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軍旗飄揚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八章 海鏡報與漂流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八章 海鏡報與漂流記

近一段時間,海軍科的學員們,或者說全軍校的學員們都是痛並快樂著的。

快樂的是學員們齊心協力,以弱冠年紀深刻了影響了帝國軍史。作為獎勵,他們得到了一塊自留地——可以在《海鏡報》上發表文章各抒己見放飛自我。

是的,就連陸軍科的學員們也是這麼做的。他們隔三差五就要寫點不知所謂的東西給《海鏡報》投稿,還撒潑必須要刊登。

什麼,你說這是海軍報,陸軍不給投稿。你睜大眼睛瞧好了,這是海鏡報,皇上給的名字!再說《奏請重建海軍補充折》,他們也是出了大力氣的。

快樂確實快樂了,痛苦的地方也不是沒有,學員們的空餘時間被極度壓縮了,尤其路遠、苗啟坤等幾個接觸過海外事務的同學還要兼職《海鏡報》的副主編,更是忙的腳不著地。

第一學年,海軍科學員要每天花一到兩個小時出軍操,然後還要學習軍制學、軍術學、天文(氣象)、地理、文書、測繪製圖、新算學、利文,合計兩門主課,六門輔課。

比起陸軍科,這些課程海軍科更需要花心思,就比如天文課,測繪製圖課,陸軍兄弟總歸是在陸地上跑的,最多也就是迷路而已。而海軍駕駛這鋼鐵巨獸,一旦搞錯了氣象衝進風暴地帶,或者搞錯了航線殺入淺水區,動輒就是船毀人亡。還有洋文科,陸軍科學習普文還可以偷懶,但是他們這輩子接觸到普國人的機會很少,沒有交流的機會。而海軍科學習利文,那就相當重要了,接過日不落帝國霸主基業的利國現在是不折不扣的海上霸主,海上航行的訊號語、航行規則、交戰法則用的都是利文。

課程不能落下,《海鏡報》也得辦好,畢竟是在皇室和軍部掛了號的面子工程,更何況這個想法根本就是海軍科自己提出來的。

少年軍校就有自己的印刷室,嚴重總辦沒敢由著海軍未來的種子胡搞亂搞,領了社長和總編兩個職,撥了一批經費,批了兩間辦公室,讓海軍科自己摸索著辦。只有一條——刊發之前必須要由他來稽核。

海軍科學員們文筆好的,紛紛給自己掛上了編輯的職務,文筆差的,也搞了個採風員的名頭。副主編、編輯和採風員們開了一天的會,定下來《海鏡報》每三天發行一期,合計一張大紙四個版面。

很可惜,《海鏡報》看著人才濟濟,就是沒有人能寫出符合要求的稿子。

這年代,人們對於報紙的認知還僅限於宣傳政府指令文書的朝廷邸報,主要傳播廣告以及商業信息的商報,還有攻擊詆譭政敵的大字報。

雖然路遠再三強調《海鏡報》的主旨與其他報紙不同,主要宣傳海洋文化,能夠吸引國民關心海洋,擴大海軍在朝野的影響力即可。他甚至找來了僅僅在租借地少量發行的洋人報紙供學員們參照,然而第一期收上的稿件仍慘不忍睹。

定好的發行日期已經到了,路遠只能捏著鼻子將創刊號發了出去,憤慨這麼有紀念意義的創刊號被這幫沒腦子的鳥人毀掉了。

果然,第一期《海鏡報》在京畿地區發行了一千份,售價一金分,結果除了海軍部自己,其他購買者寥寥無幾,還被朝中大佬們好一通嘲笑,說說這些學生眼高手低,只會說不能做。

其實第一期《海鏡報》質量並不差。都知道要打好當頭炮,學員們也用心寫了不少關於海軍建設、水師內部趣事的稿子。但是在路遠看來,這樣辦報與在海軍協會內部發行的刊物根本沒有區別,絕大部分人是看不懂的,哪裡能夠將報紙賣出去。

路遠知道該是自己親自上陣文抄的時候了。他戰略性的放棄了今天晚上的夜課——軍制學騎科編成。這可能是海軍科學員以後唯一用不上的子課程,畢竟就算要組建海軍陸戰隊,多半也是由步炮工三兵種組成。

第一個版面是海洋文化,路遠很認真的考慮了一下,在他還能叫出名字的同窗中誰的武力值最低,然後在稿紙上寫下《張兆旭海上漂流記》。

該死的,魯濱遜是怎麼漂的來著?

