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退隱江湖最新章節列表 > 【番外四】致大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番外四】致大聖

【番外】

【不是正文】

【且與小說無關】

【2015年大聖歸來上映後寫】

【作為2015新概念投稿文章,未達標】

假日空閒,看完了新上映的‘大聖歸來’。

當然不是在電影院裡享受視覺盛宴,而是在電腦上看的槍版,雖說是槍版,也是畫質不錯的槍版。

懷著憧憬看完了整部電影,效果尋常,沒有迪士尼的3D魅力,但充斥著是‘國風’——水墨。

簡直是副動態的水墨,不禁有些自豪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隨隨便便一樣拿出便能成為享譽全球的聖品。

有驚訝,有感動,有不解,還有分無奈。

說的是玄乎了,但若細細品讀接下來的陳述,便是能瞭解我所說的心情了。

刷著手機上的影評,被密密麻麻的五星好評給驚訝到了。的確,回想當年的大鬧天宮,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的產物。可以說震驚了當時的世界。

無他原因,只是真實的讚美。

上個世紀初,迪士尼開始了發展,一方是在遊離於二戰之外的發展,一方而是硝煙漫布戰火連天,千瘡百孔的的大地卻能在安定後短短的二十年間創造出這一部大鬧天宮。

連稱霸動畫界的迪士尼都嘖嘖稱奇。

或許是離題了,以上,為前記。

——————————

大概是被電影結尾模糊的大聖紅袍棍滅魔頭的場景燃起了一腔熱血,便是急匆匆地在書架上尋找著它。終於在染上了點點灰塵的角落,找到了它,耐著性子翻了起來。

這是老爸小時候買來的整套四大名著,翻的最多的不是水滸三國,更不是最不懂的紅樓夢。

而是激起了興趣的西遊記。

記得上回翻閱原著是在小學時候,現在這般講究速度的生活,幾乎不會有空靜下心來細讀小說,更不要說難懂晦澀的古言書。

開篇:

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次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神韻是有的,但是無法領會,只能跳了幾頁翻看後文。

於是直接找到了潑猴大鬧天宮的一幕,是在是心頭激盪。不像是現代翻拍的影視劇一般,由於牛魔王這種背了黑鍋的反派指導才打上天宮,而是孫悟空的放浪不羈性格所致,似乎與天上的神仙打架就是一舉手一抬頭的事,根本無需電影裡的絮絮叨叨才下定決心,更無須什麼前因後果。

大概唯獨可以扯上前因的就是蟠桃會不邀請它吧?

“展招旗,收衣服。”——於是乎,大鬧天宮了。

用著從龍王爺地方有借無還而來的定海神針,棒敲天神,戲耍天地。一場天兵天將與妖怪的打鬥,彷彿就變成了以一打千萬,無需險要地勢的輔助,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氣勢頭。

見第五回末的描寫,忍不住一笑,笑神靈無用:

那四大天王收兵罷戰,眾各報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獅象的,有拿住狼蟲狐駱的,更不曾捉著一個猴精。

反倒是疑惑起來:花果山的猴子猴孫並未參戰?可能是大聖嫌棄它們無用,或者是為了遵循當年的一句話:“何人敢擾我猴子猴孫?”——偏愛?

臆想罷了,不過也是很有可能哈。

再翻了幾十頁。

再說打白骨精被唐僧逐走,回了花果山,當年大鬧天宮時候的四萬七千群妖或死或走,竟然只剩老者小者千把的猴兒。花果山已是成了敗土?

皆是因為大聖被擒拿上界,神靈燒殺,妖心散亂。更是為的獵人之苦。

於是乎,惱恨無所發洩的它帶著猴群殺滅了‘千餘獵人’,想必它的心裡是痛苦過的吧?

