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七回陳獨秀曾認為“被侵略”才有希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七回陳獨秀曾認為“被侵略”才有希望

1915年,二次革命失敗兩年有餘,被袁世凱政府通緝的“要犯”孫中山、黃興都流亡海外,卻有一位在黑名單上名列前茅的“要犯”溜回了上海,開啟了人生中最輝煌的時期,他就是陳獨秀。辛亥革命前後,陳獨秀參加了“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展開反清革命活動,也創辦過宣傳革命思想的報紙。二次革命失敗之後,陳獨秀也第六次被通緝了。

當時陳獨秀帶著妻兒逃亡上海,經濟很困窘,時局的變化更讓他大受刺激,在給章士釗的信中,陳獨秀把中國現狀諷刺了一通,認為在中國搞政治革命沒有意義,最後他甚至偏激地說,“國人唯一之希望,外人之分割耳”。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中國人唯一的希望,就在於外國人的侵略。其實陳獨秀想的是,只有“外人的新思想、新思潮和極端的激憤才能夠刺痛國人,喚醒國人。”

不久他遠赴日本,協助章士釗編輯《甲寅》,第二年又回到了上海,更堅定地認為,救中國,建共和,首先得進行思想革命。他說服出版商的時候說,自己要辦一種只要十年、八年的工夫,一定會產生很大影響的雜誌,1915年9月15日,由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青年雜誌》或許算得上是中國現代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本期刊,它從第二卷起改名為《新青年》。

在創刊號裡,陳獨秀撰寫的《敬告青年》一文,率先掀起了”新文化運動的隆隆戰鼓。他寫道,青年之於社會,猶如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新陳代謝,陳腐朽敗者無時不在天然淘汰之途,因此他希望青年人,力排陳腐朽敗以去,他勉勵青年崇尚自由、進步、科學,要有世界眼光,要講求和實行進去。

他總結近代歐洲強盛的原因,認為人權和科學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兩個車輪。

在《<新青年>罪案以答辯書》中,將民主和科學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並明確表示,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作為《新青年》主編的陳獨秀,成為新青年的導師和崇拜的偶像。1917年,蔡元培破格任命陳獨秀為北大文科學長時,青年學生熱烈歡迎,奔走相告。陳獨秀上任後,配合校長蔡元培推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文科成為北大最有活力的一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陳獨秀與《新青年》

《新青年》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報刊之一,它從1915年創辦到年停刊,歷經十年,始終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和新思想宣傳的主要陣地。

作為其創辦者和主要撰稿人的陳獨秀,也因此聲譽鵲起,成為近代史上風雲一時的人物。陳獨秀在創刊詞中說:“國人而欲脫矇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並重……宇宙間之事理無窮,科學領土內之膏腴待闢者,正自廣闊。青年勉乎哉陳獨秀,字仲甫,安徽懷寧人,早年曾經留學日本。1915年9月,他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誌,自任主編。1917年,陳獨秀應蔡元培之聘,擔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新青年》編輯部隨之遷往北京。

《新青年》創刊伊始,就揭起民主和科學的大旗,向封建主義及其意識形態發起了猛烈攻擊。在創刊號上,陳獨秀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經濟民主、社會民主、倫理民主和用科學與理性制定事物的主張,號召青年“戰勝惡社會,而不可為惡社會所征服”。

自1917年月起,《新青年》又提出了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口號,從而舉起了“文學革命”的大旗。陳獨秀在《新青年》第卷第6號上發表了《文學革命論》一文,旗幟鮮明地提出文學革命的三大主張:

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內容,它倡導的“人的文學”、“平民文學”和“寫實文學”,為中國新文學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受到了錢玄同、魯迅等干將的大力支持和擁護。

1919年1月,陳獨秀在《新青年》第7卷第1號發表《本志宣言》,繼承了過去《新青年》的民主主義精神,又確立了社會主義的辦刊方向。190年9月,陳獨秀發表《談政治》一文,從此開始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