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野狐禪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一五章 千鈞(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一五章 千鈞(七)

“這……”

眾人猶猶豫豫,或手捋鬍鬚,或皺眉沉思,皆不知該如何回答秦文瑞突然拋出來的這個問題。

秦文瑞倒沒有指望這些同僚真會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答案,那個真實的答案他作為國朝宰輔,亦清楚得很,也不需要旁人來告知自己什麼。

當下搖了搖頭,道:“昭國形勢如何,與金國若發生戰爭,勝負如何,我們各自心中都有數。此時若再不做出改變,金軍入關,便是那時候的天下大勢,你我亦將因此而遺臭萬年!”

秦文瑞當下言辭之尖銳且不加遮掩,遠超從前。

眾人的神色終於凝重起來,不敢再有分毫懈怠,對秦文瑞的話洗耳恭聽。諸官之中,唯一能與秦文瑞分庭抗禮的錢琛,此時反倒被晾在了一旁,完全變成了一個旁觀者。

秦黨之所以為秦黨,縱有世家大族推動諸官聯合的原因在內,但更大的因素卻源於秦文瑞一人!

沒有秦文瑞,秦黨則不成秦黨,只是一群烏合之眾!

秦黨之內,諸官雖然平日裡在各種事情上或有意見不合,甚至出現相互傾軋、私鬥的情況,但事情一旦真的往不可預測的方向發展時,他們的目光會完全會聚集在秦文瑞身上,唯其馬首是瞻,精誠合作。

“當此時,陛下提出設立樞密院,收攏軍政大權,此舉於我等而言,有何壞處?”

“讓能夠領兵作戰的將軍到前線去,讓能夠牧民理政的才幹者倒符合他們各自能力上限的官位上去,如此,大昭這一駕龐大的戰車才能有效運轉,發動起來,所向披靡!”

“當此時,摒棄冗官冗員,使尸位其上者去,使精明強幹者留,在其位謀其政,天下各郡統一調動,文官與武將在樞密院的統一排程下,應對金國之兵鋒,豈不比此時繁榮而陳腐的國朝官場機制要迅速且有效得多?”

秦文瑞抬首,接著道:“所以,老夫請問諸君,陛下此舉有何不妥?”

“大利天下,亦於我等無傷。”

“此事我等該全力支持才是,為何反對?為何阻撓?奉勸諸君,此時不要輕易伸手,否則百年之後,你等便是如昨日黃花一般的國朝罪人,否則便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隨著秦文瑞的話音落下,書房之中重歸於寂靜,落針可聞。

大多數官員都刻意收斂著自己的呼吸,絞盡腦汁地思索著秦文瑞之所言,想要看看其中有否邏輯漏洞,想要推演出秦文瑞的想法是否真的如他所說的那樣,大利天下,亦於秦黨無傷。

良久,錢琛胸膛不停起伏著,終於忍不住,寒聲道:“宰輔大人此舉可是要我等將權柄分出去,全力供給樞密院?縱然這個樞密院出世,真能領昭國萬民打一場勝仗,打得金國望風而逃——如此情況之下,樞密院威望如日中天,萬民信重,陛下從此成為千古一帝——這於那時的我們,能算是什麼好消息?”

“放出去的權力,我們又如何收回?”

“到了那時,成了昨日黃花的便是我等了吧?被掃入故紙堆中不被人記起的人便是我們了吧?”

錢琛以為自己的觀點足夠深刻,直指秦文瑞計劃之中最薄弱、最易引人擔憂的那一點,但是秦文瑞只是轉頭過來,看了他一眼。

而後秦文瑞輕輕一笑,眼神卻極寒冷:“短視!”

“鼠目寸光!”

未想到秦文瑞竟公然如此侮辱於自己,錢琛一張老臉登時漲的通紅,站起身伸手指向秦文瑞,怒聲道:“你莫非忘記了你今日所得之一切,皆來自於哪裡?!”

片刻沉默。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秦文瑞低眉,眼中流露回憶之色,“老夫所得,皆來自於己之寒窗苦讀,己之才能到了那一步。”

“錢琛,你此時可起身拂袖而去,將老夫所言轉告你身後的五姓七宗家主,轉告各世家門閥之主,看他們會如何待你?”

“請便吧。”

秦文瑞言語分毫不留情面,當面斥責錢琛,面不改色。

以往眾人一直以為,在秦黨之中,錢琛憑藉身後世家大族的支撐,足以與秦文瑞分庭抗禮,但看眼下這狀況,明顯超出了眾人的預料。

錢琛咬牙切齒,面目猙獰,鬍鬚顫抖,卻始終不肯挪動步子,不肯轉身離開——比起被秦文瑞如此羞辱,他更清楚自己此時貿然轉身離開,等待自己的便是各世家大族家主的羞辱,以及頃刻間權勢散盡,高樓傾塌!

可他當下在場,也缺少一個臺階,順勢而下,坐回座位。

於是只能站在那裡,進退不得。

秦文瑞不準備給他下來的臺階,笑了笑,道:“既然不走,便坐下吧。”

“哼!”錢琛悶哼一聲,尤覺顏面無光,但只能依言坐下了,不然他真怕自己不聽秦文瑞的話,反被其藉機叫來管家,真將自己趕出秦府!

“此次樞密院設立,楊立必定為樞密院下任職,我想,大概是巡議府正之職。”秦文瑞沉聲道,“楊立此人,不說其他,能領千餘人在萬軍之中突圍,以弱勝強,反敗為勝,其軍事天賦自然毋庸置疑。”

“我覺得,若能令其入都督府為都督,節制天下兵馬,一旦金國兵臨國朝邊境,其人可用也!”

