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中州紀最新章節列表 > 272 火燒民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72 火燒民居

隨後幾天,當歸和夏無鹽經常到望海閣觀戰。

敵情已確定,是楚江國的艦隊。亦貝藍派出一些士兵,午夜時劃小船從另一側海岸出發,偵察那十幾艘帆船。對方發現後以箭雨暴射,偵察兵幾乎盡墨。僅一人撿到一根箭游回來,箭桿上雕刻著楚江國軍械司的徽標。

亦貝藍當即對全城宣佈,進行戰爭動員。

現在望海閣的一班人對夏無鹽和當歸熱情極了,當親爹親孃接待,萬一敵軍攻陷城池,全靠兩位仙長救命。

當歸頗感內疚,到時候夏無鹽拍拍屁股走了,這些人該多失望。他上來了呆氣,決定在城中駐留幾日,必要時搭救無辜的百姓。在史書上,城破後大屠殺屢見不鮮。

另一方面,他對戰爭很好奇,想要見識一番。

正如夏無鹽所料,楚江國艦隊發動了兩輪炮擊,將左右蟹鉗峰上的炮臺打啞了火。然後從遠處駛來二十餘條大船,同第一批戰艦會合。後到的是運兵艦,它們放下小船,載著士兵,划向兩邊的山崖。

如果楚江軍佔領蟹鉗峰,居高臨下,勢必對登海城造成莫大的威脅。

王參將急忙派兩哨人馬從南北門出城,緊急馳援。

小船抵達山崖下,楚江國士兵開始攀登。他們皆緊身裝束,背後插一把砍刀,無多餘之物。楚江國早有此計劃,士兵們經受過專門訓練,徒手攀爬陡峭的巖壁,動作敏捷。

山上的炮臺雖毀,炮兵大部分健在。他們射箭阻擊,怎奈人數過少加疏於訓練,沒命中幾人。最前面的十幾個楚江國士兵登上了崖頂,拔砍刀與炮兵戰在一處。下方的士兵繼續往上爬,後續的小船也在一艘艘逼近。

正當岌岌可危時,城內的守備軍終於趕到,將上崖的楚江國士兵全部殺死。

“藍腳鰹”旗艦上的指揮官用千里眼看到這一幕,下令吹響海螺,小船返航。

楚江軍受挫後,沒再攻擊山崖。暫時休戰了半小時,實行第二套戰術。

十幾艘炮艦緩緩行進,一直來到距東城牆一千米遠的地方,才停住。

登海府有二十幾門小炮,此刻全推上了城牆。王參將命令開炮,炮兵手忙腳亂地填彈、瞄準、開火,乒乒乓乓一陣亂響,幾十發炮彈先後射出。

然而全部放了空,落在海面上激起水柱,距離戰艦老遠。

承平日久,平日裡守備軍僅練練騎步兵,炮兵擱在一邊,基本上沒正經訓練。放炮時,有的甚至忘記了調整仰射角度。話說回來,這些小炮的鐵彈不足十釐米直徑,即使打中敵艦,也難以穿透防護板。

晉陽國炮兵的第二次填彈未來得及完成,敵方戰艦開始出擊。一瞬間,幾十道火光從甲板上竄起,划著弧線向城內墜落。

這是火箭,前端綁縛著浸透油脂的棉麻,後端附有一個陶瓶,內中裝滿了易燃物黑油。點燃棉麻,以機弩發射,火箭墜入敵方陣地後破碎,黑油被引燃濺射,可引發大火。此乃對付木頭營寨和建築物的利器,殺傷力極大。

楚江國戰艦發射的火箭沒瞄準城牆,越過上空,越過開闊地,朝民居而去。在近海的北側,是一大片下層平民居住區,房屋密集,人口擁擠。

亦貝藍見勢不妙,立刻下城牆,往內城跑。

三分之一的火箭偏離方向,落在大街上或開闊地,三分之二落入居民區。接二連三的爆炸聲響起,房屋中的居民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紛紛跑出來觀看。他們見火箭落下,碎片帶著火焰雨點般四濺,不由得茫然失措。

亦貝藍趕到現場,組織居民疏散。

但是談何容易,這一片區域有上千所住宅,近萬人。很多人不清楚危險,磨磨蹭蹭收拾家中的值錢物品,大包小包一大堆,甚至連養的雞鴨也試圖帶走。

戒嚴的士兵和巡捕已就位,每個路口每條街道都有人把守,亦貝藍令他們挨家挨戶催促,一律驅離,不準攜帶任何東西。

在忙亂中,第二波火箭到來。這回準確度高了許多,基本上命中民舍。屋頂上,院子裡,到處是火光閃耀。有人受了傷,被燒得哇哇叫。

眾居民這才害怕,慌不迭奔逃,狹窄的街道上一長串人流,擁擠不堪。亦貝藍和手下竭力維護秩序。

一波接一波的火箭連續攻擊,終於,不知燒著了什麼東西,一間房子燃起了大火。生活在此地皆為窮人,廉價劣質的房屋一座挨一座,特別緊密。一間燒著後,兩側的鄰居緊跟著起火,火勢迅速蔓延,一發不可收,大半居民區燒了起來。

