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野狐禪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〇一章 春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〇一章 春來

春日降臨大地,是一個循序漸進,潤物無聲的過程。

那些在枝枝節節間悄悄冒出的不被人注意的綠意,會在一段時間後驟然生髮為覆蓋樹冠的密集葉片,地上的野草,也在一陣春雨過後瘋長。

仲春的階段已經過去,暮春時節悄然到來。

時間是在恍然回首之時,才驀然發覺其已經遠去了的,人們根本來不及懷緬什麼,便要馬上投入對下一個季節的準備當中。

在燕州,百姓們不止要準備澆灌農田,更要準備著防範那一場從魏河畔撲壓而來的蝗災。

阿五先生近幾個月以來,走遍了燕州各地,勘察水脈,重新製作了一份更加完備的輿圖,楊立亦給了他最大的許可權,令各地軍兵人馬配合他,生生在燕州各地農田集中的區域挖出了一條條水渠、池塘,連通河流——蝗災並非是最可怕的災難,最為可怕的蝗災之後的旱災,阿五先生所做的種種事情,便是為了旱災做準備。

燕州,青萍。

作農夫打扮的阿五先生走進廳堂之內,徑直坐在了椅子上。

等他來到之後,楊立在青萍的骨幹便俱已到齊。

楊立坐在主位,其左邊一列各坐著蒼樹、都邪、程銳、文庸、王荷等人,右邊一列則是阿五先生、鄭鑄等人。

左邊人負責軍務,右邊則負責處理燕州民生政務。

在燕州這片地界,楊立便是無冕之王,無須旁人刻意言說什麼,他的名字總會不經意間出現在任何地方。

人們圍著雞舍新出欄的肉雞之時,會感慨連連,提起楊立之名;看到水渠中滾滾流過的河水之時,會讚歎不已,提起楊立之名;軋動水車,澆灌農田之時,會滿面喜色,提起楊立之名。

楊立之名,已深入燕州每一個角落,潤物細無聲。

“今日是我迴歸青萍第一日,勞動諸位從燕州各地趕來,還請見諒。”楊立笑著與眾人一陣寒暄,之後開始說起了正事。眾人的面色也紛紛嚴肅緊張起來,仔細聆聽楊立所說的每一句話。

而今燕州局勢堪稱內外交困,外有金賊環伺,內有蝗災旱災伺機而動,眾人必須在此二者之間,為燕州 找到一條明路,無損民生,把危情化為機遇,然而想要做成這樣事情,其中困難亦不足為為人道,困難程度則堪比走鋼絲。

所以需要每一個人都竭盡心力,毫無保留。

眼下這一批人是在草創青萍之時,便聚集起來的,他們對待燕州郡的感情只深不淺,眼看著燕州由一病入膏肓,漸漸擺脫沉痾舊疾,重新煥發生機,再次強健起來,每個人都不願意它在成長過程中被人扼殺,再度回到從前那種民不聊生的慘景中去。

“阿五先生,今燕州各地水渠引水工事,可已營造完成。”楊立看向阿五先生,問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問題。

數月時間,青萍不惜錢糧,大力支持阿五先生的每一個構想,而今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

阿五先生聞言起身,道:“皆已營造完成,已經投入使用,可供灌溉農田數萬頃。”

他接著道:“除此之外,各地營造水車一共三千五百八十一架,以盡力節省人力,投入防範蝗災,養護林場的工作當中。”

“有此灌溉網路,可保證燕州郡百姓三年時間內最低溫飽水平。”能夠親自組織營造起一個如此龐大的水利工事,水利網路包攬燕州全境,阿五先生亦甚為滿足。

“好。”楊立讚歎一聲,點頭道,“既然已經營造完備,接下來便由民部官員派出專員,前往驗收,形成書面文書,傳回青萍。”

“是。”民部主官彭旭用聞聲點頭,進而向楊立彙報道,“正要向殿下稟報,而今燕州諸地百姓戶籍錄入工作,已經完成月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自晉王滅,燕州重煥生機之後,陸續有各地百姓主動或被動遷居於此地,至今燕州共有百姓兩千三百六十多萬人,主要集中於下河城、燕州城、興城、青萍等地。而今青萍以及青萍周邊諸多城鎮,共有百姓三百多萬人,以此為中心,人口向燕州各地流動。”

“除固定人口之外,有行商、世家子弟等等流動人口百多萬人,每日往來燕州,由衛河港乘船同行世界各地。”

“固定人口之中,青壯佔半數以上,如此種種,無一不在說明,燕州這個年輕的郡省,正生機勃勃,昂然向上。”

“辛苦彭兄。”楊立點了點頭,聽到彭旭用言說而今燕州有這樣多百姓時,他心中高興的同時,亦有些擔憂,擔憂而今自己在燕州構造的層層防衛,能否保護燕地百姓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完全抵抗金賊入侵?

