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軍旗飄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五章 無畏級戰列艦出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五章 無畏級戰列艦出爐

費舍爾也抽空參與了這場討論。

會議剛開始,利國海軍造船局懷特,著名造艦專家鄧恩就紛紛對路遠發難,說他們難以在合理的噸位下實現多炮塔神教。

路遠對此嗤之以鼻,他找來紙筆寥寥幾筆勾勒出一種他們從未見過的艦體構型,說道:“咱們來個背負式炮塔設計不就行了。”

所謂的背負式炮塔設計就是將同一甲板上第二次序主炮位置提高,安裝在墊高的炮臺上,第一次序的主炮仍安裝在甲板上,離遠了看就好像第一次序主炮揹著第二次序主炮,所以叫背負式炮塔設計。

“類似於北美建造的奇爾沙治級鐵甲艦?”費舍爾第一時間想到了北美國奇爾沙治級類似於生日蛋糕一般的炮座設計——每個炮座均有兩層火炮,底層是一級火炮,頂層是稍小一圈的二級火炮。

路遠給出的炮塔佈置方案讓他們眼前一亮,而且比北美奇爾沙治級那種雙層佈置要更科學。

懷特簡單計算後認為如果只安裝五座雙聯裝主炮塔,或者在艦體中部兩舷以並列或者斜角的方式各安裝一座炮塔,合計安裝六座主炮塔,安裝完全可以將戰列艦的噸位壓縮在兩萬噸左右,具體情況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

這時候,利國海軍部第一海務大臣費舍爾提出他的疑問:如何確保背負式炮塔設計,一高一低兩座主炮開火時不會相互干擾。

路遠給的解釋很簡單,既然北美奇爾沙治級鐵甲艦服役期間並未傳出一級主炮和二級主炮開火相互干擾的傳聞,應該不會有問題。如果利國海軍實在不放心,等大英兩艘多炮塔神教戰列艦造好以後,完全可以贊助幾發炮彈測試一番。

利國人這才想到他們設計的這款多炮塔神教戰列艦是利國練手之作,徹底放心。

多炮塔神教戰列艦第一個方案很快出爐——七炮塔戰列艦。

利國設計師們喪心病狂的在長艏樓船型上塞上了七座炮塔,艦艏背負式兩座,舯部兩舷縱列佈置兩座,第二根煙囪和後主桅之間佈置一座炮塔,利用長艏樓與尾甲板的高度差各安裝一座炮塔。動力方面採用最新式的蒸汽輪機、水管鍋爐,最大航速21節,排水量達到兩萬一千噸,造價1200萬金鎊一艘。

路遠欣然接受……是不可能的。

作為多炮塔神教教主,路遠沒有打自己的臉,給的理由很充分——經費不足。

等路遠回絕利國造船廠第一版方案,躲在旁邊一言不發的大英購艦考察團同僚們眼神終於和善起來。

原來在這裡等著利國人呢。

利國不可能貼錢給大英海軍造艦,設計師們只能熬夜修改圖紙。

要省錢的話,先砍掉兩座主炮,削弱副炮配置,再減少艦體長度壓縮總噸位減少水線裝甲帶面積。

一番操作後,多炮塔神教戰列艦縮水為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六座主炮塔前甲板一座,後甲板背負式兩座,艦體中部兩舷各一座,採用斜角佈置,這樣能夠保證戰列艦能在正向使用六門主炮,側向在十分有限的角度內也能集齊十門主炮。

這次利國設計師們將戰艦的排水量控制在一萬九千噸左右,最大航速20節,造價大概在950萬金鎊一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路遠搖搖頭,因為舯部甲板上桅杆、通風管等雜物的阻擋,兩座炮塔即使斜角佈置實也很難向同一方向射擊,而且經費還是不夠。

利國設計師倒吸冷氣,只能苦笑著繼續熬夜爆肝畫圖紙。

還要省錢的話,火力方面乾脆將舯部兩座炮塔全部砍掉,副炮方面統一採用相對比較便宜的76毫米速射炮,另外搭配一些機關炮。動力方面將最先進的蒸汽輪機降檔為往復式蒸汽機,另外減少兩座水管鍋爐,使得航速再次降到19節,防護力方面將水線主裝甲帶、上部裝甲帶、炮座裝甲厚度再次縮減,又壓縮煤倉空間,減少載煤量,削弱續航能力。

在路遠的要求下,設計師又砍掉無用的水下撞角設計,取消包括水下魚雷發射管在內的所有魚雷裝置,稍微降低幹舷高度,並使用抗浪效能更好的飛剪艏。

這一番操作下來,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又縮水為前世的袖珍無畏艦。炮塔佈局前後甲板各兩座,排水量降到了一萬六千噸,單艦造價終於降到650萬金鎊。

想想東岸海軍訂購的三笠號戰列艦單艦造價550萬金鎊,利國人開出的價格真的已經很“良心”,而且效能也不算太差。一萬六千噸的標準排水量差不多已經壓縮到極致,雖然超過閩河造船廠新船塢的設計指標,但是讓軍艦保持輕載狀態也勉強夠用。

