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烽烈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四十四章:煙幕(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四十四章:煙幕(上)

儘管是冬天,但是由於薛武安的部隊帶了充足的糧草,所以並不需要擔心食物短缺的問題,更何況一路上還可以向盟國借或者在薛國各地郡縣徵調。但就算如此,薛武安還是打算急行軍,他需要儘快抵達晉陽。早一點抵達晉陽,他自己就能早一點投入下一步的規劃當中。

"我們不在的情況下,薛王穰能夠信用的還是盧綰、上卿霍徽、中司過劉於、宣平君、國尉上官何、新安西君這些人。"在路上的時候,司馬陵曾經對薛武安這樣分析過,"現在出了這麼大的事,國中不可能沒有任何反應,依我看,幽山國肯定是不希望徐國進一步龐大的,盧綰一定會極力反對徐國滅殷,但關鍵是要看他能不能在薛國朝堂上找到盟友了,還有王上到底怎麼想。"

"你覺得我們是否應該插手?"薛武安皺著眉頭問道。

"介入這件事是危險的。"司馬陵笑道,"雖然徐國和薛國的關係已經變得很差,但還是不應該直接撕破臉。現在薛國沒有三秦聯盟在手,也沒有合縱聯盟在身,和徐國開戰絕對不明智。"

"那如果是徐國主動來打我們呢?"薛武安心中一動,忽然道。

"不可能。"司馬陵笑著搖搖頭,"徐國現在已經成為了天下的中心,只怕滅了殷之後都還有一大堆事需要處理呢。哪裡有精力來打薛國。"

薛武安點點頭,"我明白了。"

明確了回到晉陽之後的處事方針,薛武安心裡不禁覺得有底氣多了。現在他對司馬陵已經非常信任,畢竟司馬陵與自己已經形成了一種巧妙的依附關係。雖然薛王穰現在不喜歡司馬陵,但是只要薛武安還在,司馬陵就依然能在薛王穰的朝堂上有發言的餘地,正好薛武安陣營當中也缺這樣一個智謀出色的人。

薛軍的長途跋涉比來的時候還要枯燥無味,而在白茫茫的冬日薛武安也沒有什麼景色可以看。一路上他只能和莫臼閒聊,偶爾還拉著司馬陵一起,一來二去就跟司馬陵更加熟絡了。等到楊益養好傷之後,就例行變成了四個人一起喝酒聊天。也只有在這種時候,薛武安還可以保留一些少年心性和江湖做派。

他知道,一旦到了晉陽,就一切不同了。

儘管薛武安非常努力,但近三萬(在秦關大概折損了三千人)的薛軍還是拖到了一月初十才抵達薛國南境,而在數日前就已經接到訊息的晉玄軍主將畢清早就派人在薛國南境等待薛武安他們了,不出薛武安所料,從旗號上來看,等在那裡的正是上次迎接過自己的晉玄軍副將劉真。薛武安看著幾百步開外的旗號,長出一口氣。

"薛將軍。"薛武安側首看去,是晉暨軍軍主陳殊和晉陽軍軍主安時中騎著馬對自己拱手,說話的是陳殊,"到達晉玄軍的駐地之後,按照慣例我和安兄的兩軍該在這裡休整一下,再回晉陽。恐怕得就此別過了。"

"這次真的辛苦二位了。"薛武安由衷地道,"我回去之後,一定會稟明王上,為二位記功的。"

"不敢勞煩薛將軍。"陳殊淡淡地一笑,"這次能遇到我的族兄弟,我已經沒什麼遺憾了。"

"你是說梁軍的陳剛?"薛武安一怔。

"是。"陳殊點點頭,"我和他後來又聊了一次 ,想通了很多事,解開了很多誤會,所以我挺開心的。"

"打了敗仗有什麼開心的。"莫臼在一旁忍不住打趣道。

陳殊只是笑了笑,他一旁的安時中忽然道:"就算打了敗仗,也不是我們的錯,更不是薛將軍的錯。薛將軍在第二次秦關之戰時的表現實在讓末將歎服,尤其是救出麟武,挫敗武元君計謀的眼力。以往末將對薛將軍多有不敬,還望恕罪。"

不僅是薛武安、莫臼、楊益,就連安時中一旁的陳殊都嚇了一跳。安時中是死心塌地的呂肆一黨,之前莫臼與其交流時其態度也非常強硬,幾乎沒有拉攏的可能。也正是因此,薛王穰才讓安時中和陳殊來參加第一輪合縱軍。在這半年中,薛武安和安時中也幾乎沒有什麼交流,安時中雖然對薛武安的命令從不遲疑,但總是與薛武安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現在聽他說出這種話,薛武安第一反應卻是驚愕。

