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八回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被迫流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八回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被迫流亡

二次革命是民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南北戰爭,比起其他的革命,其實只是曇花一現。191年7月,討袁軍總司令李烈鈞在湖口,據險阻擊北洋軍,初戰告捷,但是援軍沒有趕到,早有準備的袁軍卻迅速聚集上來,兵力懸殊,敗局已成。

江蘇討袁軍在徐州地區,與袁世凱早已部署好的馮國璋北洋第二軍和張勳武衛前軍會戰失利,退守南京。在江西和南京的戰事結束之後,二次革命也就基本上差不多了。在上海,陳其美所率部隊非正規軍,一戰即潰。安徽的獨立從一開始就是“假獨立”,等到北洋軍大兵壓境,安徽討袁立刻宣佈擁袁。在廣東,袁世凱的手法也相當成功,他不僅安排了龍濟光和陸榮廷,迫使廣東討袁勢力無可動彈,還用金錢收買了廣東的將領,使得胡漢民和陳炯明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

湖南和福建的情況也差不多,討袁軍首領都是見風使舵的假革命分子,革命黨人不僅在軍事方面無法與袁世凱較量,在政治方面也沒有得到國人的支援。就連後來在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鬥爭中大展神威的雲南都督蔡鍔,當時也公開宣告萬一有人發難,當視為全國公敵”,保持了中立。

二次革命爆發之初,很多地方的官員、商會以及團體,都發出了反對動武的電文,甚至有人認為革命黨人與袁世凱是爭權奪利。立憲派的張謇說,如果袁世凱藉此統一了全國,豈不是更好。人心向背註定了二次革命的失敗。

自清朝滅亡到二次革命期間,是一個特殊的時期,由於辛亥革命對民主民權的啟蒙,和之後革命黨人力倡民主與文明的努力,政治上的民主氣氛,經濟上的發展勢頭,文化教育與事業的興盛,都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革命後的“太平盛世的圖景”。

袁世凱專制獨裁的野心並不顯著,所以一般民眾對袁世凱同樣抱有幻想,而對革命黨人舉兵反抗卻一時難以理解。地方上的那些政客、黨魁、軍閥,彼此間也是爭鬥不休,人們希望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加強統一。

在強有力方面,袁世凱也容易被看做是比孫中山更為合適的人選。在各地的討袁軍相繼失敗後,袁世凱把黃興、陳其美等五人列為一等戰犯,下令通緝孫中山、李烈鈞等人。孫中山、黃興等先後重新開始了他們的流亡生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武夫當國的源起

宋教仁被殺,客觀上為袁世凱控制內閣掃清了障礙,得以為所欲為。這個時候,孫中山號召武力倒袁,南北戰火重燃。

李烈鈞在討袁的通電中列舉袁“乘時竊柄,帝制自為,滅絕人道,暗殺元勳,弁髦約法,擅借外債,盛暑興師”等罪狀,稱江西討袁軍的行動為自衛行為。自此,上海國民黨總部的和平夢驚醒了。191年7月1日,江蘇軍第八師軍官王孝縝、黃愷元兩人秘密來滬,請黃興即赴南京任討袁軍總司令。

7月14日清晨,黃興在南京軍事會議上被推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即分別函電西南各省當局,促其起兵討袁。譚延闓在長沙宣佈獨立,陳炯明在廣東就任都督並宣佈獨立。蔡鍔在雲南勸黃興不宜輕動。

然而討袁軍進展不利。上海討袁軍久攻制造局不下。安徽的情形更糟,竟然淪為反動軍閥的統治區。其他幾個獨立省區也都步了失敗的後塵。陳炯明沒有力量控制廣東軍,8月4日棄職出走,廣州被龍濟光佔領。福建的許崇智不知去向,孫道仁宣佈福建取消獨立。8月1日,譚延闓宣佈湖南取消獨立。9月1日,熊克武被迫下臺,重慶取消獨立。國民黨的軍事基礎,在很短時期內就被北洋軍瓦解了,顯得不堪一擊。

二次革命之所以失敗,有兩個原因:第一,國民黨所部軍力薄弱,藉助地方勢力,也總是會被別有用心者有機可乘;第二,二次革命沒有得到民心的支援,當時大眾還沒有看清袁世凱的真面目,他們不能理解國民黨既然擁護袁世凱做總統,又怎麼反對他了。

歷史學家錢穆先生認為二次革命是民國歷史的分界點,因為它開啟了武人**、軍閥橫行的局面。老同盟會會員梁漱溟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二次革命實在是以武力為政爭的開端。從此以後,凡是要為政治活動的,總要去奔走武人的門下,武人的威權從此一步一步地增長,到現在而達極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