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退隱江湖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章 太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一章 太平

亂世時,天下流傳過許多聖賢言,有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打消了不盡年少人苦讀詩書的興趣。不知出自何者,不知狂妄撇下此話者是某位聖賢、某個將軍,抑或是某個鄉野村夫。光是因這句渾然天成直指書生的銳劍,亂世時不知因此死了多少不該死的書生,亂世之前的大一統就曾有某位暴君成就了焚書且坑儒的潑天慘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話雖如此,世間若無書生,這九州亂世比之蠻荒地割土佔地為王的蠻子就沒有什麼差別了,更不用說會好到哪裡去。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擲乾坤。

當年燭山侯曾以此話評定亂世時某位文人,流傳至今,仍能為“文武雙全”的翩翩公子、紈絝子弟所津津樂道,心生嚮往。可惜當年亂世,那位被燭山侯高評的安天下之賢才,最終落了個圍城被分煮而食的下場。

京城。半個多月前的早朝,向來龍椅高坐打著哈欠過朝會的皇上破天荒下旨召見翰林院中某個傢伙入殿。翰林院出了黃凌雲為首的及幾位老而朽的大學士,在沒能有人有入殿上朝的身份,即使如此,那些個大學士也是在殿內文人行中後部分,除外黃凌雲能排到文人列第九位。那毫無名氣的翰林院傢伙自然是不屬於能入殿之一,只是在殿外的白玉石板上跪著的幾百京城官之一。由於在殿外的排列並不是按照地位高低,三省中人、六部中人,以及殿內某些三品二品文武官的後輩子弟能搶佔到最靠近殿的半圈位置,翰林院這種腐朽不出人才的破地方,裡頭的傢伙自然都是些沒有高門地位的傢伙,多是被排擠到最外圈地方的。

被皇上當朝召見的沒名氣傢伙同樣屬於最外圈之一,當日的宦官正碰上嗓子啞了,也只能吩咐小太監們一個個問過去,早朝時候殿內殿外除了貂寺掌召權,其餘文武百官不許喧譁,歷來的規矩。光是找那個傢伙入殿就花去了一炷香時候,滿朝文武齊齊等候著那家夥入殿。等那年輕傢伙到了,眾人才略感驚異。

“朕准許你去六部任一就職尚書,你看如何?”皇上並不同臣子升遷需要啟奏稟明原由,既然是他的皇城他的天下,那麼他所做的任何事都無需解釋。當場文武譁然,六部的尚書一個個更是如若寒蟬,怕是以為皇上特意安排要替掉他們其中某人。更是有文官出列,跪地不起:

“皇上,不妥!”

“六部制度怎是一個外人能隨意任職的。”

“皇上,若是覺得下官不當職,也不能讓吏部就此執掌無序!”

“皇上,三思,三思啊。”

……

殿內其餘沒有嚷嚷的官員,少有冷眼旁觀這些個醜態的,多是驚羨或是眼紅那年輕人,出身尋常的書生卻受到皇上青睞,他們當中有些人的名字估計皇上還不曾知曉。殿內的官員無不是見慣了宦海浮沉,幾經煅練才能有幸在有生之年跪入這大殿之中,尚且絕大多數人都是半百垂暮之年,當今天下無戰事,也就沒有開國時常見年輕將領從邊關調任京城兵部吏部。入京就任兵部一二把手的武將,以及那巡城的禁軍統領,大多都是在邊關喝夠了西北風,幾十年如一日苦日子熬下來的老家夥。大殿之上少見有年輕面孔,數來數去也都至少是三十而立的傢伙。

皇上一朝興起,總是要摘掉某些人的帽子,替上某些新鮮血液,六部清水衙門的幾位都是覺著自己的某些事情給錦衣衛挖了出來或是給同僚報發出來,讓皇上藉此由頭摘去一堆人的官帽子,也都一個個匍匐跪地不敢起。這年輕人最多不過二八歲數,自然是被老而成精的傢伙以為是專門針對他們所用的,不然任他才高八斗,如何能坐的好六部尚書之任?光是人際之間的打通,就不是一個年輕人能懂的手段。

朝會後,幾乎所有官員,無論是殿內殿外,或多或少打聽了年輕人的身份,竟只是翰林院黃凌雲手下的小小黃門郎,絕大多數人嗤笑之後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思旁觀,想知曉這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的下場。當殿拒絕皇上的旨意,雖說賣得那些六部老家夥舒心,可再怎樣,那些老家夥也不會對他報以桃李。拒絕皇上旨意,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就是老而成精的傢伙想耍耍心眼也得掂量掂量。若非痴傻之徒,那便是心神老練之輩,年輕人不像是二者之一。

“姓魏的苗子可惜了,原本得皇上青睞,若是坐穩了難執的部,到時候升遷三省歷練,說不得十年後就成了新首輔,這皇城上下有哪個敢不敬他?就黃凌雲出了名的見風使舵本事,肯定得把他當佛供著。現倒好,就算沒有宦臣來暗下旨意下絆子,滿朝那些老家夥動動手指就能叫那魏的年輕人不得好過,這之後不但淪為笑柄,還得被打壓的慘。哪天吏部的宋老頭不顧此情,就能把他拉下獄,隨便給個收受賄賂就能拉出去午門斬首……”

次日,京城官場巨震,猶如九天隕石落入潭中,激起萬丈水花。

首輔與中書令,尚書令左右僕射聯名上書,請設樞密使一職,執掌天下軍事政要。這不但抽去了兵部的權柄,就是連戶部、吏部、工部的職權都分去的不少的部分。皇上當場應允,再度召見那位被所有人不看好的不知死活的魏姓年輕人,再度問他是否願意就職,不過從“六部尚書任意職”變成了“中書少司、尚書少府、門下右祭酒以及樞密使,隨你選。”

姓魏的年輕人選了樞密使,當即成了兵部的頂頭上司,這樞密使一職,就是連三省的中書令、左右僕射、左右祭酒見了都是同位相居。

風雨欲來。

京城,翰林院。

一朝一夕,翰林院從人庭冷落到了門檻都快被踏破的地步,只可惜新任樞密使不出門待客,而那些個老的都能當皇帝的爺爺的傢伙個個喜笑顏開,與這個那個平日裡都不會高看自己一眼的傢伙們稱兄道弟,為自家後輩尋求仕途。黃凌雲對此也不與阻攔,只是冷眼旁觀。

安靜的庭院,安靜的書房內,書生坐在桌邊,愣愣發呆。

對於這些官海沉浮,他是沒有太大感觸的,就是一夜被萬人笑,一朝被眾人捧,他都覺得有些蠢。就跟當初有個初出江湖的傢伙豪氣萬丈地跟自己講:“江湖比起那官場什麼的,痛快的多。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不在乎勾心鬥角,只求一朝可仗劍斬盡不平事,一日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快哉,快哉。”

魏冉羽忽地笑了,後來他遇到的那名東瀛來的傢伙就比姓徐的厲害得多,要是姓徐的見到了必定死纏爛打求著教上一招兩式吧?記得聽白玉京說過,若是聽聞自己在京城混的不好,他必當提刀殺入宮門把他扛走。白玉京可算是東瀛的太子,與皇上見了一面他也不清楚說道了些什麼,他魏冉羽雖只是個書生,但他也知道,若真有那麼一日,他垂死關頭,無論在哪,白玉京和姓徐的都會找到他。

“或許吧。”他嘲笑自己把自己看得太重,已走入院子,望向北方。既然嶺北亂了,他知道,這天下要不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