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大唐宦最新章節列表 > 14.晉文守原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4.晉文守原議

當高嶽至河陰廣武山下,浩浩的黃河邊,自長安來的敕使於驛廳找到暫時歇腳的太師,帶來皇帝的旨意,請求太師速速進京,“勉力為首相。如實為難,予想繼續留賈耽為樞機使。”

高嶽曉得,董晉這一死,朝政中樞又得發生更迭,

不過自己預設的路線,是不會變更的,高嶽於是謝過敕使,言臣嶽絕不敢拖延,請陛下放心,嶽隨即便換船而行,快則五日,遲則旬日,便可前往京師,於延英殿內參覲陛下。

等到敕使離去後,王叔文的密使也接踵而來。

“是何言也,回去告訴王司馬,嶽此行是入京等待朝命的,絕不會參與你等的圖謀勾當,速去!”高嶽將王叔文的信件撕裂,投到火盆當中,並怒斥密使番,驅逐他出去。

然則那密使剛準備走時,高嶽又喚住他,交待了句:“煩你回去告訴越州司馬王叔文,他若真的想支援貞元新政,繼續釐革弊端,就該走正途,這等自恃是聖主近臣,凡事都在內廷密謀的手段,早晚會讓他自食惡果的。”

不久河陰轉運院前,準備登船的高嶽喚住了正在扎捆行裝的韋馱天,將顆蠟丸交到他手裡,“京師淮海進奏院那邊有人接應你,你提前一步趕去,將此丸交予……”

可長安城內,當高嶽的船隻至東渭橋處時,王叔文卻著實按捺不住,他非常焦躁,找到了王伾,對他說:“火已燎到眉毛了,太師明確不願與我等為黨,韋皋又入京在即,現在事體的關鍵處,便在聖主本身,聖主能下定決心站在我們這邊,我們就能贏。”

王伾有些手足無措,“你意思,意思是要我等去覲見陛下?”

“現在你我為州司馬,寄職領俸而已,真實身份還是翰林待詔和侍讀,所以得以自由出入禁內。”言畢,王叔文忽地將一卷書稿舉起,“這是子厚所寫的寓言文章,你以獻藥的名義和我進浴室殿,將其獻給聖主,藉機曉以利害。”

“叔文,你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先前於長安縣崇賢坊所說的,按照步驟來,不能再退縮。”

王叔文不由分說,將王伾的手臂給牽拉起來……

不久,大明宮浴室殿前,王叔文和王伾各自奉著枚箱篋,在接受了監門中官的檢驗後,前後相連,走入到了殿內。

含涼殿中,剛剛恭謹地向蕭貴妃(李誦內禪登基後,冊封原本的太子妃蕭氏為貴妃)、生母王氏請安後的李純,面容敦厚地退了出來,然後志得意滿地踱步在軒廊上,吐突承璀迎上來,告訴他:“王叔文、王伾二司馬已往浴室殿去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真的是鬥屑般的角色,王叔文多半是已前去聯絡過高嶽。”

“既然如此,那為何如此輕躁?”

“哈哈,高嶽是何等奸詐穩重的人物,怎會輕易附和王叔文?想來也是王叔文近臣出身,這種人最大的缺陷,便是喜歡將主人的力量誤以為是自己的,狐假虎威而不自知,做事只求快意,毫無穩重,大約是把高嶽的回絕當真,便急不可耐起來。”李純冷笑著分析道。

“郡王神算,看來就要等王叔文、王伾這樣的奸臣,自己跳出來!”吐突承璀用手指狠狠指畫著地面。

可李純微微嘆息下,二十三歲的他,恰好介於少年和青年間,身段可謂極其靈活,不過他還是對吐突承璀說:“其實扳倒王叔文這流人物,只不過是舉手之勞,可難的是,如何讓高嶽這個最大的奸蠹現形!”

“是,義陽公主的宅院,我已和俱文珍會面過,安插人手前去窺伺了。”

“這事巡城監知道嗎?”

“雖然汾陽王府那邊全是殿下的人,可郭鍛立場依舊可疑,奴如何敢經他的手,打草驚蛇呢?”

李純對吐突承璀的機敏很滿意,便點頭說:“高嶽八成是和我姑母義陽有奸染,可憐王武俊怕是還不曉得,他的孫兒是高嶽的血胤,這條線也別斷了,早晚會成為我拿捏高嶽的把柄之一。”

隨後李純轉過來,目光透過白玉勾欄和曲折的太液池,直射往朗朗晴日下的浴室殿,“不要急,一步步來,先弱後強,高嶽——那司馬尊師說你家宅裡有龍尺木,那到底你有無和本王一爭高下的資格,相信不久後會有答案的。”

浴室殿內,王伾將藥篋給開啟,李誦稍微歪著身軀,有氣無力地躺在榻上,王叔文則捧著書稿,急切地希望皇帝

李誦有些目眩,但出於對柳子的尊敬,還是開啟了軸卷,題頭便是《晉文公問守原議》,“這文章是衍自於春秋?”

“是也。”

柳宗元這篇文章,開篇就是“晉文公既受原於王,難其守。問寺人?鞮以畀趙衰。”

意思就是晉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後來歸國,成為一代霸主,便去見周王,周王封給他襄陽一帶的樊、溫、原、攢茅等領地,那麼如何分配這些領地呢?晉文公犯了難,於是便去問寺人(宦官)?鞮,對方建議說:“趙衰跟著你逃難,挑著壺飯食,餓了也不吃,只想著留給您吃,趙衰是大大的忠臣啊,他應該得到‘原’這塊封地。”晉文公想了下,覺得很有道理,便真的把原賜給了趙衰。

“趙衰身為功臣,得到原的封地,有錯嗎?晉文公有錯嗎?”李誦就問到。

王叔文便說“君臣皆無錯”。

“那柳子的意思,是寺人?鞮的建議錯了嗎?”

“建議也無錯。且請陛下往下看。”

“餘謂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樹霸功,致命諸侯,不宜謀及媟近,以忝王命。而晉君擇大任,不公議於朝,而私議於宮;不博謀於卿相,而獨謀於寺人。雖或衰之賢足從守,國之政不為敗,而賊賢失政之端,由是滋矣。”李誦便繼續展開軸卷,逐字朗讀了下去,柳宗元的文字很明朗,很清晰,沒有什麼讓他感到困惑的地方,“況當其時不乏言議之臣乎?狐偃為謀臣,先軫將中軍,晉君疏而不諮,外而不求,乃卒定於內豎,其可以為法乎?且晉君將襲齊桓之業,以翼天子,乃大志也。然而齊桓任管仲以興,進豎刁以敗……”

讀到這裡,李誦掩卷,接著望著跪在茵席上的王叔文。

意思,是讀到這裡,予是明白了,可予想聽聽叔文你自己說,因為予對你讓柳宗元借古諷今的用意更感興趣。

整個浴室殿的空氣,都凝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