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青衫無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七章 禮之成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四十七章 禮之成敗

古木參天,枝繁葉茂。密林之中,崔浩與遊彬驅馬緩行。

由於崔浩得罪整個朝野,刺殺他的人如過江之鯽。遊彬不敢大意,警惕地注視著四周,以防有變。

崔浩同樣眉頭微皺,遊目四望,道:“這條林道平日很少有人走動,但看今日痕跡,似有數千人走過。”

遊彬道:“有可能是趕往平城的商旅。”

崔浩道:“或許吧。”

二人行至一處靠近平城的村落,見整個村莊一片狼藉,房屋盡毀,哀聲遍野,哭聲動天。

二人眉皺如山,遊彬道:“這裡怎麼回事,難道是山賊屠村了嗎?”

崔浩道:“平城設有四方四維,置八部統帥領兵拱衛。此處與平城咫尺之遙,尋常山賊可沒此膽量。並且一般山賊只會搶些錢糧,不會全部搶完,更不會將房屋也一同摧毀,因為他們需要讓老百姓住在這裡,以便他們再來搶劫。”

遊彬道:“那這是怎麼回事?”

崔浩眉頭深鎖,沉默不言。二人下馬,來到一位老者面前,那名老者似是村長,正在組織一些青壯男子修葺房屋。崔浩道:“老人家,這裡發生什麼事了?”

那名老者不知眼前之人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崔浩,但見其衣衫潔白如雪,做工精細,知道絕非常人,不敢得罪,便道:“今日上午,來了一群流民,足有數千人,他們向我們討要食物。來者太多,我們根本拿不出食物,結果那群人指責我們小氣吝嗇,竟然直接開搶,將整個村的食物搶得一乾二淨。他們搶食物也就罷了,沒想到,我們村的十幾位如花少女,竟然被他們……”話未說完,已泣不成聲。

崔浩忙道:“那些少女現在何處?”

老者搖頭道:“全都死了。”

崔浩罵道:“混蛋。”他努力收斂心中怒意,對老者言道:“那些流民呢?”

老者道:“到平城去了。”

崔浩道:“我會派人前來幫您修復村莊,還望老人家儘量安撫村民。”然後轉身對遊彬道:“我們走。”

二人翻身上馬,策馬揚鞭,追風絕塵,眨眼之間,便來到平城。二人見城內有無數衣衫襤褸的流民,其中大多青眼赤須黃髮,狀類獼猴。

崔浩對守城官兵言道:“誰放他們進城的?”

一名官兵言道:“是太子下的命令。”

崔浩暗道:“平城危矣。”他扭頭對遊彬道:“你先命人收購城內糧食,並前去接濟剛才那個村莊,再派馬銳領兵嚴密監視這些流民,不能讓他們有所異動。”遊彬領命離開,崔浩策馬直奔皇宮。

皇宮太極殿上,皇帝拓跋燾、太子拓跋晃、尚書令劉潔正在商議流民一事。宗愛進殿對拓跋燾道:“陛下,崔司徒求見。”

拓跋燾道:“快請。”崔浩走進太極殿,向拓跋燾跪拜行禮。拓跋燾道:“免禮,賜座。”崔浩拜謝。

宗愛拿來拜壂,崔浩端坐其上。

拓跋晃道:“崔司徒未及更換朝服,便入殿拜見,如此貿貿然,未免有失禮儀?”

崔浩未做解釋,言道:“殿下僅觀他人舉止,不問因由,便妄下結論,如此汲汲然,未免有失公正?”

拓跋燾道:“算了,以後崔愛卿前來拜見,除了早朝時候,無需更換朝服。不過崔愛卿此次匆忙前來,所為何事?”

崔浩道:“乃是因為流民一事。”

拓跋燾道:“今日平城來了兩千流民,我已命太子全權負責。”

崔浩道:“平城有百萬百姓,寸土寸金,不知太子打算怎麼騰出能容納兩千人口的地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拓跋晃道:“兩千流民,並非小數,不如化整為零,將兩千流民散居在城中百姓家中,由朝廷給予補貼。”

崔浩道:“太子下得一手好棋啊,你一道教令,立德建功,大攬民心,卻要平城百姓勞心勞力。”

拓跋晃道:“崔司徒此話何意?”

崔浩道:“平城連年霜旱,比年不登,糧食短缺,平城不少百姓已赤貧如洗,你卻讓他們去濟寒賑貧?”

拓跋晃道:“糧食早已從各地源源不斷地押運而來,此事不成問題。”

崔浩道:“不成問題?糧食運來的有多少,平城貧民又有多少,太子殿下是否清楚?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太子貴為皇室貴胄,可曾知曉民間疾苦?”

拓跋晃啞口無言,劉潔道:“那依崔司徒所言,該當如何處理?”

崔浩並未理會劉潔,對拓跋燾道:“陛下,微臣以為,應當首先查清這些貧民來自何處。”

拓跋燾道:“我已命陳建前去探查。”

拓跋晃道:“不論這些貧民來自何處,為了大魏威儀,我們都不能置之不理。”

崔浩道:“為了大魏威儀,更應該善待自家百姓,而不是什麼不明來路的流民。”

拓跋晃道:“寬厚待民,施以恩惠,不分貴賤,方能獲取天下民心。”

崔浩道:“平城百姓遇到災害時,太子不聞不問,現在憑空出現一股流民,太子卻汲汲營營,一副慷慨賢明之態,如此寬厚待民,真令崔某大開眼界。”

拓跋晃道:“如若不能妥善安置流民,大魏威儀有減,人心思變,動盪四起,傷亡會更加慘重。”

崔浩道:“尊外而賤內,更會人心思變。”

劉潔道:“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崔司徒乃當時儒門之首,儒家一向以仁義為先,倘若對流民置之不理,中原又怎能被稱為禮儀之邦?”

崔浩道:“禮義成君子,君子未必須禮義,名利治小人,小人不可無名利。‘仁義’二字,不知造就了多少偽君子,‘禮儀之邦’四字,又不知使多少人厚外而賤內。為了救助那些流民,而使平城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如果這樣做,便算得上‘仁義’,算得上‘禮儀之邦’,那麼‘儒’之一字,不要也罷。”

當世第一名儒說出此言,其餘三人皆是目瞪口呆。

拓跋晃道:“僅僅是救助兩千流民,又怎麼會使平城百萬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