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鉅艦大萌最新章節列表 > 029 新艦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29 新艦1

887年3月,孫笑返校。

作為學生會長,返校之後的第一個任務,是接納今年新入學的學弟學妹們。

與之前設想的一樣,海軍大學又一次擴招了,雖然以前的前學堂已經遷往尚海,馬尾海大失去了近乎一半的老師和學生,但新招收的學員仍然超過300人,足足編制了6個男學員班和2個女學員班。

而且新同學中有幾個是真正出身顯赫的權貴,僅僅孫笑得到的名單,就有今魯王世子朱莊鈞,魏國公三子徐寧義,以及延平郡王世子鄭伯初。

這三位都是標準的世家子,魯王一系是少見的從太祖年間一直世襲到現在的宗室,甲申復國時魯王曾先後投身張蒼水和鄭成功軍中,還當過一段時間的監國,在宗室各支中也算是地位較為崇高的一支。

魏國公家的三公子,那就不用多說了,徐達的子孫,大明武勳第一世家,雖然現在已經沒那麼顯赫了,可終究還是第一等的權貴之一。

還有延平郡王世子鄭伯初,復國名將,曾經正經八百大破西夷收復臺島的鄭成功後代,在世祖皇帝重建的新大明,復國戰爭中崛起的新貴總是更顯赫一些的。

這三個人代表大明朝的三種生態——宗室、前明的舊勳貴、復國時期的新明勳貴。

他們的到來,證明了海軍大學和新式海軍,已經成為整個大明萬眾矚目的上升渠道,即使這些頂尖勳貴,想要維持家門不墜,來參加海軍也能算的上一個好出路!

現在畢竟還是個封建王朝,嚴校長也不敢怠慢這些權貴子弟,因而讓孫笑這位最出色的學生會長兼戰爭英雄帶帶這三個小子,爭取讓他們早日成才。

於是孫笑就專門把三人叫出來,認真的說道:“小王爺,小公爺,還有小……”

“姐夫,你叫我伯初就好。”延平郡王世子一臉坦然的說道。

“哈?姐夫?”這稱呼倒是反嚇了孫笑一跳。

“我們家與忠烈侯(張蒼水)家世代姻親,張姝瑩算是我表姐,你與她定親,所以我叫你姐夫,有什麼不對嗎?”

呵,原來是這麼回事。

話說到這,孫笑如何能不明白延平郡王家這是要給自己撐腰呢,嗯,或許也希望自己真能把鄭伯初帶成一位出色的海軍統帥吧。

畢竟初代延平郡王就是以擅長海戰而聞名的。

盯著孫笑與鄭伯初兩人看了一會,朱莊鈞也笑著說道:“來到這軍校,如同在軍中,什麼世子不提也罷。您既是長官又是前輩,直呼在下名字即可。”

“我也是,叫我徐寧義就行了。”徐家小公子緊接著說道:“我是來學本事報國的,在獲得配的上我家先祖的功勳之前,諸位大可當我不是魏國公家的人!”

“哈。”孫笑不明所以的笑了一下。

“你們真是這樣想的嗎?”

他面帶笑容的說道:

“我就當你們真的是吧,那麼接下來直到我畢業離校之前這兩年,你們三個就跟著我吧。我會幫助老師給你們配得上身份的訓練,讓你們早日成才,好光耀門楣的。”

鄭伯初等人猛地打了個寒顫。

大人,此事必有蹊蹺……

……

且不說孫笑打算怎麼對待可憐的新學弟們,887年對大明海軍來說是一個小爆發的年份。

4月,比另一個位面的歷史早了7個月的時間,從英格雷和德里至訂購的四艘巡洋艦又24艘魚雷艇全部回國。

按照之前南北兩洋達成的艦艇交換協議,四艘巡洋艦回國後全部加入北洋水師服役。

從英格雷購建的兩艘穹甲巡洋艦,被命名為“致遠”、“靖遠”。

標準排水量2350噸,最大航速18節,安裝3門203mm主炮(前2後1)和兩門152mm副炮(兩舷艦舯耳臺)。

最大航速比約定的16節快了整整2節,因此大明支付了阿姆斯特朗船廠6千兩獎金。

致遠級有一個新穎的地方——其3門203和2門152火炮都安裝帶液壓助退的新式炮架,雖然仍屬於架退炮行列,但比此時的克虜伯架退炮射速提高不少。

而從德里至訂購的兩艘裝甲巡洋艦,被明明為“經遠”、“來遠”。

標準排水量2900噸,最大航速16節,安裝2門210mm克虜伯炮(艦艏雙聯裝)和兩門150mm克虜伯炮(兩舷艦舯耳臺)。

不得不說,雖然經遠級比致遠級大了不少,但整體設計顯得位面有些中規中矩且保守。

火力上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所有主副炮都與北洋現有戰艦同口徑火炮相同,彈藥通用,但射速比致遠級差了一大截,火力輸出仍顯不足。

更要命的是,作為裝甲巡洋艦,經遠級的裝甲帶是拼接起來的,一旦被擊中,有介面斷裂的風險。而且作為一艘不足3千噸的小船,卻帶著5到9英寸厚的水線裝甲帶,結果就是為了減重,裝甲帶高度較低,一旦滿載,水線裝甲帶會處在水面之下,成為“水下裝甲帶”——也就是說,滿載的時候,經遠級的水線裝甲一點作用都不會有。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以,經過實際對比,大明不得不承認,致遠級從設計到製造,都比經遠級高出不少。

英格雷作為世界海洋的霸主,確實是有其道理的。

四艘巡洋艦回國後不久,大明立刻迫不及待的下達了新的造艦訂單。

原因是鄰國東瀛從英格雷訂購的兩艘新式巡洋艦“浪速”、“高千穗”(3700噸,18節,260mm炮2門,152mm炮6門)已經提前一步回到東瀛。

這兩艘航速極快,火力兇猛的巡洋艦給了大明很大的壓力,因此大明朝廷非常希望儘快得到新的軍艦,重新對東瀛海軍實現壓倒性優勢。

新訂單仍然是四艘巡洋艦,大明的要求是致遠級和浪速級(兩級巡洋艦同出一門)的放大型,最低噸位不低於4000噸,最高不超過5000噸,航速應該超過浪速級,按照致遠時的辦法,每超出一節額外給予船廠3000兩獎勵。

為了平衡貿易(也是為了達成明法戰爭時期的採購承諾),四艘巡洋艦仍舊是從英德兩國各訂購兩艘,只不過船型要求比較統一。

火炮方面,還是由著英德兩國各自發揮。

另外,雖然此時兩艘小型裝甲艦還未完工,但大明已經打定主意,在本土自造兩艘4000噸級新式快速巡洋艦,哪怕只是來料加工組裝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