重賞。王阿發雖慕賞額,但無殺人的膽力,所以沒有應允,而那張相片跟報紙上所登宋教仁的相片一樣。當天夜晚,捕房在英租界迎春坊三弄的一家妓院拘捕了應夔丞,第二天清晨,又在應夔丞家裡逮住了兇手武士英,並搜查出了一支五發手槍,槍膛裡剩下的兩顆子彈,跟宋教仁身上取出來的彈頭完全一樣。

找到了兇手並不驚人,驚人的是這兇手向上牽連,竟然還在他的家裡搜出了應夔丞同袁世凱政府內務部秘書洪述祖、國務總理趙秉鈞的往來密電本和電報,書信材料多件。案件公之於世之後,矛頭直指袁世凱。雖然殺手武士英在4月日被毒殺滅口於獄中,而應夔丞也於7月5日劫獄逃亡,但袁世凱是否牽涉其中?已成為街頭議論的熱點。

不少國民黨人強烈要求傳訊趙秉鈞,逮捕洪述祖,“嚴究主謀”,矛頭直指袁世凱。而宋教仁的被殺和政黨政治的破產,也使孫中山提出了“非去袁不可”的堅決主張,這表明南方國民黨人同袁世凱和北洋集團的矛盾已公開激化到了刀槍相見的程度。

刺宋案讓和平再無可能

191年1月,國會正式選舉開始。儘管進步黨方面有梁啟超,但宋教仁實力更勝一籌。月兩院大選結果揭曉,國民黨得到9席,進步黨得到席,國民黨勝出,組閣之事已經提上日程。

月1日,宋教仁從湖南老家桃源出發,經長沙、武漢沿江而下,而後又到南京、杭州、上海,視察黨務,宣傳共和。這個時候的宋教仁可謂春風得意、志得意滿。

月初,袁世凱發電邀請宋教仁“速赴北京,商討國是”。臨行前,宋教仁受到提醒,要他提防“些許小人”對他有“不測之危險”,但宋教仁本著調和南北關係的目的,並沒有對此重視。月0日晚10時50分,黃興、陳其美、廖仲愷等人在上海車站為宋教仁送行。宋教仁剛進入月臺入口,槍響了。

宋教仁被送到醫院,但失血過多,搶救無效。臨終之際,宋教仁還在想著“共和理想”,他被搶救醒來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黃興給袁世凱發電:“北京袁大總統鑑:竊思仁自受教以來,即束身自愛,雖寡過之未獲,從未結怨於私人……今國本未固,民福不增,遽爾撒手,死有餘恨。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會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臨死哀言,尚祈鑑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宋教仁之死,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幕哀怨淒涼的政治悲劇。隨著“刺宋案”的爆發,近代中國政壇兩大政治力量,北洋軍閥和國民黨,再無妥協的可能,和平建國與憲法政治也走到了死衚衕。革命黨人將罪責安到了袁世凱的頭上,認為他出爾反爾、言而無信。由於趙秉鈞和此案撲朔迷離的關係,袁世凱也難脫關係。加上袁世凱後來的行為,革命黨人更認定袁世凱是共和的敵人,勢必要跟他抗爭到底了。

194年6月,革命黨人在閘北地區買了一塊墓地,將宋教仁安葬於此,于右任和康寶忠題語:“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記?為直筆乎?直筆人戮,為曲筆乎?曲筆天誅。嗚呼!九原之淚,天下之血,老友之筆,賊人之鐵,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銘諸心肝,質諸天地。于右任撰,康寶忠書,勒石宋教仁閘北墓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