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大唐宦最新章節列表 > 2.劍指武昌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劍指武昌城

此外,韓潭還得到葭蘆河谷的工商集團協助,因高嶽昔日平定羌亂後,曾將當地的鐵礦以十分優惠的價錢,賣給晉地的商人,所以商人心向韓潭,而信奉帝天教的船工、腳伕,更是源源不斷地將上好的鐵,送給天兵軍。

最終韓潭集七千天兵軍,固守銀州、綏州,其中三千人在魚河堡,二千人在龍泉砦,還有二千人在米脂砦。

相對應的,韋皋要求振武軍、天德軍南下,沿不同路線清剿天兵軍,而靈武的朔方軍也開始東進,同時河東的奉誠軍也接到命令,要他們於黃河渡口離石集結待機。

如是,韋皋所指揮的各路兵馬,已達十萬之眾,更有沙陀朱邪執宜、吐谷渾的慕容俊超合計五千精騎的協助(先前安置在河隴的三族,只有黨羌的野詩良輔,明確拒絕為皇太子效命,開始和當地土著羌人合流,仿造漢人建山水寨自保),自四面八方,滾滾向天兵軍殺來。

河朔方面,剛剛組建的神策昭義軍,其軍使盧從史春風得意,旋風般出了滏口,併吞了原本戍屯在邢磁洺的神策龍驤軍一部共五千士卒,削奪了洺州刺史夏侯仲宣的兵權,將行營設在洺州城——接著盧從史合併了澤潞和邢磁洺兩地的軍資府庫,因王虔休和夏侯仲宣都比較注重發展生產,現在讓盧一下得錢帛六十萬貫有餘,盧從史便直接又拿出五萬貫賄賂了監軍使牛義,再出五萬貫讓牛義轉給大明宮的諸中貴人,十萬貫作為“羨餘錢”折算為金銀等輕貨,進奉給新皇李純來固寵;又有二十萬貫,散發給麾下各將士作為賞設錢,最後二十萬貫用來囤積糧草、鍛冶兵器,且擴充隊伍。

盧從史吃隊伍、擴隊伍很有一套,瞬間神策昭義軍就膨脹到五萬之眾,儼然成為長安東北方向的頭號雄鎮,比河東、河中兩支隊伍都要闊氣。

於是乎盧從史再接再厲,繞道河東和振武軍,遞送信件給義武軍張茂昭、盧龍軍劉濟還有橫海軍程懷信,要他們出動部伍,約定日期:義武軍和盧龍軍攻成德軍王士真,自己則與橫海軍合攻天雄軍田季安。

對盧從史的積極活躍,李純也大為讚賞,在金鑾殿稱盧“有朝氣,有想法,有辦法”,是行省、軍鎮的楷模,全力支持他的計劃,還傳詔給河中奉化軍郗士美,叫他儘快增援盧從史。

最慘的,還要屬剛剛出鎮“三晉行中書省”的宰相顧少連,他過了蒲津橋後,才察覺韋皋拉走了奉誠軍,盧從史拉走了昭義軍和奉化軍,自己完全是個光桿司令,只能往太原府走,當各方的糧草供應轉運使,氣得顧少連心中直罵狗。

長安的南面,劉昌果然領著兩萬神威殿後軍行營,又不辭辛苦,迎著暑熱,自襄陽越商洛道,向金州的西城行軍;同時王有道、張芬領一萬五千奉義軍,行閬中迂迴,抵米倉山南側的大竹道——這兩路兵馬,隨時可以對衛次公的興元府(包括洋州),構成向西和向北的鉗形攻勢!

這樣,原本因李純的登基大典,及普王、高嶽的繁臺會盟,而短暫平靜下來的天下局勢,短短一個月不到,又開始聚焦在太行、銀綏和興元三地,形成了迅速蔓延開來的猛火,兩個政治集團上的撕裂,終究會延伸到軍事上的對決死戰!

