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中州紀最新章節列表 > 269 臨海的城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69 臨海的城池

登海城的面積相當大,走了一個多小時,才抵達東城牆。

因為城牆的另一面是海水,所以牆下空出一大片開闊地,禁止建造任何設施。此位置原本是天烈大帝建造的船塢,城牆和地面以絕佳的防水材料澆築,海水一點兒滲不進來。如果建房子打地基,將破壞隔水層。

如今空地正好用來當增高城牆的施工場,無數的人和車在其中忙碌,熱火朝天。

東城牆高十多米,長五百米,兩側與山崖相連,各有一座角樓。

一千多年前這片海域是一個內灣,形狀像螃蟹,兩座山峰好比一對鉗子,互相對峙。因此海灣起名為“蟹鉗灣”,口小肚子大。

天烈大帝看中了這地方,修建造船廠。他從魔族得到許多神秘的技術,有一種特製材料,投入海水中迅速凝固,堅硬無比,並可防水。憑此在兩座山峰間築起了堤壩,安裝閘門,並以複雜的機械管道抽水。

後來的登州府東牆,便是在船塢的基礎上改造而成。事實上若非有船塢,城牆根本建不起來。

城池的形狀因而與大多數四四方方的城市不同,是東窄西寬的不規則四邊形。

在東牆下,堆起了八個斜土坡,大約三十度角,從地面延伸到牆頂。民夫們推著獨輪車,車上裝著石頭泥沙,向城牆上運輸。

青陽府客棧遇見的兩名商人沒講清楚,並非在內側加固牆體,而是建造了土坡,以便於將材料運送上牆。官方採取的是最普通策略,增高牆體。工人把巨大的石塊一層層壘起,從兩側的山崖開始,往中間合攏,目測新添的高度在十米以上。

當歸找到一個工頭模樣的人,打聽訊息:“請問師傅,知府大人在什麼地方?”

那人見當歸和夏無鹽氣度儼然,不敢怠慢,遙指左側的一條土坡回答:“半小時前他從那邊上城牆了,許是還在上面。”

當歸道謝,同夏無鹽走上土坡,來到城牆的頂端。

地面以花崗岩鋪就,石灰參雜骨膠勾縫,平坦光滑。前後寬二十米,另一面,海水在下方翻騰,距離雉堞僅五米。現在處於漲潮和落潮之間,最高潮的時刻,海水的高度還會增長,距城牆頂更近。

“喂,你們兩個幹什麼的?”

一名守衛士兵發現,有兩個行狀古怪的傢伙在探頭探腦,說工人不像工人,說官員不像官員,忙跑過來質問。

“在下何當歸,有事求見知府。”當歸說道。

士兵打量兩人幾眼,客氣問:“有拜帖嗎,敢問公子何處高就?同知府大人是舊相識?”

“沒有拜帖,一介布衣,與亦知府素未謀面。”

士兵登時惱了:“他娘的你耍我是吧,滾開!再不走老子抓你蹲牢房。”

當歸心平氣和地解釋:“前幾日有一位吳有虛老先生拜會過知府,你可知曉,我是他的晚輩,有急事欲聯絡……”

夏無鹽在旁聽了一番對話,幾乎笑破肚皮,這呆子果然是剛下山的雛兒。她板起臉,正待嚇唬士兵,一行穿官服的人走近。為首的兩人指指點點,派頭十足,後面幾名跟班點頭哈腰,另有四五名精壯的保鏢。

“亦貝藍!”夏無鹽高喊。

那夥人聞聲望過來,一個保鏢快步走上前,喝問道:“你們是什麼人?”

