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軍旗飄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四章 後東露戰爭時代的格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四章 後東露戰爭時代的格局

其實不是利國人不想掙這筆錢,而是出於海洋霸主應有的警惕。

當年路遠為了防止西方海軍強國以其強大的設計能力和工業底蘊搶先造出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影響後續計劃,將全重型火炮戰列艦這個概念包裝升級,以多炮塔神教理論示人。

西方那一票海軍強國就這麼被路遠帶偏了。他們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船型,火力和動力佈置,完善圖紙設計工作,建造船體模型進行測試,然後尷尬的發現以當時的技術水平無法建造多炮塔神教戰列艦。

不過造艦技術日新月異。

裝甲方面,制鐵和制鋼工業發展使得哈式和克式硬化裝甲先後出現,尤其是克式裝甲達到了1.2倍哈式硬化裝甲,2.3倍複合裝甲,2.5倍鐵甲的防護水平,因此軍艦裝甲可以大幅度減小厚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動力方面,往復式蒸汽機和逐漸取代圓形鍋爐的水管鍋爐讓排水量較大的戰列艦航速可以達到18節甚至19節的水平。新曆898年,利國在一艘小型軍艦上使用新式的蒸汽輪機,取得令人震驚的37節航速。

火炮方面,身管倍徑、射程、射速都在提升。以利國305毫米口徑主炮為例,其身管倍徑從最初的25倍徑和35倍徑到新曆899年的40倍徑再到剛剛研製的45倍徑,炮口初速越來越高,射程也越來越遠。裝填裝置也在不斷進步,目前達到全向裝填的水平,使得射速從以前的每五分鐘1發提升到每分鐘1發的水平。

隨著造艦技術的發展,深受路遠多炮塔神教理論影響的北美國和意呆利艦船設計師分別提出了一種設想。

北美設計師認為現在開工建造多炮塔神教戰列艦技術還不成熟,可以先建造一款採用八門火炮的縮水版多炮塔神教戰列艦過渡。可惜北美國軍艦設計能力薄弱,無法解決炮塔下部空間和動力區域佈局問題,再加上經濟危機和相對一般的工業基礎,最終放棄了這個思路。

意呆利設計師更是腦洞大開,認為以現在的炮彈效能,戰列艦防護能力無關緊要。為了實現多炮塔神教可以放棄防護節約噸位,儘管在艦體上安裝大口徑主炮就是。由於這個思路過於奔放,被意呆利海軍部門否決。

連一流墊底的海軍強國北美和意呆利都對多炮塔神教戰列艦做出一定程度的探索,作為海洋霸主的利國對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追求毋庸置疑。

路遠的老朋友,新曆902年晉升為利國海軍部第二海務大臣的費舍爾上任後做了三件大事,首先是頂著極大的傳統壓力,打破一般軍官和輪機軍官之間的階級隔閡,提升了後者的地位。

作為大英海軍部直屬參謀官的路遠得知訊息後,扯著利國海軍的大旗說服了海軍大臣鄭詩濤,同樣在大英海軍內部實行軍制改革。

費舍爾隨後建立了一個“費舍爾幫”,籠絡了一批精力充沛思想開放且能力極強的利國軍官,後來擔任利國大艦隊司令的傑米科上校就是此幫核心成員之一。

路遠倒是沒有在大英海軍內部設立山頭做山大王的想法,可是許多年輕海軍軍官卻以少壯派自居,“擁立”路遠為領袖……

費舍爾最後在新曆902年牽頭成立了一個技術委員會,專門探討建造路遠設想中的多炮塔神教戰列艦設計方案。

按照路遠的設定,多炮塔神教戰列艦應當具有至少十門以上的大口徑主炮,儘可能的安裝在艦體中軸線上,發揮側舷火力的優勢。

這樣的話,採用三聯裝的主炮塔方案比較有利,僅僅四座炮塔就能集齊十二門主炮,可惜現在三聯裝技術還不夠成熟,無法解決炮彈散佈問題。

如果採用比較成熟雙聯裝炮塔佈局,為了在有限的艦體內安裝五座以上的主炮塔,主力艦的艦體將被迫拉長,而且設定在艦體中部的炮塔會嚴重影響動力裝置佈局,繼而形成炮塔增加、艦體拉長、噸位增加、動力裝置增加、防護區域擴大、噸位再次增加的惡性循環。

唯一比較可行的方案就是放棄中軸線佈局,將其中兩座炮塔以並列或者斜角的方式在船舷兩側佈局,這樣可能會損失兩門側向主炮,削弱側舷炮塔下部區域的防護能力(彈藥艙無法居中保護),不過設計難度會大大縮減。

費舍爾讓技術委員會技術官僚測算過,如果採用這種相對保守的佈局,想讓多炮塔神教戰列艦實現火力、航速和防護力的平衡就必須採用大量的新技術,排水量也會飆到兩萬噸以上,造價也會突破天際。

