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退隱江湖最新章節列表 > 雜20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雜20

江湖實則如其名,若把江湖比作湖,那江湖水有多深,定是沒有幾個人探過底的,幾乎沒人做得到。

組成江湖的是人,江湖人。

由此觀之,一個江湖人的故事一定不是全部如同擺在明面上的簡單,更多的是埋藏在深處,無人可探尋的故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

有一種惡人,叫做可憐人——席豹席熊。

第二卷才剛結束,我也才剛寫完兩兄弟的“故事”,因為他們不是所謂“正派”,也不是我的故事線中的“正派”。

所以他們死了,死的如同尋常人一般,只是多了些描寫,多了些過往,為了證道——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

想來,在那個江湖,若是將任何一人的少時經歷改寫成席豹席熊這種,算不上多妙,有多好,任誰在少時初懵懂時經歷人情冷暖,享受過一夜失去所有,心智再怎麼強大,也會悄然改變——相比之下,在成熟後所遇到的打擊,不過是打擊罷了,再怎樣,也不可能有少年成長時候的“改變”來得無聲無息和可怕。

寫完兩人的過往後,心頭一陣涼意——難道說,他們是該死的嗎?

是因為他們立於我筆下的主角徐七的對立面,所以就該死嗎?

可能是的。

我沒有交代更多有關席豹席熊的過去的故事,也沒有更多的筆墨其中,如果除去那一段有關他們少年時候的講述,他們的死,也將變得如圖另外三人一樣——簡單,冷漠。

像白紙一樣。

讓讀過的人回憶起來,不過是“路人”的角色,即使他們是導致徐七轉變的一個重要節點。

一本江湖,對於主角來說,特別是稚嫩雛兒的主角來說——善惡很重要。

江湖鋪設的暗線多得理不清我也說過,其中沒有“設定”“絕對的惡”,只有“不同的江湖人”,“不同的正惡之分”。

江湖不是一個人的江湖,每個人的江湖,都不同。

——*****——

蒼茫大地一劍盡挽破,何處繁華笙歌落。

……

我很想寫出這樣的意境,然而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文中有幾個人很明顯具有這樣的“潛力”。

一個是在第二卷五十一章(一刀)露過風頭的東瀛來者,風魔白帝——此時與書生相伴而行化名白玉京。

—天上白玉京,五樓十二城。—

—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在第二卷十二章左右出現的時候(寫這章的時候我正在縱橫,2015.11.15寫下了初稿),我想不出給“風魔白帝”找個什麼好名字(免得被打),恰好那時候正讀到古龍的《七種武器》的第一卷(我不按順序讀,七種武器的套路就是合集),《長生劍-孔雀翎》,翻開書頁的第一章,第一段,就是這首詩,和一個人——長生劍白玉京。

於是套用了這個名字。

迴歸正文,其一是白玉京,其二便是一人,至今沒有說過真名的一人——黑衣。

原本在第二卷終章作為蜀山道來者眾其一,在城外負責“把風”的任務,結果是被煩人的老道順路撞上,後來就莫名其妙成了老道的徒弟,跑路了。

第二卷,四十二章,磨劍。(自以為也是如同之前“一刀”章節一樣寫的很舒服的章節)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不如詩的本意,這趟江湖中,黑衣作為一個不下於主角徐七的,能改變天下棋局的“異子”,是不同尋常的。

十年,無論遇上何等狀況,即使將近十年之期,看著老道死在面前,他也不曾拔出這柄劍,這柄當屬“神器”的劍。

十年,磨礪的不是未曾出過鞘的劍,而是人,人心。

江湖人,黑衣當屬能一劍驚天下的。

更何況,我的江湖中還有“仙俠”的穿插。

——*****——

苦心僧的故事我也有所涉及,當今天下兩大——道與佛。

——道家求出世,尋長生。

於是我就有了寫一個僧人的想法:

——佛家需入世,濟世人。

誰也不是聖人,不過有人願意呆呆傻傻地當一個欲圖普渡眾人的僧人,那麼無論結局如,都不該是可笑的吧?

行僧:

拳頭大小的佛珠連串一起,珠上滿是傷痕。他就戴著這般可笑的佛鏈。

遊歷天下數十載,見遍塵世苦夢人,我願為人不為佛,只為世人解萬憂。

千呼萬罵,殺一人而救百人,殺我罷!

要成佛,便要先殺了她。

吹燈,孤望古佛,“汝能為吾解惑否?汝願為我解惑否?”

欲救之天下人,卻不能拯救自我,六根清淨何用?

寧願就此放下佛,只為這一遭塵世路不違心。

“佛陀何用,佛陀和何用?佛陀為蒼生,既然無能救蒼生,不如救自身!“

“人善被人欺,你這傻和尚咋就不開竅的!”

迴歸正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與其說這是一個封閉式的意境,不如說是極為開放的。

因為你無法肯定:當兩人走向不同路途之後,是否會有人回心轉意轉身選擇重來?

這樣的結局,與伴隨著see you again的速8結局不同——兩輛車,兩條路,這才是無法轉折。

……

以上似乎說了很多廢話,沒辦法,結語嘛,其一混字數和日更,其二,寫得更自然,才能寫出我真實的想法。

本來,那場瓢潑大雨,稀裡糊塗搭上線的兩人一路的故事,也不過是從“萍水相逢”到“患難與共”罷了。

雖然兩人都不會有與對方“患難與共”的想法。

軒馨兒是個大小姐,只可惜母親再嫁,即使身在府邸大院之中,她也再感受不到所謂的“親情”——除了母親。

母親的兄弟是幽州拂雲城城主,她被要求去往拂雲城紫凌府,在安排之下。

自然是在中途遇上了些么蛾子,才與同樣離家遠行的徐七恰好撞了個正著。

兩人的故事不過五章而已從第二章到第五章,加上中間的3.5章——總計也不過萬字。

第五章離別的結尾,是我自認為寫出意境的幾章之一,其餘的無論怎麼改總是顯得不倫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