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大唐宦最新章節列表 > 13.處分天下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3.處分天下事

數日後,高嶽站在齊腰深的衰草裡,自峴山往下望去,十多萬盟府的兵馬已然在此分為兩道:武平軍、武昌軍、經略軍、干將莫邪軍、新降的奉義軍由襄陽而西,經谷城入均、金,一路邁入興元府,準備叩劍門關,直下蜀都,平定劍南;而武毅軍、武寧軍、神策京西三軍、神威殿後軍等,則由襄陽過穰縣,直驅商洛,入武關至長安,和定武、義寧軍會師,鎮撫三秦。

至於襄陽城,則交給神策龍驤軍,及鎮海、清海的水師鎮守。

高嶽的手中持著鄭絪自蔡州汝南送來的信件:武彰左右軍已然成形,正趕赴至許昌和忠武軍會合,而此刻洛陽的河南尹杜亞,和都幾行省參知政事張萬福已歸附盟府,交出誓約盟書,藏於府中,並獻陝、虢、汝、東都等地,及兩萬上下兵馬,“漢川、渭水已然成為盟府內河,事不宜遲,如今魏博田季安大名府不守,天雄軍退居鄴城,也該讓韓洄、張萬福對其發起支援,牽制住盧從史,我至長安後,只待大義名分一定,便即刻領師出征,再趁機平河朔地。”高嶽迎著寒風,手握劍柄,對身側的歐陽詹如此交待回信的內容。

頓了頓,高嶽又對歐陽詹補充道:“天雄軍和盧從史廝殺再久些,似乎對未來朝堂削平河朔,是有利的。”

“確實如此。”歐陽詹說到,但又覺得有點不光彩,所以聲音有些低。

“不用不好意思,馬上讓韓洄、鄭絪再送米糧和錢帛去相州,天雄軍只要有這些,就能繼續和盧從史角力,就願意流更多的血,將來我們控制起魏博就更輕鬆。”

待到歐陽詹領命離去後,高嶽將目光投向斑駁的墮淚碑,然後又遠眺浩浩漢川北岸,韋皋的墳墓便安置在彼處,“未來大約還要歸葬京兆的吧......”悲傷之餘,高嶽卻又覺得,自己已經突破了這個時代,當然這是理所當然的,他還記得和明玄法師間的承諾,“我為彌勒不足,願彌勒分身千萬,讓這天下個個皆能為彌勒方心足!”

自己能來到華夏歷史的轉折點,參與到這場浩大的革新中來,高嶽已不再為自己奇異的歷程感到驚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才是他而今所想的。

當然高嶽是逃不過時光巨輪的,他這顆齒輪在運轉殆盡後,還是會蒙上灰塵,“我亡後,不知大河浪浪沄沄,會將華夏的歷史帶往何處去?然我華夏嶽壤,將留存我高嶽的一抔土,生生世世。希望死後有知,還能觀望守護這片神州大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冬至日,飛雪降臨長安城。

大明宮紫宸殿中,鬚髮皓白的太太上皇,於偏閣內設下火爐取暖,與已領軍入京的高嶽相對而坐。

“朕,已經不想繼續坐在這個位置上啦......朕被你們操控被迫內禪,朕的兒孫也沒好下場,皇統以後只能成為座土木偶像啦......”李適佝僂著背,撥弄著火星,嘆息道。

“上皇陛下,俱文珍在襄陽服毒自殺前,有意留下諸般信札,讓於頔兵馬搜到送入盟府來,其實目的很顯然,他想用這種方式告訴臣,罪只在篡太子、中官、藩帥三者間,我皇唐的道統何罪之有?理應儲存。”

“朕孫兒,你將如何處分?”

“將罪行刻入憲律之中,以供代代警醒。至於中官、藩帥之禍,必須徹底夷平消弭掉,而篡太子本人,將長流萬里,放逐國土境外。”

“可古人說過,天子該口含天憲。”

“陛下,天若不可知,則天子微不可測,如是所謂口含天憲,不過是將天子凌駕於天憲的說辭而已。而後世,我堅信天是可知的,陛下如能和皇室及時順天應人,捨棄陳舊,那麼將來這層荒謬的面紗被撕去後,我唐皇室尚不至於太難堪,尚可繼續得到臣民的尊重。”

“中官,你是要廢內侍省?”

“沒錯,此後禁內事務,全由殿中省處分,御供用度,皆納國計簿冊之中,絕不會讓禁內皇室有所缺失,然則天子內庫,也將永久罷廢。”高嶽侃侃回答說,“各地行宮、莊宅的產業,經清丈完畢後,依舊屬御供用度,陛下可託付當地打理,安心分潤便可。宮內各色女官、工匠,皆由殿中省僱傭,而中官和掖庭宮女,悉數放出。”

“那十王宅呢?”

高嶽便回答,“我想十王宅的皇子皇孫們,也早已熬不住這囚徒般的生活,索性俸祿不變,玉牒族譜也不變,但放他們出了此處,年老有病者繼續由度支贍養至死,其餘年輕者可就學,可考進士,可為官,也可從事其他種種職業。而諸郡主、縣主們,也不必蹉跎年華,各自遂本心,擇人降嫁罷。”

“這樣你認為不會出亂子嗎?”

高嶽大笑起來,“昔日的亂子,不就是害怕十王宅的皇子皇孫們會謀權篡位。而今篡位者,有國家憲律治罪,同時陛下又放了權,哪人還願意來謀這不存在的權呢?這皇子皇孫,和常人又有什麼不同,他們盼望的,不還是各安其生,各食其力,各享其樂嗎?”

“藩帥又當如何?”

“劍南、襄鄧、關中皆已平定,下步便是河東、河朔地,且請上皇於禁內垂拱,等待新宰堂的捷報即可。此戰,非但要削平河東、澤潞、邢洺、幽燕、滄景、易定,連恆冀、魏博也要遵守朝堂的號令,自此華夏將重新定於一。隨即,西蕃、回鶻、契丹、南詔甚至還有黠戛斯,也要順勢攘除!”

“接下來,朕該再次退位了吧!”李適眯著眼睛,看著高嶽。

還沒等高嶽說什麼,李適就追問句,“普王會繼承大統嗎?”

高嶽沒有猶豫,說:“普王不會。”

“是高三你要求他違心說出此話的吧,我便不信他沒這樣的野望。”李適不相信地冷笑起來。

可高嶽很認真地回答上皇:

“普王殿下當初之所以追隨臣的步伐,逃離上都,絕非是想藉此謀取皇位,而是不得不自保耳,他而今雖暫居攝位,可確已沒了登上御座的念頭,而是希冀善保子孫,在臣自汴州出征時,他曾與臣促膝長談,他願望其實很簡單,將來能成為全長安城也是全天下頭一流的馬球手,且能籍此日進斗金,後代榮華,他說這比坐紫宸殿有意義多了。”

上皇啞然。

良久,他對高嶽慨嘆說到:“誼兒,總還是聰明的,比朕的誦兒要聰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