但高嶽明顯,要用火炮和長槊,點燃第四個焦點,把猛火燒得更兇狠點:他的目標是鄂嶽武昌軍。

如今汴州城的“盟府”已開始運作起來,陸贄、武元衡自淮揚趕赴至此,專門負責各路兵馬的財計供應,而鄭絪和李吉甫則負責籌劃、樞密和機宜,韓洄的角色特殊點,他沒呆在府內,而是和高嶽相同,親自居鄆城,負責一條戰線:東起河陽,西至濟北的德棣,用義成軍戍守河陽要津,又指揮武康軍北進,策應支援魏博天雄軍。

至於參知政事們,陸長源鎮蔡州汝南城,劉德室看守淮海行省,李若初鎮江東,令狐造居濟北,各自鎮撫當地的軍政賦稅。

韓愈、張梵、張籍等文士,則繼續精研春秋,籌備理論武器。

黎逢、楊曦等收羅情報,奮戰在秘密戰線上。

七月初,李吉甫謁見“攝政輔師”高嶽,和他全盤籌劃:

“於頔繼續鎮襄陽,為忠義軍節度使,不過卻析出了唐鄧隨三州,授忠義軍行軍司馬馬總,似乎將軍伍分為兩番,一番交由馬總戍防,一番交由於頔操練。”

高嶽笑道:“此我平淮西的故策。弘憲,那依你看,我們要攻唐州或隨州否?”

李吉甫搖頭,“忠義軍經斷濟河和舞陽城兩次慘敗,元氣和鬥志頗傷,就算想要重振軍威,起碼也得半年後。高輔師你得抓住這次機會,都統大軍,按照原定計劃,大攻鄂嶽武昌。”

“沒錯,打武昌,不但可以打亂於頔的計劃,打通杜黃裳和我會師的道路,也可策應衛次公和高固的興元戰線,為他們減輕負擔,爭取時間。”

得到首肯的李吉甫,便在地圖上指畫:

“於頔和馬總練兵,我等也練兵,請輔師在淮西恢復宣武軍和彰義軍軍號。”

“此二軍皆為我剿滅,復號恐怕士卒覺得不吉,乾脆將軍號合併,叫武彰軍好了。”

李吉甫點點頭:“淮西保甲簽發一萬一千壯丁,淮海保甲簽發七千壯丁,再請自武毅軍、武寧軍及兩省鎮戍軍裡抽拔數百‘將校團結’,大約四個月即可編練出新武彰軍,合計三軍一萬八千人。”

“嗯,淮西和淮海二十州,丁口足接近三百萬,後備軍役還是非常雄厚的。”高嶽非常讚許李吉甫搞“二線兵團”的想法。

“那麼未來和山南東道的唐鄧隨對峙,靠武彰軍和淮西鎮戍軍便已足夠。”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我武毅軍、武寧軍,還有干將、莫邪新軍,現在便可正式對鄂嶽武昌軍發起攻勢了?”

李吉甫很明顯早就籌劃妥當,只見他在地圖上用硃筆畫出三條線路來:

一條自申州信陽,直接劃到隨州和安州的交接點應山,“此路由郭再貞統帶,軍力就是已屯守在此的武毅前軍和後軍一萬二千人。”

一條自光州潢川,直接越過穆陵關,劃到黃州地界,“此路居中,由高輔師親自統帶,軍力便是武毅軍左中右三軍。”

一條則是自舒州,直接畫到蘄州的蘄春,“此路居左,由武寧軍王智興統帶,軍力為兩萬。”

三條行軍路線最終匯聚於中央的黃州黃陂。

此地和鄂嶽武昌縣隔江相望,距離不過數十裡。

“做出渡江態勢,那樣武昌軍軍府所在的鄂州沙羨城(現在的武漢),必然震動。”

“那我的干將、莫邪軍,便是飛軍奇兵了?”高嶽當即明白李吉甫計劃的關節處。

“是也。”李吉甫笑起來,用硃筆對著地圖上某處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