由此觀之,它有妖性,似乎未曾從經典的六小齡童版本的西遊中看見這幕。

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裡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莊臺,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裡,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乾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這便是摘錄了一段取自於三打白骨精中的言語。

又是詫異於與影視劇中的不同了。

它雖孕育於天地,但與妖共生。

在影視劇中便是被描繪成了一個真誠善良的模樣,在六小齡童版的西遊中,三打白骨精的總是不由得讓人對唐僧和豬八戒的不識好歹升起憤憤不平之心,而演出了孫悟空本不該有的善。

反倒是看過的另一部西遊影視劇——西遊降魔篇中的矮小兇惡孫悟空貼近了真實形象。

就像有人說的“原著的猴子喜歡殺人”:這個概括了一切了。

按照觀音的原話,殺妖怪,是功績,不能算錯誤:“似你有無量神通,何苦打死許多草寇!草寇雖是不良,到底是個人身,不該打死,比那妖禽怪獸、鬼魅精魔不同。那個打死,是你的功績;這人身打死,還是你的不仁。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師父,據我公論,還是你的不善”。

剛被放出五行山的美猴王是暴躁的,即使是唐僧救了它出來,也不可能就此逆了它的想法,於是便有了西遊路的開始的狂躁模樣,甚至說,它是想殺唐僧的。

還有被人譴責的一回——將六個攔路搶劫的賊全打死。

世人皆喜爭其對錯,有人罵唐僧眼瞎,有人為它叫好。

說它錯的理由無非是人性本善,應當不殺。叫好的理由是殺了六人可以救那將來可能被六人殺的普通人。

正如佛門長論證的題目:

殺一人人救百人,願否?

殺百人而救一人,願否?

時至今日仍然無法為高僧所答出,人各有各的想法,何必要論個對錯?

它的做法也無需論個對錯,我認為,那一刻,是它的本心在指引著。

倒是可以說道說道它的‘惡’來處了:

是被壓五百年的痛楚?

是孤獨的折磨?

彷彿五百年的壓迫,並未給它帶來懺悔從善之心,而是讓本心純淨的它染上了妖性、魔性,以至於用一場西遊路,讓它見百態,才磨去這因五百年而生的惡。

再看看象徵新時代動漫作品的大聖歸來的開始,江流兒纏上大聖的時候,若是在真實的場景中,定是這般的:

——那行者回頭一個鬼臉,怪叫一聲,便將此童砸為肉醬。

便也不會存在這段美好的故事了。

它為靈石孕育,本應該證道天地。

若是當面問它,它大概會說:

——吾既生於天地,大道徘徊於我身側。

——何來叩拜天地?何來求救諸神?

或者一棒子朝我打來,待我癱倒後,自言自語道:“老孫被你惹得頭疼!”

它本性善,學藝後受到影響,依著本心,在自我的認知下鬧了天宮,打出了魔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被壓五百年塵心矇蔽,生出了對萬物疑惑。

過八十一難又迴歸本心。

我卻覺得,不是迴歸本心了。

當鬥戰勝佛再遊歷地府時,在奈何橋旁長長的隊伍中看見似曾相識的六人山賊,還能否說出一句:“俺老孫沒錯!”

它本代表的自由無拘,卻是被緊箍套住了,歷經磨難看遍世俗,終究練得了慈悲心,成就了悟空,成就了鬥戰聖佛,湮滅的是不羈的美猴王。

想必千百年後,世人只記得一個除惡天下的孫悟空了吧?

——————————

至終,自審,耳畔響著的是一曲戴奎的‘悟空’。

棒打諸神又如何!這天下便是容不得這般無羈的你啊!

——一襲朱袍,一隻長棍。

——我便立於天地間。

——任你千軍萬馬又如何?

——任你天地無垠又如何?

——我若早生五千年,開天闢地何不可!

與正文無關的番外。

不是為了混日更新。

是因為大聖,讓我相信我的江湖中,也會有那些不被束縛人。

江湖人,身不由己。

大聖,跳脫五行之外,卻依舊躲不過一隻金箍。

照理來說,一隻金箍是箍不住大聖的——箍住它的,究竟是什麼呢?

江湖,不是身不由己的,但是江湖中的人依舊為某些東西所困:情?義?忠?孝?

我的江湖,沒有身不由己。

江湖人,卻早已被某些東西困住了,掙脫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