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譎案刑譜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九章:明媒正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九章:明媒正娶

說真的,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以往和師傅終於下定決心做莊稼,然而,連年大旱,欠了人家員外的一大筆地租,他鄉遇故知更不用講了,我自幼就沒有什麼故知,那裡還可以在他鄉遇到,金榜題名時,哈哈哈哈,真的是貽笑大方,當年我師傅就覺得讀書是個賠錢玩意,所以,四喜我就沒有遇到過,我沒有一樣經歷過,這時候就有人問了,洞房花燭夜呢,我和安流的成親算怎麼一回事,好吧,我還沒有做什麼。

就是因為這樣,湘湘就開口了,當年我和安流成親的倉促,現在我要不要補償她一下。

這時候,宋曉說道:“大人,因為我無家,無長,無老,不如你再娶姐姐一次,我和姐姐一起出嫁!”

然而,吳璟梁這個涉世未深的傢伙,也開始來說道說道我。

我只好偷偷算了一下,什麼彩禮,什麼明媒正娶,而且還是兩,這得多少錢,不過,吳璟梁看出了我的難處,說道:“大人,別擔心,這是安澤當日叫我,等到你娶宋曉姑娘的時候,叫我拿給你的!”

“他為什麼不直接給我!”

“他怕你用了!”吳璟梁猶豫了一會,“好吧,其實他怕你們不成,浪費了!”

這傢伙,算了,後半句當你沒說過。

唉,反觀人生四悲。

少年喪父母,中年喪配偶,老年喪獨子,少子無良師。

我就佔了兩,自幼便是孤兒,然而,少子無良師,這個大家有目共睹!

說到成親,之前我和安流的是我師傅和安王全程包辦,現在要自己弄,說真的,壓力還有點大,而且,我還經歷過,人家說,沒有吃過豬肉,就沒有見過豬跑嗎?

我還真的沒有見過,我只好拿出來《六禮》看了一遍又一遍。

吳璟梁和湘湘找了一個算命先生,幫我們選了一個良辰吉日。

從古時“六禮”,一納采、二問名、三納吉、四納徵、五請期、六迎親,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提親,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經媒人撮合,認為門當戶對,互換“庚貼”,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無相尅。認為周全後始議親。

安流和宋曉回了安王府,而我和吳璟梁找了一個媒婆去說媒,雖然說是形式而已,但是,她們可認真了,問了許多我,什麼品行,家中怎麼怎麼樣,喝不喝酒,賭不賭錢……

天,看來之前的相處都白呆了!

至於,定親,定親前議親,議親始議“小禮”,在這種類似於買賣婚姻萬惡年代,均討價還價。定親後,男方將商定好的禮品用槓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禮多為金團、油包及閨女自做的繡品。定親憑證,男方送“過書”,俗稱“紅綠書紙”紙張兩層外紅內綠,女方送“回貼”認可,俗稱“文定”。

而這也是最花錢的,幸好安澤和吳璟梁贊助了一點,加上自己還偷偷摸摸留了點家底,高傒早知道就不讓他送皇上回去了,不然,我還能省點。

到了日子成親,這便是請吃酒迎親日子叫“好日”。俗諺“請吃酒,掗拜生”,好日前新郎拿著紅紙“知單”請長輩親友吃喜酒,長輩要在自己姓名下寫上個“知”字。好日前有待郎、待嫁習俗,雙方父母親請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

栗子、蓮子,討“五子登科”彩頭。

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轎前擔”,一般為鵝兩隻、肉一方、魚兩尾等。

不過,也不是沒有什麼就需要自己一直花錢的,安王還給了兩次嫁妝,他老人家都沒有說什麼,而且,我們也把請帖給太后送過去,太后給了好多,簡直財大氣粗,這太回本了……我好像是因為愛情成親的,怎麼這麼一臉掉錢眼了,不過看嫁妝,男方去女方搬嫁妝,女方置嫁妝於廳堂,讓人觀看,稱“看嫁資”。器物披掛紅色綵線,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數枚銀元,俗稱“壓箱錢”。嫁資搬到男方,亦陳列於廳堂供人觀看,亦叫“看嫁資”。由阿婆取女方鑰匙包,取鑰開箱,俗稱“掏箱”。

安床伴郎迎親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婦女,取二十四雙筷子系扎紅線,安放新郎席子下,稱“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裡,由一個父母雙全的小儇(男孩)伴新郎同睡,睡於床的裡邊,稱“伴郎”。

晚上要給這個小儇吃包子、花生、雞蛋,寓“包生兒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離開時,要給紅包,俗稱“挈出尿瓶”。

坐花轎,花轎,俗稱“大紅花轎”,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八人抬花轎,抬轎者穿一色特製的緞子馬褂,炫耀一時。坐花轎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故夫妻吵嘴,妻子帶在嘴邊一句話:我是大紅花轎抬進門的,又不是走上門的,以此來炫耀高貴。

迎親日,花轎出門,以淨茶、四色糕點供“轎神”。放銃、放炮仗,大紅燈籠開路,沿途吹吹打打。新郎不到岳父家迎親,以喜娘(送娘)為使者,持名貼前往。

六禮中的六面,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紗線為新孃家絞去臉上汗毛,俗稱“開面”,客人興吃“開麵湯果”。花轎臨門,女家放炮仗迎轎,旋即虛掩大門“攔轎門”,待塞入紅包後始開。