費舍爾心裡沒底,他曾經提議海軍先造一艘技術驗證艦用於驗證多炮塔神教戰列艦得失。各大造船廠都覺得以現在的技術條件開工風險太大,沒有多少興趣。

恰逢東岸海軍在東露戰爭之前追加打造三三艦隊,向利國購買兩艘戰列艦。

費舍爾試探性的提出為東岸建造一款縮水版的多炮塔神教戰列艦,設計排水量17000噸,安裝八門305毫米主炮,採用中心線配置炮塔。

東岸海軍省討論後同樣認為技術風險太大,而且造價太高,最後否決了這個方案。

後來東岸人曾自我陶醉說東岸差點率先開啟戰列艦的革新時代,自此以後對多炮塔神教戰列艦有了很深的執念。

東岸人不知道的是,即便他們沒有否決這個方案利國人也會反悔,正如此刻利國果斷拒絕大英海軍訂購多炮塔神教戰列艦——開什麼玩笑,利國以海軍立國,如果能造出這種神器自家艦隊不搶先裝備,憑什麼先給你大英帝國?

利國造船廠董事和股東們也紛紛表示,參考東岸海軍訂購的三笠號戰列艦性能指標,無論是升級還是縮減,他們想要幾艘利國就賣幾艘,打折也不是不可以。

利國的反應在路遠意料之中。

路遠無視代表團同僚們的勸阻,用自己相對一般的口才搭配清晰的思路、嚴謹的邏輯進行說服工作。

首先,東露戰爭的勝利方需要新的力量來制約。大英帝國有意擔任這個角色,但是利國總不能指望大英用一艘七千七百噸級的裝甲巡洋艦頂翻戰勝方那一票萬噸級戰列艦和大型裝甲巡洋艦吧。

所以國力相對貧弱的大英海軍需要戰列艦,尤其需要有質量優勢的戰列艦來平衡對手的數量優勢,扛起平衡遠東地區的重任。

其次,多炮塔神教理論並不是秘密,各國都在等待技術成熟打造這款戰列艦,也就是說誰先完成技術積累完成造艦工作誰就取得先機。

既然有大英海軍願意充當冤大頭嘗試建造多炮塔神教戰列艦,利國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練練手,然後再開工建造自用版本的。

最後,大英帝國是考慮到與利國海軍部的友誼才將這筆利潤豐厚的訂單交給利國造船廠,普國並不是沒有實力建造多炮塔神教戰列艦。

新曆900年以後,列強中的後起之秀普國經濟高速發展,揮舞著武器野心勃勃的尋找殖民地和工業品傾銷市場。普國海軍為此上馬規模龐大的造艦計劃,大有趕超利國海軍的意思,這讓利國朝野憂心忡忡。

利國人猜不到東露戰爭雙方會兩敗俱傷,也擔心大英帝國購艦考察團在利國碰壁後會直接向普國求助,讓普國完成技術積累大量建造新式戰列艦反超自己。

利國海軍之所以牢牢把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執行兩強標準(即利國海軍實力不應低於任何兩個海軍強國加起來的總和),主要是靠利國強大的國力和獻祭了他們可憐的陸軍。

如今利國經濟發展緩慢,再加上利國西南之角混血土著叛亂陸軍卻無力鎮壓,表明陸軍已經沒有多少可壓榨的空間,所以世界霸主在面對普國挑起來的軍備競賽多少有些力不從心。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普國搶先發展出來多炮塔神教戰列艦,利國海軍還在船臺上建造的戰列艦還未服役就已經過時,之前建造的大批舊式戰列艦也將成為沉重的負擔。

就火力而言,一艘多炮塔神教戰列艦是能夠挑戰兩艘甚至三艘舊式戰列艦的。更尷尬的是,在舊式戰列艦數量優勢變成劣勢後,利國只能跟普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比拼多炮塔神教戰列艦的數量和質量,他們還真不一定能拼得過財大氣粗的普國。

路遠這一番連哄帶騙加恐嚇迫使傲嬌的利國人冷靜下來,認真考慮大英帝國的購艦請求。

經利國政府討論以後,他們原則上同意為大英帝國建造兩艘多炮塔神教戰列艦,唯一的要求就是大英帝國必須配合利國進行戰略欺騙。

利國海軍準備豪賭一把,將國內各船臺上的舊式戰列艦建造工程全部放緩,後續造艦計劃取消。在完成大英海軍兩艘戰列艦訂單積累經驗後,他們會秘密開工建造新式戰列艦,利用時間差對普國以及其他海軍強國再次形成數量和質量優勢。

說服利國政府後,路團長被大英購艦考察團其他成員給孤立了。

路遠知道同僚們的心結,也不解釋,只是讓他們跟著自己前往造船廠,與利國設計師就大英訂購的兩艘多炮塔神教戰列艦技術指標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