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軍旗飄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六章 多炮塔神教理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六章 多炮塔神教理論

大英駐利國公使林宗鳴信裡寫的沒錯,利國人真的快要瘋了。

利國全稱為大利巔島聯合王國,是公認的世界第一強國。

利國第一的名號不僅體現在最厚實的工業實力,最廣袤的海外殖民地,最強大的海軍實力,就特麼連八卦也是世界第一。

故事起源於紐卡所,主要為當地居民服務的《泰恩河報》率先刊登了大英海軍重返利國的訊息。

由於利國長老院和平民院針對新曆896年的政府經費複核撕逼剛結束,國外普國與高西帝國的殖民地代理人戰爭也漸漸平息,正愁沒有大新聞的利國報社看到《泰恩河報》的報道後,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紛紛撲了過來。

搞事情就是了!

利國嚴肅類報紙《太陽報》首先入場,他們深入淺出的複習了利國海軍部與大英帝國海軍這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寫的那叫一個纏綿悱惻。後面又提到了他們放棄大英帝國,轉頭與東岸人結盟的舊聞,又寫成了宮鬥大戲。

等嚴肅類報紙將利國國民的注意力全部引到大英海軍這裡時,就該八卦小報上場了。

諸如《每日電訊報》、《筆筆澀報》之類的小報用各種駭人聽聞的標題炮製了許多抹黑大英海軍的文章,什麼《震驚,這是來自遠東的二代軍團》、《大英第二大報紙,他們是史上最會辦報紙的海軍軍官團》。

大英帝國海軍官兵千里迢迢來到白石造船廠監督造艦這件小事成了利國報業全體從業人員的狂歡節。然後他們扒著扒著,將路遠這個異類給扒出來了。

同行註定是冤家……發現這批海軍留學生中有個叫路遠的海軍上尉有過報社從業經驗,利國新聞界……高潮了。

十二歲的報社副總編,十三歲的海軍中尉,十五歲的海軍上尉……

十五歲就敢給他們的皇帝大言不慚的總結這些年海軍的技術發展路線,還自創了一個叫“技術大爆炸”的詞語……

這不是大新聞,什麼才叫大新聞?!

利國報紙的本意是抹黑,沒想到每個國家都有追捧少年天才的老傳統。利國報社的編輯記者們發現他們黑著黑著,把路遠黑成了一個正面人物。

十二歲就能做報社副總編,帶領報社發展成為遠東大英帝國第二大報紙。

十三歲就以水手長的身份參加海戰,據說是以優異的表現被破格提拔為海軍中尉。而在這之前,他針對大英帝國重建海軍事宜踴躍提出個人建議,被他們國家的皇帝授予騎士爵位。

十五歲就敢在他的軍校畢業儀式上,為他們的皇帝總結這些年海軍的技術發展路線,並創造性的稱之為“技術大爆炸”。

更令人震驚的還在後面。

在利國有小名氣的皇家海軍軍械委員會成員傑米科上校對路遠的觀點評價不低。

一場席捲整座大利巔島,被後世史學家稱為“路遠旋風”的明星風暴即將形成。這時候,前利國後備艦隊高階軍官,現大英帝國巡洋艦隊總司令楊威理上校也跳出來了,給紛亂的輿論又添了一把火。

楊威理出於招攬路遠投奔自己麾下的目的,也是感謝他在豐順號輪船上主動告知多炮塔神教理論,所以站出來幫路遠說話——楊威理人在普國,資訊滯後,還以為路遠在利國被黑的厲害。老頭子想到路遠還要在利國留學三年,理所當然的出面挽救路遠的形象。

在普國幫著大英海軍測試和驗收北容號穹甲巡洋艦的楊威理抽空接受了利國報社記者的採訪,說路遠不僅僅只有“技術大爆炸”理論,還提出過多炮塔神教理論。

記者順勢提出了對路遠的採訪要求,楊威理擔心報社隨便曲解路遠的言論對他不利,藉口說“軍人在執行任務期間就該做軍人的事情,不能分心”斷然拒絕。

那名記者只好連夜坐船趕回利國,把楊威理上校對路遠的評價以及第一手的多炮塔神教理論爆料出去。

利國記者之所以能拿到第一手的多炮塔神教理論,是因為路遠對楊威理說過他並不介意這項理論被廣泛傳播。

路遠是別有用心。

唯一知道多炮塔神教理論的楊威理則更加不介意。

路遠提出的理念太過超前。目前主流海軍已經能夠建造雙聯裝大口徑艦炮,但是距離裝備三聯裝、四聯裝大口徑艦炮似乎還很遙遠。多聯裝火炮擊發時齊射和彈道散佈問題,三聯裝和四聯裝佔用空間帶來的防護問題都是大麻煩。

另外這個理念太過依賴國力了,高強度的炮管,包括儲存、搬運、裝填系統在內的炮塔機構,再加上防護裝甲的配套整合,哪一樣都不便宜。

除了利國,這種吞金獸沒幾個國家玩得起。

報紙上乾貨滿滿的多炮塔神教理論一出,誰與爭鋒。

什麼是多炮塔神教理論?