"安將軍……過譽了。"薛武安苦笑一聲,拱手道,"在下年紀尚輕,不敢經受如此美譽。"

"希望日後能再有與薛將軍並肩而戰的機會。"安時中再度拱了拱手,就不再說話了。

"薛將軍,這次一別,不知道何時才又能見面,但是現在晉陽內大局已穩,我相信你們一定有辦法能讓這個邦國變得更好。"陳殊笑著對薛武安道,"我會等著看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多謝。"薛武安感到心中一暖,拱手道。

晉玄軍與晉暨軍在邊境駐紮整頓之後,薛武安帶著幾十個護衛繼續向北,一月十二早晨,薛武安終於抵達了晉陽。

薛王穰早就得到了訊息,所以一早就派了劉驁在城南門迎接薛武安,看到劉驁,薛武安竟然覺得有點親切,這個劉氏的年輕將領代表著薛王穰的私人勢力,派他來就說明薛王穰對自己並沒有"變心"。儘管薛武安自己都覺得薛王穰對自己的信任已經不太會改變了,但他總是隱隱地擔心。

畢竟他不是沒有遇到這種事,最好的例子就是司馬陵,司馬陵從一開始就扶持薛王穰,但現在卻與他漸行漸遠。君王的脾氣總是會變的。

還有父親。

和劉驁寒暄一陣之後,薛武安和劉驁就一起向王宮走去,一邊走,薛武安一邊向劉驁打聽這半年晉陽都發生了什麼,而劉驁也一五一十地給薛武安講解。這半年間薛國朝堂上當之無愧的主角就是盧綰,不得不說薛國和幽山國這次雙向置相非常成功,正如廣平君為幽山國完善了三都計劃,盧綰也在為薛國打造"三都",以代城、晉陽、邯陽為中心,重新整編地方部隊,分配兵力,興建大市,平整大路,擴建城垣,這些事盧綰都做得井井有條。薛王穰幾乎將內政全部交給了盧綰,讓其任意發揮。這才半年的時間,整個薛國的氣象就大為不同,地方官員透過裁汰胥吏、精簡人員,變得更加廉潔,而新的"三都"計劃又透過分化中央權力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可是另外兩個陪都實行了軍事、行政完全分離的文武官政策,而且任免權完全留在薛王的手中,盧綰還在另兩個陪都設定了"司過"一職,將中央的言官體系延伸到地方,他們有直接對薛王上書的權力,對另外的陪都長官也形成了一種監視與制衡。

這一套"三都"體系建立起來之後,會對整個薛國龐大且複雜的地方態勢產生鮮明的影響。代城令和邯陽令會成為超越郡守的存在。據悉樓林將軍榮樓已經成為了代城將軍,兼假代城令,在北方已經展開了一場有聲有色的變革,而盧綰也親自改造晉陽。唯一的麻煩就是廣平君的封地邯陽。

劉驁說,薛王穰過一段時間就會給遠在幽山國的廣平君寫信,希望他同意撤換封地的舉措,作為補償廣平君會得到更大的一塊封地,而盧綰也承諾會讓幽山王給廣平君封一塊幽山國的土地當作封地。但是這樣的補救措施能不能平息廣平君對此事的態度,實在沒有人知道。

但是在外事方面,薛王穰卻沒有依靠盧綰,他仰賴的是另一個人:上卿霍徽。

說到這裡,薛武安愣了一下,"你的意思是,現在薛國的邦交都是霍徽在處理?"

"不錯。"劉驁點了點頭,"霍徽幾乎操持了所有邦交權力,這次和徐國的交涉也是霍卿在進行--"

"和徐國的交涉?"薛武安和司馬陵對視一眼,"怎麼回事。"

"徐國不是正在攻打殷國嗎,霍卿認為殷國若被滅掉,中原絕無寧日,所以勸說王上與幽山國一起發兵,攻打徐國。"劉驁看著薛武安,似乎有點驚訝薛武安不知道這件事,"現在王上已經在開始調兵了,只等幽山國那邊協調妥當,就一起發兵。"

"等一會兒……"薛武安皺起眉頭,"那相邦對此有什麼看法?"

"相邦在邦交方面幾乎不置一詞。"

薛武安心中頓時覺得不太妙,正要多問幾句,劉驁忽然道:"我們到了,薛將軍,剩餘的事情,你自己去問王上吧。"

薛武安回過神來,這才注意到自己已經走到了一個熟悉的地方。

秦國質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