情勢愈發亂了套,居民玩命往外跑,好幾十人被推到,踩踏而死。有些人還留在房子裡,沒及時逃離,活活燒死。

救火是不可能了。亦貝藍下令拆房子,在距離火場較遠的地方,把沒著火的房子拆掉,騰出一塊空地,以阻絕大火。

望海閣在南側,當歸坐在露臺上,將整個過程看在眼中。一開始他還能忍著不多管閒事,當大火燒起來時,再也坐不住了。

“我們過去救人。”當歸站起身,招呼夏無鹽。

夏無鹽穩如太華山:“我不去。另勸你三思而後行,少自找麻煩。”

當歸道:“只是救人而已,不算參與戰爭。那都是平民百姓,不是軍人,難道眼睜睜看著燒死?”

說罷不理夏無鹽,徑直飛往火場。夏無鹽注視他的身影,嘴角冷笑,心中破口大罵。

這傻瓜就是自己要輔佐的“天神之子”?婆婆媽媽的濫好人,不識大局,如何能像葛抱朴一般平定天下,斬魔立道。可別連累自己和門中數百名弟子跟著倒黴,最好劃清界限,各走各的路。就怕祭司們不答應,不如找機會偷偷幹掉他,一了百了,省卻將來的麻煩。

當歸趕到火場後,衝進尚未完全燃燒的房子,救出十幾個人。然後又推倒居民區最邊上的房屋,阻止火勢向周邊擴散。

由於缺乏工具,士兵和居民費了半天勁也沒能拆掉房子,而大火已接近,現場無法再停留。眾人撤退到一百米外,面對熊熊燃燒的火焰束手無策,街對面一排商鋪很快將受波及。

當歸拔出柴刀,召喚暗能量,施展土屬性法術“地刺術”。

法術加以了改良,原為攻擊性,從地下突出尖刺殺傷敵人,現減緩速度,增大面積。地面緩緩地隆起,站在遠處的人們感覺到腳下顫動,如同輕微的地震。居民區邊緣十多座房屋的地基被破壞,開始搖晃,傾斜。

以暗能量激發道術,比普通的真氣更有效率威力更大,要是擱從前,當歸無法使如此大面積的地形產生變化,充其量激發七八根尖刺。

房屋的晃動幅度越來越大,瓦片不斷墜落,樑柱漸次散架,終至倒塌。

當歸揮柴刀橫掃豎劈,強勁的力道轟擊,一邊將房屋的廢墟砸成碎塊,一邊推送到火場中。搶在大火燒過來之前,清理出三十米寬的隔離帶,大火被擋住。

一百米多米外的人群爆發歡呼聲,亦貝藍激動萬分,一溜小跑到當歸的跟前,連連感謝。之前因夏無鹽拒絕幫助,他頗存芥蒂。

火燃燒四五個小時後,漸漸熄滅,城市轉危為安。否則蔓延開,後果不堪設想,半座城將燒燬。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樣的話,登海府不攻自破。

嚴格來說,當歸抵抗楚江國艦隊的火攻,算是介入了戰爭。

當歸既為救人而欣慰,又有少許的惴惴不安。

關於修道者不得參與世俗政權的爭鬥,是一千多年前全體修道門派立下的公約。

天烈大帝被消滅後,新王國建立。其時反抗者聯盟中分成幾大勢力,有葛抱朴率領的義軍,有天道宗支援的舊王朝勢力,有地方門閥和大宗族的武裝。

名義上是統一王國,實際上在全國各地有多個諸侯獨立為政,互不統屬。

人性的貪婪難以壓制,數十年過去,幾大勢力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除了現實利益的衝突,還有領袖們的野心。老一輩人在時,因為有著共同對抗魔王的經歷和友誼,並深知戰爭的殘酷,尚能夠容忍。新一代首領掌權後,徹底拋開了顧忌。

大戰爆發,所有人捲入,不光國王和諸侯,修道者也插手,支援與己方關係密切的勢力。

戰爭持續了二十多年,死傷慘重,比同天烈大帝交戰損失的人更多,這簡直是諷刺。

到最後,東方大陸的人口銳減了三分之二,資源亦消耗殆盡,社會面臨崩潰。

修道界率先反省,不能再這樣下去。天道宗掌教發出倡議,修道者全部退出戰爭,讓世俗的王侯們自己解決。

一呼百應,當時全天下修道門派共三百二十七家,在瀛臺島召開大會,透過決議。自即日起任何修道者不得參與世俗間的戰爭,否則便是修道界公敵,人人得而誅之。

在島上樹立起一塊石碑,紀念此決議,每一個門派的掌教簽下名字,以法術銘刻在碑上。

從此,不參與世俗政治成為修道界的鐵律,即使再狂妄不羈、兇惡無底線的人,也不違背。

這規則並非天衣無縫,其中頗多商榷處。強盜搶劫個人,修道者見義勇為當然沒問題,但若是搶劫城市,自立為王,算不算戰爭?像當歸現在所做的,防止大火燒燬城市,可以說是搭救百姓,也可以認為是協助登海府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