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青衫無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五章 胸懷錦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五章 胸懷錦繡

諸葛淵對趙謙的回答頗為滿意,點頭道:“你只言其一,未言其二。”

趙謙道:“其二為何?”

諸葛淵道:“拓跋燾曾叮囑崔浩,寫國史一定要據實而錄。但拓跋氏的醜聞,違背天理人倫,又豈能讓外人所聞?三十六年前,鄧淵著寫《代記》,依實而載,揭露了拓跋氏舊惡,結果被拓跋珪殺死。崔司徒清高桀驁,不屑做偽,自會步鄧淵後塵。以崔司徒之才,十年便能完成。而國史完成之日,便是崔司徒殞命之時。”

趙謙道:“那崔司徒為何還要執意這麼做?”

諸葛淵道:“周道衰微,孔子作《春秋》。漢道衰微,崔浩修國史。他們所為,皆是為了華夏道統的傳承,置自身安危於不顧,這便是儒家風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趙謙道:“陛下雖叮囑崔司徒實事求是,但實際上是暗示他曲筆隱晦,不過以崔司徒剛正的性情,定會依實而錄,而拓跋氏的醜聞一旦公之於眾,太子定會以此為由,聯合朝中勳貴,致崔司徒於死地。”

諸葛淵道:“八年前,崔司徒大整流品,明辨姓族,早已得罪整個皇室貴族,之所以現在仍安然無恙,全賴拓跋燾袒護,而皇室醜聞一旦洩露,拓跋燾是非殺他不可了。”

趙謙道:“崔司徒算無遺策,對於朝中名利之爭甚是清楚,為何不加以收斂,還要和整個朝堂作對?”

諸葛淵道:“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天下,這正是崔司徒最為可貴之處。”

趙謙道:“《論語》有云:‘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崔司徒身為儒者,又為何逆天而行?”

諸葛淵道:“崔司徒拜寇天師為師,而道教有言:‘我命在我不在天。’估計他是受道教思想影響吧。唉!崔司徒身居高位以來,努力恢復北方文明,才使北方似你這般的少年才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可惜這一切,十年之後便會戛然而止。”

趙謙思忖:“十年?十年之後,我頂多成為一流高手,要想救崔司徒,絕無可能。”

諸葛淵見其深思,便掏出一封信,遞給趙謙道:“崔司徒曾派人送信給你,據我猜測,崔司徒應該在信中言明,等你傷好之後,前往平城,他會給你安排合適去處。但我自作主張,讓高忱給崔司徒回信,說我會替你安排去處,讓其不必擔心。”

趙謙開啟信封,見信中所寫和諸葛淵所猜大致相同,信中也寫了一些翰墨門解散的原由,但都是一些似是而非、冠冕堂皇的藉口,並未涉及本質。

趙謙心中感慨萬千,思緒亂飛。他自在翰墨門長大,無親無故,猛然間聽聞翰墨門解散,頓時一陣失落,感覺天地茫茫,不知何處是自己的容身之所。

諸葛淵見趙謙神色黯然,猜出其心中所想,知道其外柔內剛,表面謙和,心中自有乾坤,也不多言,讓其靜心思考。

諸葛清嵐見父親閉口不言,便對趙謙言道:“趙少俠,你可以留在這裡,無需見外。”

趙謙搖頭道:“我已在此叨擾數月,又怎能再添麻煩?”

諸葛清嵐剛要言語,便被諸葛淵攔住,他對趙謙道:“那你有何打算?”

趙謙略一思索,道:“崔司徒身為司徒,執掌百官任命,他安排眾多師兄弟,肯定會得罪不少鮮卑勳貴,我不願再為崔司徒多添麻煩,打算從此做一名江湖遊俠。而江湖遊俠,行事磊落的,多以替商旅押送貨物為生,我打算先去關中,尋一謀生手段,其他的事,另做打算。”

諸葛淵道:“為何去關中?”

趙謙道:“關中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乃兵家必爭之地。此地內有秦川沃土,外有山河四塞,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又對華北高屋建瓴。進可東出函谷關以圖天下,退可一封函谷關永保太平。周武王、秦始皇、漢高祖均憑之而成帝王霸業。現在天下甫定,人心未一,叛賊四起,在我看來,若想起兵,關中乃是首選。因此,關中定被諸多賊寇惦記。”

自古得關中者得天下,當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關中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三國時期,曹真、司馬懿鎮守關中,諸葛武侯難以前進一步,由此可見關中地理位置之佳。

諸葛淵暗暗讚道:“不錯。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鴻鵠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便問道:“為何起兵首選關中?”

趙謙道:“關中與平城不遠,若佔據此地,自函谷關出兵,可直取平城。都城被破,北方何愁不握囊中,北方在手,平天下又有何難?”

諸葛臨笑道:“數月前,我妹妹曾想在關中開一家醫館,當時我爹問她為何選關中,她說的,和趙兄說的甚是相似。”

趙謙臉色微紅,用餘光打量諸葛清嵐,見其俏臉緋紅,同樣用用餘光打量自己,不禁更加羞赧,忙將目光移向他處。

諸葛淵微微一笑,對趙謙道:“若真有你想的那麼簡單,中原又怎會數百年戰亂不休?”

趙謙頗有些羞赧,道:“晚輩愚鈍,令前輩見笑了。”

諸葛淵道:“你可知魏國為何選平城為都城?”

趙謙略一思索,道:“平城四面環山,可抵禦北方柔然,也可配合山河表裡的幷州以及太行八陘防禦南方宋國。不過平城氣候嚴寒,土質貧瘠,與肥沃的華北平原相隔著巍峨的太行山脈,糧食運輸極為不便,二十餘年前曾經發生旱災,不少人餓死,當時不少人建議遷都,不過崔司徒和周大人極力反對,此事才作罷。不過,在我看來,平城確非良久的定都之選。至於魏國為何定都平城,我也不知。”

王肅《悲平城》有云:“悲平城,驅馬入雲中。陰山常晦雪,荒松無罷風。”南北朝時期,中原氣溫偏低,偏於北方的平城更甚,災害頻繁,農業衰弱,而商業反而大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