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大唐宦最新章節列表 > 14.改元繼新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4.改元繼新政

就在高嶽起身,準備向上皇告辭時,對方喚住他,接著有些生氣地問:“你為什麼都沒有詢問過王承嶽的事!義陽和王士平,現在去了上黨澤潞,這孩子便等於無父無母,只能在南內的舊親王宅邸裡呆著,是朕一直在照顧他,你和靈虛兩個簡直太不像話。”

聽到這話,高嶽也頗為悲愴,隨即他重新跪坐下來,連起衣袖,對著上皇深深再拜。

次日,大明宮雄偉的龍首坡處,文武百官、蕃使按照鮮明分離的服色,分開班次,在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嚴格的督察下,抵達到含元殿之前,而後常參官們再順著閣道,陸續坐在正衙宣政殿內。

上皇很沉靜地坐在肩輿上,自殿西廂房長廊,由武毅軍將士們抬入。

群臣齊齊拜倒,山呼萬歲。

隨後杜黃裳踱步至香案前,拉開上皇改元維新的誥令,高聲宣讀起來:

皇唐自天寶變亂以後,邦國幾墮,外敵侵逼,幸有數代忠臣良將力挽狂瀾,救大廈於危傾之中。先大行皇帝,本欲銳意革新,再造河山,然因中官奸幽於內,藩帥跋扈於外,互相勾連,於篡太子李純授意下,竟遭弒殺之禍。關東行省諸平章事,奮發忠義,以輔師高嶽為首,聯軍弔民伐罪,今已克定關中上都,又復洛陽東都,迎駕南內,復辟大統......

今誥令,篡太子在禁內裡一切體制、詔令、御札、除授皆為偽作,並曉諭朔方、振武、天德、奉誠、義武、盧龍、橫海、奉化、昭義等各軍儘快反正......且改元“維貞”,以求能繼先前貞元革新之功效。

自即日起,汴宋盟府自動消解,嶺南五管杜黃裳,淮西鄭絪、淮海陸贄、江東李若初,劍南賈耽,入朝為宰堂執政。

淮西行省以李吉甫,淮海以武元衡,江東以劉德室,各為平章事。

河內行中書省韓洄、京兆行省薛平、都幾行省張萬福、山南行省衛次公,荊湖行省樊澤,襄鄧行省史萬頃等,職分不變如故。

前盟府輔師高嶽,入朝繼為宰堂輔師兼樞機院使,去除“攝”字,執“行政當國”四字之印,攜宰堂、樞機院掌軍政大事,廢先前宰堂首相、次相名號,此後便是輔師一位,總任軍國大事,其下設執政若干,履行參佐職務。

篡太子時宰堂執政大臣奚陟、高郢、王紹、杜佑,在國家蒙難時“無匡救之策”,全被象徵性貶謫,杜佑出鎮劍南為行省平章事,奚陟出為吏部尚書知三銓,高郢罷為太子左庶子,王紹則出為戶部尚書,繼續打理三司國計。

另外,維貞新政重申:

南詔、西蕃、回鶻、契丹等,皆是蠻夷,須得開闢國威,四面攘除;

地方各藩鎮,須將版籍、軍隊奉還於國家,並開始編組籌建“皇唐國防軍”,此後由樞機院調撥,由兵部掌伍簿,再由度支司支給軍費;

在重申的部分外,還有新的內容,即:

由宰堂輔師高嶽統制三軍師徒,追討篡太子,且敦促各仍舊追隨篡太子的大臣、將帥,儘快反正投誠,否則嚴懲不貸;

罷四海外國朝貢體系,此後皇唐和周邊新羅、渤海、倭國、大食、三佛齊、環王等國,皆是平等貿易關係,船舶、商隊互相往來,機會均等,入關國不得橫加重稅,更不得加以侵奪,如有違反,皇唐有權遵照本國《海運律》對其加以懲戒、罰金;

以五年為期,每年諸行省兩稅錢中,抽出十分一,用於皇唐營造海軍水師,水師共分三路,安南“平波軍”、福建“白水軍”大小船隻悉數併入嶺南廣府“清海軍”,撤銷前二者軍號——淮海、江東則是“鎮海軍”,戰船駐地為明州——又增設“寧海軍”,戰船駐地在濟北登州;

又,各行省可自主於轄地範圍內設“商鎮”,鎮內商賈可得諸般便宜權益,可以低廉價格租賃購置土地,可興建作坊、邸舍、堆疊,可籌辦質庫、商行,可自由僱傭佃戶、工匠,其中淮西鄭絪已在實驗,他在高嶽曾經施政的基礎上,將郾城確立為整個行省的首處“商鎮”,據說淮西汴州的浚儀,也在籌備當中,至於江東、福建、嶺南、荊湖也都快馬加鞭不甘人後,此外據說宰堂還準備,運作兩到三個規模更大的“商城”,即以國家名目,搞出更大的商業集散地,以抽取稅金。

改元誥令頒佈後,天下震動。

震動得最厲害的,還當屬長安城的權力中樞,皇城和大明宮。

皇城之中,早已荒廢的南衙諸衛,被宰堂召入的工匠們徹底拆毀夷平,宰堂和樞機院的牆垣也全被打通,很明顯此後這兩個機構是要合併起來,成為帝國新的中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至於大明宮,它的北司諸使,因皇權的旁落,和中官制度遭剷除,迅速消亡掉了,內侍省、北司、內廷各機關,悉數併入到殿中省去,殿中省一躍成為“皇廷內務集大權者”。

“現在的殿中監,應讓宰堂執政兼任,我想好了,就讓馬上進京來的敬輿來當,讓李桀和黃順為殿中少監。至於韋執誼,便重歸宰堂,繼續為我的中書舍人。”宰堂的食堂裡,高嶽執箸,邊吃邊慢慢討論著殿中省的事宜,“現在殿中省事務繁雜,宮廷的革新任重道遠,非得有力大臣不可為。”

高嶽拍板後,杜黃裳就在旁側羅列了殿中省的幾點要素。

一、清丈好全國各地官宅皇莊,以後其將是皇室御用的經費主要來源;

二、國庫確立定額,每年輸入五十萬或七十萬貫入殿中省,增補御用經費,除此外皇帝絕無徵稅的權力,而這筆錢也由殿中省核計,不可有錯漏;

三、殿中省須著力此後歷代皇帝、皇儲們的教育疏導工作,並要統一經義教材,對皇子皇孫們的教導宗旨,以“通一技之長”為要;

四、放出絕大部分中官、宮女,行女官制度,定女官品級、俸祿,同樣由殿中省支給。

一氣說完這些後,高嶽對杜的建議深表贊同,接著他就說:

“政制革新並不新鮮,難得是保持繼續下去,所以得刻入憲律當中,只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成文了,上到天子下到百姓才會知道,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而不是說什麼口含心記,自欺欺人,最後是面目全非。”

“如何刻入憲律?”

高嶽就回答說,將襄陽之戰裡繳獲的數十門銅炮重新歸爐煉化,然後鑄成“銅表”,刻上憲律,以茲成文,立在皇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