“甚至其身後的天目、青萍等眾,也盡可歸入都督府、巡議司之中,讓這柄鋒利的刀子去對付我們共同的敵人——金軍!”

“有朝一日,若昭國勝,楊立已成楊黨,勢力滲透入天下各郡軍政要職,又有萬眾信重,權勢如日中天,便是老夫這個宰輔,與之相比亦黯然失色。”

“到了那個時候,朝野之間,焉能沒有‘楊立功高震主’之傳言?”

“陛下如何處之?”

“諸君可仔細思量。”

秦文瑞微微收聲,他的眼睛裡沒有任何一人的影子,漆黑如深潭。

“金國與我國朝之戰,少則一年,多則三年五載,這麼長的時間,我等坐鎮後方,兩相一黨也可盡數剪除趕緊了,將任、高一黨掃出廟堂,騰出手來,還對付不了一個功高震住的楊黨麼?”

“此事,我等一心使用者陛下之決定,並且,當楊立成為都督之時,當其為國朝領兵與金國相敵之時,我等亦當盡全力襄助。”

秦文瑞低頭,看著眾人,道:“諸位以為如何?”

“此言大善!”

“老夫附議!”

“老夫以為可!”

底下眾人紛紛點頭,無一人有反駁之言。

……

皇宮御書房之內,昭帝如往常一樣,正坐在那把專屬他一人的椅子上,批閱著奏摺。

自他放出要設立樞密院的訊息之後,廟堂之中已有不少人上奏摺,或對昭帝的舉措不支援,或對陛下表忠心,願為昭帝效犬馬之勞,為樞密院立於廟堂之上做開路先鋒,希望能在這將要設立的權利中樞-樞密院中謀得一個官職。

群臣的心思便在這一封封奏摺當中赤裸裸地呈現了出來,並沒有多少掩飾。

從這些奏摺當中,昭帝驚奇地發現,他以為的會對自己設立樞密院持激烈反對意見的秦黨一系的官員們,此次出奇的沉默,甚至有些秦黨官員還對此事表示支援。昭帝當然不會以為自己撤去七都軍馬司震懾到了秦黨一系的官員。

事實上,自從秦黨一系官員與世家豪族互相勾連之後,昭帝都隱約有些掌控不住這個權力集團的感覺,尤其是自己設立樞密院,有一半的原因是為了令之能與秦黨一系官員分庭抗禮。

如此情況下,秦黨一系會對設立樞密院之事保持沉默,便耐人尋味了。

與之相對的,乃是任相與高相門下官員們,對設立樞密院之事反應甚為激烈,不少人持反對意見,認為樞密院之設立必將導致廟堂的平衡被打破,以致於影響到天下方方面面——昭帝倒是清楚任相與高相門下官員為何會如此激烈反對。

無外乎是樞密院下的巡議司將與天下各郡太守、刺史、別駕乃至各州縣官員爭奪權力,這些封疆大吏有些與任高兩相一黨官員關係匪淺,還有至關重要的一個原因,乃是巡議司有直通天聽之能,如此一來,中書省形同虛設,尚書省的權力無形之中被削弱不少——作為兩省最高長官的任丹心與高雲渺,怎可能願意由著巡議府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誕生?

正在昭帝批閱奏摺之時,門外響起了高全善的聲音:“陛下,老奴回來了……”

昭帝聞言,正了正身子,後背靠在椅子上,揉著自己的脖頸,道:“進來吧。”

“遵命。”

高全善在門外畢恭畢敬地道了一句,小心翼翼地推門而入,抬眼看昭帝揉著自己的脖頸,連忙跪下道:“陛下,您受累,老奴這便差幾個手上有力的……”

“不必了。”昭帝搖了搖頭,道,“你去秦府調查事情,調查得怎麼樣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有什麼收穫,與朕都細細說來。”

“是,陛下。”高全善垂首應答,低垂眼瞼,將自己所見所聞都一五一十地向昭帝詳細陳述。

昭帝聽完高全善的回答之後,一直皺著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笑道:“此次樞密院之設立,再無阻礙矣!”

高全善抬起頭,困惑不解地看著昭帝。

他很不理解昭帝為何突然說出這些話來?畢竟自己在宰輔大人府邸前曾經看到,有諸多秦黨官員聚集,想必就是為了這樞密院設立之事。

宰輔秦文瑞以及秦黨一系,豈會眼睜睜看著陛下設立樞密院,分去自己一方手中大半的權柄?

然而高全善自知身份,作為內官,不敢議論朝政。心中之困惑不解也只表現在了面上,並未訴諸於口。

不過昭帝看他這副神色,心情愉悅,便解釋了幾句:“秦文瑞雖為秦黨一系官員之首,天下文官領袖,然其更為昭國之臣子,並且昭國臣子之身份,要先於秦黨領袖之身份。”

“廟堂之上,他既沒有公然反對樞密院設立之事。私底下便更不可能與其他官員如此通氣,他既然敢在明面上召集秦黨官員入自己府邸,自然不怕朕看到這一幕,也是在變相地告訴朕,秦文瑞沒有反對朕之決議的意思。”

“既然如此,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秦黨一系仍能在廟堂之中好好地發展下去。”

“制衡制衡,樞密院橫空出世,一朝包攬國朝近五成的權柄,豈能沒有其他人來制衡於它,限制於它?”

“秦黨一系正適合做這個制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