不論如何,這都是一場硬仗,不能有絲毫掉以輕心。

“近來標下著各軍曹吏清查列入軍籍之人,而今共有在籍軍士十萬餘。”似是感應到楊立心中所想,王荷彙報道,“青萍軍已有三萬餘,燕州營則有兩萬餘,由興城至飛坪城此一道防線上,陳兵兩萬,由雍鎮至於廣陽此一道防線上,陳兵兩萬,下河城與燕州兩城之間,有諸軍一萬。”

“除此之外,各城池衛戍軍隊相加,亦有五萬之多。”

“可戰之兵總數在十五萬餘,然不可全數出動,燕州後勤無法支撐如此巨量的兵力調動。”

“十萬人已是本郡後勤體系的支撐極限。”鄭鑄聞言連連點頭,向楊立彙報道,“燕州各地驛站已經打通,戰時物資運輸路線業已完成建設,我已在驛站以及運輸線周遭招攬民兵,由其負責後勤輸送工作。”

“民兵不須上戰場,只需將糧草運送至需要的每個地點,而今燕州民力巨大,這一道政令一出,亦是應者雲集。”

“為防止外敵侵入之後,破壞燕地運輸網絡,傷害民兵,各地同設鴿房,互相傳遞情報,除卻以信鴿傳遞信息之外,另有專門的騎士在危急時刻將訊息傳出。”程銳平靜道,“鴿房畢竟有一定機率出錯,加上快馬傳訊,會將情報傳遞的錯誤率將至最低。”

“諸君辛苦!”楊立臉上盡是滿意之色。

在他前往京城,又從京城前往入駐沉沙關的這一段時間裡,不知不覺間燕州已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有這樣一股堅實的力量在手,便是金賊進犯,自己亦有信心與之周旋!

蒼樹道:“前段時間,太子剛從天目抽調去一批有志戎馬沙場的精銳,入駐逐鹿郡各地部隊,成為骨幹武官。而今天目巡遊俠客共有一萬八千六百多人,往燕州郡各地下方的巡遊俠客有一萬兩千多人,負責將各地民生糾紛呈稟,緝盜拿賊,剿滅山匪。同時協調各軍、各地民兵、各地百姓聯動,必要時候,一聲令下,他們可以承擔組織某地甚至全燕百姓撤退、前往某地的活計。”

在楊立的構想中,假若金昭兩國之間的戰爭進行到白熱化,金國又執意將這一場戰爭打下去,不惜投入巨量人力物力的話,則雁門關必然崩毀,關東郡諸地防衛士卒也支撐不了太長時間,金兵必然沿著關東郡進犯山陽郡,關東山陽兩線交攻燕州郡,燕州郡破,則逐鹿郡亦會跟著失守,屆時金兵必然直趨鼎京。

倘若鼎京城破,則大昭亡。

若不想令戰事進行到這一步,那麼必有一塊區域成為戰場絞肉機,將金國大部分有生力量拖入這塊區域之內,不斷絞殺金兵性命。

這塊區域,非燕州郡莫屬。

戰爭若真的進行到那種恐怖的程度,燕州百姓必須撤至逐鹿郡。

如何組織起有效且迅捷的撤離工作便是重中之重,而天目組織完全包攬了這份工作,承擔主要責任,楊立希望自己永遠不會有驗收這份工作成果的時候。

至於撤退至逐鹿之後的安置事宜,楊立相信大部分財產被鎖死在燕州的大小世家們一定會給自己一個滿意的方案,同時,楊立與太子趙元直已經暗中商議過此事——屆時實在不行,便直接點殺晉王生母出身之世家,滅絕逐鹿幾個劣跡斑斑的世家,逼迫其他豪閥救濟燕地災民。

除此之外,糧食的囤積尤是重中之重。

此事由財部撥發銀錢,民部協辦,抽出燕地無當窟之黃金,虹吸天下糧食於逐鹿,目的便是為了救濟逃難至燕地的百姓們。

人力有時盡,天意命難為。

儘管做了種種準備,事無巨細,幾乎考慮到方方面面,達到了人力所能達到的極限,但這場戰爭最終會造成甚麼影響,會不會因為青萍諸君的努力而達成一個對大昭、對燕地而言的好結果,還要看老天的臉色。天命難違。

“蝗災、旱災、兵災可謂接踵而至。”楊立道,“我們已從最大程度上做好防範與準備,今年年初又下了一場大雪,蝗災之規模比之我們先前預計要小上不少,今年是否會繼續乾旱下去,亦要看老天是否賞臉。”

“倘若旱災不存,蝗災減小,則後面的金兵進犯之災,我等之把握毫無疑問要高出兩成,甚至更多。縱使天意難違,然人力亦可與天鬥上一斗!”

“我們查漏補缺,已將各種可能遇到的事情推演到了極致。”鄭鑄面露沉思之色,自從總覽燕州郡各地種種工作之後,青萍諸人皆有了更大的轉變,“若是如此,依舊不能令燕州長存,也毫無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