就這樣,大英帝國全重型火炮戰列艦終於定型。

船型設計上,這款新式戰列艦採用飛剪艏和長艏樓船型,具備相對較好的適航性和相對不錯的船員居住環境,艦長達到了139.9米,艦寬24.5米,吃水7.5米,標準排水量16000噸。

動力方面,安裝了兩座往復式蒸汽輪機和二十座水管鍋爐,最大航速19節,續航力很差,僅有5500海里/10節。

火力方面,裝備四座雙聯裝305毫米45倍徑主炮,該炮塔可以左右轉動150度,炮管能在仰角15度、俯角5度之間上下移動並正常供彈,386公斤重的炮彈在極限狀態下能達到每40秒1發,實戰狀態下大約每分鐘1發。

這四座炮塔沿著艦體中軸線佈局,在前甲板採用背負式炮塔設計安裝兩座炮塔,後甲板利用長艏樓尾部和後甲板大概三米的高度差各安裝一座主炮。這樣能在左右兩舷方向使用八門主炮,是舊式戰列艦的兩倍,艦艏艉方向也有四門,仍然是舊式戰列艦的兩倍。

副炮方面則統一裝備二十二門76毫米速射炮和一些機關炮,主要是用於輕型軍艦和速度較快的驅逐艦、魚雷艇。

防護方面,均採用克式硬化裝甲和重點防護理念,水線帶裝甲、延伸至上甲板炮壘的上部裝甲帶配合艦體內部的穹甲以及多層水平甲板,將前後甲板的炮塔下部、艦體中部動力艙區域集中保護起來,形成防護效能和抗沉效能較強的類似於裝甲盒的核心防護區域,而艦首和艦尾這樣非核心區域則直接取消厚重的裝甲。

按照這種設計理念,這款新式戰列艦水線主帶裝甲帶厚度為254毫米、上部裝甲帶厚度為203毫米,炮塔正面和炮座的裝甲厚度均為280毫米,司令塔裝甲厚度為305毫米。水平甲板採用多層佈置,厚度在90毫米左右,艦體內部沒入水線以下的穹甲與舷側裝甲形成的空間被當做煤倉,作為防護體系的一部分。

在艙室設計上,重視對水下魚雷的防禦,設定了魚雷防護縱向隔壁,由於取消水下魚雷發射裝置,在節約噸位和空間的同時也有利於加強整體強度。內部隔艙儘量小型化、水密化,提高水密結構增加浮力儲備,數量達到了300多間。

此外路遠吸收借鑑了許景澄在《全重炮型鐵甲艦考察小記》中提出的建議以及他透過前世正確答案倒推出來需要注意的地方,將初代炮術儀器盡數安裝了一遍:效能馬馬虎虎的測距儀,新曆902年發明的變距率盤,並由此延伸出來適合全艦齊射思路的射擊指揮所。

路遠認為隨著炮戰距離的延伸,為了提高命中率最好在艦體高處設定觀測和指揮設施,因此否決了利國設計師在司令塔上方增加觀測飛橋的建議,要求在這款新式戰列艦上使用比較新穎的三腳式艦桅,用於穩定支撐高處的射擊指揮所。

這些初代炮術儀器向射擊指揮所內的槍炮二副提供每個時刻測定的距離,結合變距率、發炮所用的時間以及蓋斯勒式機械彈道解算器,將解算出來的諸元傳遞給每座炮塔內的標針指示器上,由此實現比較原始的全艦齊射。

考慮到利國的測距儀效能較差,另外路遠還讓利國設計師針對主炮塔和射擊指揮所預留了改裝餘地,後期有更好的裝置出現後及時更換加裝。

另外這款新式戰列艦安裝了最新的無線電報機,增強情報接受能力和指揮能力。

經路遠電報請示,威敏宮同意訂購這兩艘縮水版的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小皇帝不顧朝臣們的極力反對,將這兩艘象徵著帝國海軍重新崛起的戰列艦再次命名為無畏號和君權號。

因為這是全世界第一款全重型火炮戰列艦,首艦又叫無畏號,再次之後建造的全重型火炮戰列艦或者說多炮塔神教戰列艦又被統稱為無畏艦。

小皇帝無意中的舉動,讓前世大名鼎鼎的無畏艦名號再次響徹這一位面。

在簽訂購艦合同後,新曆904年6月,無畏號戰列艦在白石造船廠鋪設龍骨,次月中旬,君權號戰列艦開始動工建造。

由於兩艘無畏級戰列艦施工期間利國政府嚴格保密,再加上大英海軍的配合,外界普遍認為白石造船廠兩座船塢內相繼開工的只是東岸三笠號縮水版的戰列艦,直到兩艘戰列艦完成舾裝工程,由大英海軍在泰恩河口進行航海測試時,全世界才知道利國和大英帝國聯手憋出了一個王炸。

那時候,完成技術經驗積累的利國人重新撿起大英海軍無畏級戰列艦第一版方案,在借鑑無畏級重點防護理念、背負式炮塔設計後開工建造了前無古人,可能也後無來者的七炮塔神教聖物——阿金庫爾號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