它是指以複數炮塔作為主要戰鬥力的戰術思路,其核心教義就是多鉚蒸剛(多炮塔,鉚接裝甲,蒸汽動力,剛性懸掛,最後一條其實可以劃掉),這個教派信奉多就是美,大就是好。

放下報紙的利國紳士們震驚了。

作為島國,他們天然就是海軍大國,尤其他們的世界霸主地位是建立在海軍無敵的基礎上。這個國家所有國民都對海軍傾注了極大的關注,他們不僅自己懂海軍,還非常支援海軍。

不需要海軍部做出反應,見多識廣的利國人已經準備將單裝火炮塞進新式抽水馬桶沖走,就算雙聯裝火炮也只是勉強達到及格線。他們開始暢想三聯裝甚至四聯裝的火炮出現的那一天,幻想在一艘軍艦上裝上大口徑多聯裝主炮,那密密麻麻的炮管子豎起來該有多麼的威風。

多炮塔神教理論祭天的後果就是全重型火炮戰列艦,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無畏艦提前出現了……

多年以後,利國人在他們第一艘無畏艦阿金庫爾號上一口氣裝上了七座炮塔,此舉空前絕後,被神教徒封為聖物。

時局艱難的露國人砸鍋賣鐵,將他們的第一艘無畏艦諾夫哥羅德號差點造成了圓盤子的形狀,醜的天怒人怨,還一口氣裝了六門305毫米的雙聯裝大口徑主炮。

東岸人那時候號稱最弱的列強,沒能力在第一款無畏艦上實現多炮塔的夢想,青銅倔強的他們硬是拖到第二款無畏艦經費到位,然後義無反顧的建造了扶桑級戰列艦,同樣裝備了六門305毫米的雙聯裝大口徑主炮。

一番操練後,他們齊齊宣佈多炮塔神教理論破產。

不過這都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在新曆897年這個時間點,所有人都對多炮塔神教理論深信不疑讚不絕口。

能想出這麼美妙的理論,這是個天才。對利國人能毫不藏私,這又是怎樣的國際主義情懷。利國人民迫切想看到關於這位具有國際主義情懷的天才任何資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利國人民所想就是利國所有報社筆頭對準方向,可是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都沒能採訪到路遠,以至於整個利國的報紙都在問路遠去哪兒了。

大英駐利國公使林宗鳴這段時間很風光。作為一個沒落的帝國駐外公使,林宗鳴這些年受了很多氣。國內不知情的人罵他賤骨頭,站不直說話不硬氣,國外同行罵他活的像是剛出土的活化石,無法溝通。

有時候他都想追隨帝國前外事大臣顧明臣腳步直接去了……還好同僚許景澄制止了他。

前段時間,帝國海軍部拜託關係良好的許景澄公使給他打招呼,讓他林宗鳴協助一個叫路遠的海軍留學生給利國朝野做公關,給兩國海軍部老死不相往來的關係破冰,改善利國上下對大英的偏見,暗中阻撓利國與東岸人簽訂盟約。

林宗鳴自然是答應……個屁!一個才十五歲毛頭小子,他能公關誰,他能改善什麼,他又能阻撓到哪裡?

得知訊息的那一天,林宗鳴把自己關在公使館的辦公室內,痛罵外事大臣、海軍部的匹夫、還有那個不知道誰家愛出風頭的紈絝子弟足足一個多鐘頭。後來得知海軍留學生和接艦官兵已經抵達利國東北部的紐卡所,他乾脆當起了聾子和啞巴,裝作不知道,直到路遠他們離開利國都沒想過主動聯絡。

然後故事戲劇性的反轉了。

起初從事外交工作十來年的林宗鳴怎麼也不能理解,甚至一度懷疑自己太廢物加飯桶,直到看到報紙上說路遠十二歲就能創辦《海鏡報》,並且能把報紙辦到大英第二的水平,這才反應過來。

不是自己太廢物,而是路遠天生就是搞外交的料。

林宗鳴拼命的給國內的外事大臣拍電報,向國內傳遞局面大好的訊息,唆使自己的上司主動去海軍部……挖人。又隨便尋個理由派人給在普國的海軍留學生報信,順便夾帶私信通知路遠快些回來搞公關。

八月十六日,路遠乘坐豐順號輪船來到利國首都。

沒人知道紐卡所的《泰恩河報》,八卦小報《每日電訊報》、《筆筆澀報》對大英海軍、對自己的抹黑文章其實是他自己花錢買的版面。

利國人的報紙或許會傲嬌不願意被收買吹捧大英海軍人,但是花錢讓他們反過來黑,自然是無往不利。海軍部給的公關費用,路遠公款消費起來豪爽的喪心病狂,效果也是一級棒!

至於後續的反轉依然是路遠搞的鬼。他拜託軍校教官肖恩和康納在利國的朋友——海軍軍械委員會成員傑米科上校就是康納教習的好友,將許多“隱秘資訊”一點一點放出去,欲揚先抑讓利國人對他的印象不斷改觀,最後賭比較感性和直率的老頭楊威理會主動跳出來,幫他釋放最後的迷魂藥。

名叫多炮塔神教理論的迷魂藥將整個利國迷得神魂顛倒,是時候完成海軍部給的第三項任務了!

路遠扶了扶自己的軍帽簷,快步走下港口的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