花轎停放須轎門朝外,女家有人燃著紅燭、持著鏡子,向轎內照一下,謂驅逐匿藏轎內的冤鬼,稱“搜轎”。女家中午為正席酒,俗稱“開面酒”,亦叫“起嫁酒”。

最後上轎,新娘上轎前,經男方喜娘三次催妝,佯作不願出嫁,懶於梳妝(當然也有封建婚姻確實不願者),而後坐娘腿上,娘為女兒喂上轎飯,寓意不要忘記哺育之恩。起轎時,女家放炮仗,並用茶葉、米粒撒轎頂。

新娘兄弟隨轎行,謂之“送轎”。城區抬花轎要繞至千歲坊或三法卿(地名)等處,以討“千歲”、“三發”彩頭。兄弟送至中途即回,且要包點火熜灰回來,並從火種中點燃香或香菸,返家置於火缸,俗稱“倒火熜灰”,亦稱“接火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最後一步,拜堂,花轎進門,男家奏樂放炮仗迎轎。停轎後卸轎門,由一名五六歲盛妝幼女(俗稱“出轎小娘”)迎新娘出轎,用手微拉新娘衣袖三下,始出轎。繁縟的拜堂儀式完畢後,由兩個小儇捧龍鳳花燭導行,新郎執綵球綢帶引新娘進入洞房。

好吧,這種時候就不談了,不過,可想而知,成親多麼複雜。

不過,讓我沒有想到的事,安澤,安雨,高傒,二皇子……都趕了過來,吳璟梁在四個月前就偷偷摸摸給他們飛鴿傳書過去了。

說什麼,垣縣也沒有想到,這個小地方還來了這麼大

的人物,所有人都議論紛紛,安王的女兒不是成親,這怎麼回事。

後來,我收買了說書人大肆解釋,這才讓別人少說閒話。

午覺醒來,宋曉和安流說起了自己夢見自己很小的時候,當年自己父母還沒有被殺的時候,一時興起,遂找出平日裡不常開啟的舊畫像,當年自己全家找先生畫的,如今,自己有了一個家,想要再重溫一下那先熟悉的臉。扭捏的翻看著,不經意間抖落出一張邊角泛黃的信封。

畫上一位年輕的姑娘笑容燦爛,身穿紅袍、頭戴鮮花,閃亮的耳墜詮釋著那個時候最珍貴的印記。

標準的瓜子臉,最惹人注意的是她那兩顆黑黑大大的眼睛,有些呆萌、有些俏皮。

這是宋曉小時候。

陌生卻又熟悉,宋曉小心翼翼的把畫像捧在手中,望到出神。夕陽的剪影下我依偎在窗邊,對著黑白照片開始想象,父母當年的模樣。

回想起,日光斜斜的映在斑駁的磚牆,清晰可見幾個大字“宋刑”,先朝一直留下來的,宋氏的榮耀象徵,這是泥瓦屋後幾排挺拔的白楊站的筆直。繞過爬滿牽牛花的籬笆院,窄窄的農家小道上,迎面走過來一位穿著松枝兒綠便裝,清清爽爽的姑娘。

大概剛剛讀了許久的書,幾滴汗珠在她的劉海兒間打轉。肩頭有節奏的擺動著,腳步永遠是那麼輕快。走近了,透著光,依稀可見她臉上細細的絨毛,青澀單純。墨玉般的大眼睛閃亮透明,當你與之對視時,先是好奇的看著你,接著慢慢低下頭,雙頰升起一片惹人憐愛的櫻桃紅。但到最後發現你並無惡意時,便會用眼神回應給你一個甜甜的笑。

風漸起,絲絲膩膩,掠過她的臉,撫平她的眉,一下一下幫她把汗水擦乾。風漸濃,帶起飄落的牽牛花瓣,一點一點把她隱於花間,餘暉下,倩影朦朧……

陌生的場景,熟悉的畫面,追憶總是緩緩的,晚風吹過我的臉,輕輕地、涼涼的,有點甜、有點鹹……

“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記得媽媽說過從前母親最喜歡這首歌了,宋曉輕聲唱起,恍惚間,多了一絲言語形容不了的觸動。再一次捧起畫像,虔誠的把它夾在貼身的包裡,壓了又壓。

這也是第一次,宋曉拿出自己家中的畫像給我和安流看,她原本以為,自己的父母永遠不會見到自己成親了。

陽光明媚,溫暖卻挽留不住,回憶也是如此,也許這就叫相見不如懷念吧。有人說這只不過是一種欲求不滿的無奈嘲諷。讓我說:“管他呢!回不到的過去最令人心碎,追的到的回憶最讓人心醉。時間流逝,日子一頁頁翻過,抹不掉的就是那心底最深處的記憶”。

漫漫人生路,每一絲追憶,都像是不經意間撥動琴絃而產生的音符,雖不足譜寫出一首完整的歌,但仍然值得珍惜,畢竟那是我們戒不掉的曾經。

現在的我,我對父母的印象,僅存在於一張泛黃的黑白畫像裡。迷茫時我會翻出來看看,雖然不曾謀面,但是我卻能感受到她對我濃濃的愛,無論相隔多遠,我們的體內流淌著同樣的血,所以我從不會感到孤單。

父母願您們在另一個世界如意安康,定有來世,我們會在另一個時間相聚……

這是宋曉說的話,我知道,她是因為幸福而傷心,而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