夏無鹽仰面朝天,冷淡而傲慢:“我們打峨嵋山來,找亦知府有點小事情。”

保鏢猜到是修道者,猶豫停步,回頭看長官。

兩名領頭的官員身穿不同式樣的官袍,一人三十歲左右,白麵無須,溫文爾雅,即登海的知府亦貝藍。另一人五十多歲,乾枯瘦小,長著一對精明的三角眼,乃是工部侍郎文景延。

海水上漲的威脅,半年前已報給朝廷。朝廷非常重視,派文景延來會同處理。文景延長年主持土木工程,經驗豐富,制定下加固增高東城牆的方案。朝廷透過後,開始施工,文景延任工程總指揮,亦貝藍負責後勤。

當歸怕夏無鹽冒充原道宗弟子亂說話,搶先走到兩個官員的面前,抱拳施禮:“請問哪位是亦貝藍知府?”

年輕官員答道:“在下就是。”

“前幾天有一位名叫吳有虛的老先生來找過你嗎?”

“沒有。”亦貝藍否認。

當歸一怔,又作補充說明:“他六十多歲年紀,留短鬚,中等身量,樣貌消瘦,有人看見你們一起到鄉下視察海嘯的災情。”

“前幾天去海邊只有我和幾個衙門裡的官員,並無外人,”亦貝藍說著,回頭問屬下,“你們看見過此模樣的人沒有?”

眾人皆回答不曾見到。

當歸糊塗了,這麼多人異口同聲,顯然不是在說假話,那麼就是兩名行商騙人。可與他們素不相識,騙自己來登海府走一趟,能有什麼好處?毫無意義的欺騙。

“抱歉,在下誤聽人言,打擾了——”

當歸話沒說完,遠方的天空中飛來一個黑影,轟隆擊在城牆上。無巧不巧,砸中一架吊車,碎片橫飛,滿滿的一筐石料掀落,將城牆下一名工人砸成了肉餅。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墜落物是直徑二十多釐米的鐵球,把花崗岩地面砸出一個不淺的坑,接著彈起來滾動,撞翻一連串物事。近處的工人紛紛躲避,遠處的人停下活計,狐疑張望。

沒等大家反應過來,高空中又出現黑影,是三個。它們急速墜落,越來越大,同先前一樣是鐵球。兩個鐵球砸在牆頂的空地上,一個鐵球飛躍城牆,掉進了開闊地。好在這次沒砸中人和物。

當歸向遠處望去,海面上十幾艘帆船一字排開,側舷對著登海城。那些船體態修長,船首突出翹起,船主體懸掛著三串巨大的方帆。它們的樣式有別於常見的平底運貨船。近海的貿易船寬大扁平,載貨多吃水淺,方頭方腦。

亦貝藍和其他本地人變了顏色,這叫三桅船,通常為戰艦。

“海盜來了?”一人詫異驚呼。

“不是,海盜沒有如此強大的艦隊。”另一人反駁。

在七大洋中,北海是最平靜最安全的一個,海盜較少見。原因是近海搶劫風險大收益小。星羅國遠洋船隊主要在楚江國的白水府停泊,不往北方來。在晉陽國近海航行的,只有本國和楚江國的小型貨船,價值有限。另外,晉陽國艦隊定期沿海岸線巡邏,保護航路通暢。

所以,北海上的海盜大部分為小型快帆船,三五成群,找落單的貨船下手,搶了就跑。攻打劫掠海邊的城市,根本沒那個實力。

十幾艘大型三桅船,可算是一支精銳的艦隊,絕非普通的海盜。在更遠的海平線上,還有一堆模糊的船影,距離太遠,看不出是同夥還是過路的貨船。

文景延猜測:“東海上有一夥海盜‘箭旗盟’,勢力很大,是不是他們跑過來了?”

一名幕僚說道:“我聽說箭旗盟的首領是一名修道者,頗有俠義之風,應不會共攻擊城市。”

“修道者當海盜,有這種事?”

眾人議論紛紛,亦貝藍外表文弱,卻甚是沉穩,不貿然發表意見。他思索片刻後,派士兵去左右的兩座鉗子山,聯絡炮兵。山上有炮臺,各駐紮著一營軍隊,負責海防。同時,他命一個手下到衛衙向王參將彙報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