上一次看《魯濱遜漂流記》還是在初一的閱讀課上,主要內容已經忘了差不多了。

還是瞎編吧,殖民時期帝國京畿有一文藝青年張兆旭,搭乘運茶船到從島大陸十三縣探望開拓種植園的父母,結果遭遇海浪,被衝到無人的冰火島,開局只有一個人……恩,沒有狗,只有一把刀,一個菸斗,一小匣子茶葉。

好不容易編到張兆旭將擱淺在島邊的運茶船上殘留的物資全部搬回到島上,精疲力竭的路遠果斷斷章留懸念,然後準備下一個版面的內容。

第二版面主要是介紹海外趣聞,路遠在圖書館好一通翻找,終於在史書上找到不少往失蹤運金船的名稱和時間。

日不落帝國時期,帝國有許多返於本土與殖民地的運金船,由於當時船隻結構簡單,航海技術手段粗糙,所以儘管這些運金船集體出航,一路上還有水師護送,但每次航程都會有幾艘運金船因為風暴沉默失蹤。

路遠隨便找了艘船,參照前世《金銀島》的情節,編了一個關於運金船意外迷航,最後被海盜掠奪埋藏的故事,然後又炮製出一個路人甲,以其他人的名義釋出懸賞令,重金徵集寶藏線索,無論是日記、航海圖或者家族傳說都可以。

左匡生看著路遠定下來的第二版頭條,摸了摸自己光溜溜的腦袋,疑惑道:“有這麼回事嗎?”

“廢話,肯定沒有啊。”路遠揉著自己的腦袋,恨鐵不成鋼地解釋道:“我這故事裡,運金船的名字、失蹤時間都是真的,當年的航道上也確實有金銀島的名字,這足以讓民間瘋狂討論了。還記得《海軍報》創辦的目的麼,只要讓大家關心海洋,覺得大海里有數不盡的財富,這報紙就算辦成功了!”

能夠進入少年軍校的,沒幾個庸人。

第三版面主要是介紹海外各國風土人情。在路遠的指點下,左匡生借到了當年嚴重大人在利國留學和普國考察接艦時候的日記本,在第三版面炮製了一篇《西遊記》,以一個船員視角身份開始介紹利國的奇聞趣事。

《海鏡報》第二期一發行就引發轟動,一時間京畿紙貴,發行的一千份報紙被搶奪一空,以至於負責報紙銷售的郵驛大臣派事務官,嗷嗷叫著衝到了京西開平,一邊私下打聽金銀島寶藏的真偽,一邊要求加印報紙,先來個五萬份再說。

作為維新的成果之一,新辦的報紙可以透過帝國郵驛系統發行,由各地郵驛官員負責運送和售賣。第二期《海鏡報》三日內先後加印了三次,以至於中郡、東郡、蒙郡和遼郡哪怕下等小縣都有貴族老爺和商人在喝下午茶的時候順手翻看《海鏡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很快,帝國到處都有人在討論海上寶藏傳說。帝國殖民時期確實有無數運金船失蹤,隨便查一下官方文獻就能找到,許多人信以為真。無數船運公司的股東紛紛交代船長注意尋找金銀島寶藏,更有膽子大的年輕人已經帶上祖傳的前裝步槍、刀劍或者小左輪,往金銀島海域奔去。

《張兆旭海上漂流記》也引發追捧。這年代帝國文學藝術還比較匱乏,市面上流傳的小說大多還是神話故事、歷史演繹或者春闈秘事。這還是帝國人第一次看到文字描述出來的,如此瑰麗的海上奇遇。

對於大海的新鮮感,還有孤身流落荒島的代入感,讓帝國人深深的被這個故事吸引住了。

《張兆旭海上漂流記》在主角整理好擱淺船隻所有物資之後戛然而止。如今帝國人還叫不出斷章狗這新奇的話,不過那鬱悶的心情也差不多了,無數人一邊痛罵這篇小說的作者路遠文筆太差,對海外趣事描寫太多,文字太水,一邊嗷嗷叫的要求儘快發行《海鏡報》,想看後面的情節。

爺有錢,爺買你的報紙不行嗎?

該死的,那島上可有其他人,可有恐怖異獸?獨自一人,那破島又不在主航線上,張兆旭這孩子可怎麼活下去?

張兆旭也出了名,陸軍科不少傻子專門到無畏樓這邊堵門,問張兆旭是不是真的在海上漂流過。氣得張兆旭連續好幾天都用幽怨的眼神頂著路遠,請他務必儘快弄死這破書的主角。

自此以後,《海鏡報》還真的就上了正軌,透過朝廷的郵驛系統發行天下,也繼大航海時代之後,再一次在帝國掀起了一股海洋熱。

憑藉這股東風,全國各處造船廠、修船廠的生意都好了不少,船主們也發現水手比往常容易招了,海軍部的大臣們說話也硬了不少,尤其知道小皇帝和諮議局裡的貴族老爺們也是《海鏡報》忠實讀者之後,硬是從財政大臣那裡多摳出來一筆修造軍港碼頭倉儲的軍費。

由路遠撰寫的《張兆旭海上漂流記》一共連載了二十多期,一直到這學期少年軍校放假。

轉眼間就快到了895年的新年,為了回家過年,路遠果斷大綱遁結束了漂流記,將接檔的故事交給不回家的同窗。

帝國本土太大了,許多老家位於山郡、原郡和柳郡的同窗就沒有回家,選擇留守學校。路遠草草寫出了《海底兩萬裡》的大綱,讓舍友孫字卿按照大綱撰寫。

路遠則決定暫時封筆——實在是被讀者罵怕了,每天都要收到好多痛罵他文筆太差,文字太水,只知道湊字數的書信。

於是這個冬天,帝國人結束了新奇的海上漂流之旅後,又開始了海底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