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我可能是個假道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3章 面如傅粉一般同(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3章 面如傅粉一般同(3)

安史之亂結束之後,李唐的亂局卻是一時不曾平息下來。先有兩位皇帝前後殯天,隨後便是吐蕃大軍攻佔都城長安的醜事,李豫這個皇帝,做起來卻也不是十分輕鬆,這下總算是明白了守業之艱難,成日裡也是殫精竭慮。

李唐一朝,由始至終面對的困難,並非外憂,而是內患。開國之初,李唐便有玄武門之變的兄弟相殘,父子相逼;高宗治世,更有外戚干政,直接導致了武瞾登基,女帝臨朝;到得玄宗之時,更是黨爭不斷,將相不和,引發安史之亂,禍亂天下蒼生,唱衰李唐國運。

到得李豫時候,之前留下的諸多問題都是一一顯現出來,天下初初平定之後,當年全力支持他坐上皇位的一眾宦官都是得了不小的權柄,卻是在朝中有了極大的權勢,一時間逼得文臣武將都不得不退讓三分,又是叫李唐陷入了一個新的艱難困局。

因著朝中一片混亂,朝外的回鶻和吐蕃又是虎視眈眈,李豫區區一個凡人,驟然坐上帝位,卻是難以運轉周全,每日在文臣和宦官的爭執之中頭昏腦脹,到得後宮中又難以擺脫一眾臣妾的糾纏,因著前有馬嵬坡之變,有後李輔國誅殺張皇後的亂局,竟是叫李豫一時間對女色生出了莫名的畏懼之心,一時潛心研究佛法,希望尋求精神上的寄託。

天子之意,便是萬民之心,皇帝信佛,天下便也掀起了一場對佛門的崇拜。一時間,李唐舉國上下,大興佛寺,供養高僧,聽經學法,香菸繚繞不斷。佛門在此番大勢之中,得到了不少好處,兌現了當日道門逆轉天數,破滅李唐氣數之時的承諾,迎來了在中原大地上的再一次振興。

當日一眾道門高手,齊聚終南山佈下周天星宿大陣,逆轉星辰,改變天下氣數之事,沒有受到佛門的干涉,便是因為有這一番承諾在此。道門強橫無比,教宗高人百餘人不止,卻也不能夠在天下一言九鼎,始終還受到佛門和外道的牽制。當時陳老道並未證就天仙,一切都只不過是商量著操作,也只有拉攏了佛門,才能叫一眾高人作法之時心無旁騖,能夠順利完成顛覆李唐強權之事。

此事牽涉重大,佛門本身其實也身陷其中,要是李唐國運昌盛三百載,只怕後世劫數就要叫兩教都吃不消。只是一眾和尚因著習慣了多災多難,雖是對將要到來的大劫心懷畏懼,卻也沒有道門這麼強烈的想法。加上李唐自則天武瞾皇帝之後,對佛門的待遇一直很好,冒著破滅李唐國運的風險來規避即將到來的劫數,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誠如陳老道對望舒所說的那一句話,“天意難違”,只有真正參與過,執行過對抗天數的陳老道和道門一眾高人,才知道此事的艱難之處,遠遠不是望舒證得絕對唯一之後便能做到的。雖然在本質上,望舒與上主已經有些相似,和實際的能力差距,卻是不可道計,不能相比的。

無論如何,李唐在經過一番戰亂之後,國力已經開始下降,國勢衰微,作為收拾這一堆爛攤子的李豫,自然就要面對諸多困難。

然而滿朝文武忙著傾軋同僚,誦經禮佛的時候,卻是忽略了他們的這一位新皇帝,原本不是一個庸庸碌碌的無為之人。

在先皇李亨去世前後,李豫與張皇後一支出現了矛盾,在繼承大統的人選上有了分歧。李亨病重之時,張皇後與一眾文臣合謀,企圖顛覆大權,卻是李豫一方識破,由程元振率軍攻入皇宮,擒拿了一眾反叛人等,張皇後本人則是沒宦官李輔國殺死。

因著有保玩護駕的大功,那宦官李輔國一時存了狂妄自大,欺君罔上的不臣之心,竟有越俎代庖之嫌,想要一攬大權,架空李豫。李豫嘴上尊重,稱其為“尚父”,處處忍讓尊敬,背後卻是有了算計,著人將其暗中誅殺,直接了斷了即位之初的一場亂局。

隨後幾年,李豫一方面大力弘揚佛法,傳播佛家信仰,以六道輪迴之說,因果報應之事來安撫飽經戰亂的民間百姓,一方面提出了不少新政,全力推行,改革鹽稅漕運,在很大程度上削減了朝廷內耗,增加了稅收收入,充盈國庫,使得李唐在近十年的戰亂之後,終於有了一個修養生息的機會。

