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野狐禪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〇三章 蝗災(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〇三章 蝗災(一)

蝗蟲長得甚為醜陋,獨居時多為青綠之色,彈跳力極強,生有翅膀,可作短距離飛行。蝗蟲進入群居狀態之後,作為其身體敏感帶的大腿受同類的互相摩擦,進而體態色澤發生巨大轉變,可作枯黃、泛紅等色澤,性情轉變得極其兇猛,振翅而飛,叢集結隊。

對於蝗災的處置,預防以及提前滅絕蟲卵,比蝗災真正發生時的撲殺要重要太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蝗災的形成必然得益於環境的乾旱,一個區域內食物遠遠少於蝗蟲本身的數量,蝗蟲因此進行遷徙,轉移,往往蝗蟲過境,寸草不生,樹葉被啃光,田裡的秧苗被吞噬乾淨,留下一片白地。

萬物生克,縱然是鋪天蓋地,令人心生絕望的蝗蟲,亦有其所畏懼的天地,大火濃煙、飛鳥蜘蛛家禽都會成為滅絕蝗蟲的利器。

……

農戶們拿著草叉,將乾草挑到定渠邊上,整整齊齊地碼放起來。婦人們則在遍地撿拾著柴禾,也一併堆到這邊來。

一旦蝗災來臨,這些乾草與柴禾將會被瞬間點燃,形成大火,強行改變蝗蟲的飛行方向,將它們往固定的路線引導。

王二總算還是壓下了心中的恐懼,或許是不希望田裡好不容易長起來的那些莊稼遭災,或許是看到有人比自己先一步行動起來,有人陪同,那種對神罰一般的災難的恐懼便也不那麼強烈了。

“大家夥現在這裡預備著,我去河邊看看!”張元拍了拍手,將眾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道,“一會兒有情況我會趕緊跑回來,知會你們,各自都靈醒點,千萬不要在關鍵時候發懵!”

說到這裡,張元的目光還刻意在王二面上停留片刻,令王二面上有幾分尷尬,連連點頭:“您放心就是,放心就是了,大人。”

“都是咱們自家的莊稼,要是因為害怕那些亂七八糟的,讓蝗蟲趁虛而入給禍害了,那才是真虧!”張元搖了搖頭,又告誡了眾人幾句,便離開了定渠這這片區域,往小楊河去了。

定渠乃是接連小楊河河水,以灌溉小楊村及周邊幾個村落農田的水利網路主渠,這條長數里的水渠橫亙在一塊塊農田之前,如同環衛城池的護城河。

此時,在護城河前,人們堆起了高高的草垛,周邊幾個村子的農戶們也紛紛趕過來幫忙。

人們三五成群地議論著,對於這場就在眼前的災難,他們心中若說沒有惶恐與害怕,卻不可能,但不同於從前災難毫無徵兆地降臨,官府從未組織起民眾有效地防範、化解災難而言,當下燕地青萍派出來的一個個吏員,深入村鎮之中,手把手指導村民們做災難防範、化解的工作,每個村子都有固定的農吏,這讓百姓們真實地感受到了燕州諸官與自己站在一起。

有強力的後盾作為支撐,他們反倒沒有太過害怕。

“我聽說,咱們村外邊,建在林場那邊的雞舍,就是為了這次的蝗災營造的哩……”有人面帶笑意,與同伴說著話。

大家都聚集在一起應對災難,那種臨戰前的緊張感便也不難麼強烈。

“蝗蟲可是會飛的!雞趕得上蝗災飛的速度嗎?估計它們也吃不了多少,大人們肯定還有其他的招數!”有人篤定地回應道。

很多從大昭其他地方調派而來的官員,都無法在燕州施行政令,因為這塊土地上的百姓們而今只認燕地青萍發出的每一道政令,這導致青萍如今不僅成為了燕州的經濟中心,更是政治中心。

從各地調派而來的官員們不斷被邊緣化,最終再難以忍受坐冷板凳的生涯,自行辭官歸去。

燕州是推行巡議制最徹底的郡省,由下層巡議員們收集對各種政令的意見,向上反饋,最後由青萍集中解決。

“這次縱然蝗災來了也不必怕!大人們每個月把各地雞舍的產出給咱們分潤,我如今都積攢下五吊大錢了,有這麼些錢,節儉著用,這一年都足夠對付過去了,一年之後,那蝗蟲還能蹦躂一年不成?!”

王二聽到前者所言,瞪大了眼睛:“青萍的大人們可是說了的,這份分潤,他們建議咱們最好都買成糧食,早早囤積起來,用來應對不好的年景……你不按照大人們說的做,早晚得有你吃虧的!”

“嘿……”方才出聲炫耀的那人頓時面色訕然,“錢總不可能不值錢的罷,囤積糧食,那麼多老鼠,每個月指不定要被偷走多少哩……”

“那你就等著看吧!”有青壯肅然道,“錢還真有不值錢的時候,你現在五吊錢能買多少糧食,和災年的時候,五吊錢能買多少糧食可是不一樣的!”

“這我聽農官大人們講過,一到災年,那些商人必定囤貨居奇,原本五十文錢可以買下的一袋麥,屆時漲到五百文都不稀奇!”

“這……咱們的大人們哪裡會容許那些奸商這麼幹啊……”炫耀自己存了五吊錢的中年男子明顯底氣不足了,一雙眼睛轉悠著,不知在想些什麼。

青壯看了中年男子一眼,嘆息一聲,意味深長道:“大人們畢竟也都是人,又不是神,也不能什麼事情都可以辦得到啊,那些商人背後都有大人物支撐……”

青壯這一番話,把眾人說得都沉默了下來。

他們可是知道那些‘大人物’們都有什麼手段的,上一個冬日裡發生的事情,記憶的傷痕還未從人們的腦海裡消減去。

回憶總是黯淡無光。

有五吊錢的中年男子目光掃過眾人的面孔,恨恨地罵了一句,只是言語很是含糊,眾人都未能聽得清楚。

“你們都囤積得什麼糧食啊?”中年男子終究還是更在乎糧食,開始向眾人徵求意見。

有人說自己囤積得穀子比較多,有人則喜愛紅薯更加廉價,拉了幾車紅薯藏到自家地窖裡。單吃紅薯早晚得吃出問題,也有人搭配著各自囤了一點。

剛過去一個災年,人們對於屯糧防患於未然這種事情都很在意,有五吊錢的中年男子問過一圈後發現,竟然只有自己一個人拿著五吊錢還喜滋滋的。

他頓時慌張了起來,忙向眾人問道:“糧食在哪裡買的?我也得買點糧食囤積起來,不然心裡總歸不踏實!”

“各鎮糧倉每月都會放出糧食,你明日去鎮上看看,買幾車回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