銀錢上的新政執行,軍政上李豫也不曾放鬆。因著前有安史之亂,後又吐蕃攻城,李豫不得不啟用了前朝李亨時期的大將郭子儀,賜予其丹書鐵券,封其候世襲罔替,在給足了郭氏一門榮光的同時,也藉助了郭子儀的用兵之道,蕩平叛臣僕固懷恩叛亂,離間吐蕃和回鶻之間的關係,驅虎吞狼,借力打力,將吐蕃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挽回了先前吐蕃攻佔王城的天威。

自李豫繼位起,近十年的時間之中,李唐內部的部分矛盾得以安撫平息,黎民百姓也著實過了幾年太平日子。李唐自安史之亂後的困頓局面,似乎即將得到緩和,喘過一口氣來。

然而天數昭彰,道門一眾高人聯手作下的法事,又怎會這般容易便被李唐對抗打破?李豫雖是胸懷大志,也頗有些治國的手段,奈何大勢所在,李唐氣數將絕。朝政內外的諸多弊端,卻不是區區一個不太昏庸的皇帝所能一力解決的。

自李豫登基之日起,朝中的宦官內侍和文武大臣之間的鬥爭便是不斷,雖也有不少英明勇武的文官武將輔佐在李豫身旁,奈何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卻是眾人都在心裡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尋常一份詔書,想要貫徹下去,也要殫精竭慮,協調多方利益,才能保證其施行順利,卻是著實耗費精神。

再加上國都長安城兩次被異族佔領,李唐的國運事實上已經受到了巨大的損傷,人王帝主居於國都皇城之中,卻是時時刻刻受到這國運衰敗的折磨,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精神稍稍放鬆,就似乎看見李唐幾任皇帝的英靈遊蕩在眼前,催促著自己全心撲在政事上,卻是一時一刻也不能懈怠半分。

天家九五至尊的寶座,從來都是擔著莫大的因果,再加上李豫如今這般情況,卻是說說他一個凡俗,就是陳老道這等天仙來坐,時間長了也是承受不住的。

大曆十四年五月初二,李豫一時突發疾病病倒。此病來如山崩,一時叫他失去了處理國政的能力,不得不躲在宮中修養。然而十年的人王帝主之位,已經熬幹了李豫的全身精血意志,叫他整個人只如空殼一般,已是虛不受補,藥石無效,縱有仙丹入口,能不能吞得下去也要兩談。

十幾天裡,李豫的疾病愈發嚴重,幾乎已經無法開口說話,日日夜夜只覺得心悸難安,每一日靠著藥石也只能睡上一兩個時辰,其餘時候都是介於昏迷與清醒之中,周身火熱疼痛,又覺身處冰窟,似有鋼鞭抽打,又似受萬蟻啃噬,叫他晝夜呻吟,痛苦不堪。

到得五月廿日,李豫自覺神志恍惚,隱約中竟是魂魄飄忽離開身體,站在龍榻之前,凝視著自己已經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身子。自知時日無多,壽盡只在今日的李豫一時驚醒,竟是比起往日來倒要精神幾分,一時喚來文武大臣,口述詔書,著皇太子行監國之權,卻是已經有了傳承託孤的意思。

當天夜裡,李豫在大明宮紫宸殿內駕崩,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一十七載,是為代宗皇帝。

李豫駕崩之後,皇長子李適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皇位。而在其繼位之初,便降下了一系列新政,改革了李唐內部的諸多弊端,又是大力懲處了宦官干政的現象,將之前的亂局一掃而空,轉而清明。

而先前李豫在位的時候,李唐的軍事力量已經開始重振,到得李適時候,這一支大軍已經恢復了幾分先前李唐盛世之時的氣勢,威猛無匹,一時間叫吐蕃和回鶻都有些忌憚,倒是迎來了近數十年來罕見的平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然而這平靜並未存續多久,當年十月,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和南詔國主閣羅鳳不知為何,竟是聯軍二十萬,朝著李唐攻來,打算重現當年代宗皇帝李豫繼位之初的局面,乘著李唐大局未定,搶前動手,侵吞西南一帶的土地,擴大自己的版圖。

當年李豫繼位,吐蕃赤松德贊派兵攻佔李唐河西走廊,侵吞領土眾多。閣羅鳳因著受靈均老道的指點,未曾大力參與此事,不過提供了一些後勤,用以維持南詔和吐蕃之間的結盟關係。後來李唐局勢變化,閣羅鳳與靈均老道之間出現了些許嫌隙,倒是叫他心中暗暗後悔,痛悔自己錯失了擴大南詔版圖的最佳時機。

時隔十七年,李唐再一次迎來皇權交替,政局動盪。這一次,閣羅鳳再也不能隱忍吃虧,主動聯合了赤松德贊,發兵朝著李唐川蜀一帶攻去,想要從此事之中分一杯羹。

時隔十七年,拖動城主、南詔副君鳳伽異又一次穿上了戰袍,拿起了寶劍,準備為南詔而戰,為父皇而戰。

時隔十七年,望舒再一次走出三清觀,仰望星空,觀瞧星圖,一時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