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鉅艦大萌最新章節列表 > 040 工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40 工業

其他與海軍相關的工業方面,上半年津門制造局仿造出一批2倍口徑305mm榴彈,北洋試射後認為破壞力不足,殺傷力比實心穿甲彈也沒好到哪裡去,因此只接受兩千發,用作裝甲艦的訓練彈——這樣可以節約進口的長倍徑榴彈。

不過到了年底,津門制造局在技術上有所突破,第一批4倍口徑榴彈被製造出來,雖然還有些這樣那樣的毛病(比如公差比較大,一部分炮彈彈箍不合適,使用時必須先用銼刀銼幾下才能塞進炮膛)。

不過,這些毛病都可以在今後慢慢改進,大明有望在未來三到四年內,實現12寸主炮五成的彈藥自給率。

這樣,明法戰爭末期有戰艦無炮彈的窘境就不會再出現了(雖然仍需要儘可能節約炮彈)。

其他口徑的炮彈情況則更好一些,明軍中最常見的210和150克虜伯炮可以在三年內實現8成以上的自給,120克虜伯炮和各種小口徑炮彈可以完全自給。

比較麻煩的是法彌斯口徑的240和140,以及英格雷口徑的203和152,啊,對了,還有龍驤級那兩門蛋疼的260。

這五個口徑的炮彈供應現在還很成問題,大部分必須依賴進口。

這個時候,大明已經明顯感覺到炮裝雜亂帶來的壓力,海軍衙門方面已經開始提議統一口徑,簡化炮裝。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只不過到底是選擇效能更好,但大明接觸比較少的英格雷阿姆斯特朗系,還是大明已經有能力仿造一部分但效能明顯落後一些的德里至克虜伯系,現在暫時還沒有定論。

唯一確定的是,海軍所有法彌斯系艦炮都要在今後幾年進行更換——南洋的“大捷”號將用克虜伯的260替換法彌斯迦納的240,用150替換140,先把這兩種不上不下的口徑淘汰掉。

這樣南洋艦隊的“大捷”、“龍驤”、“虎威”三艦主炮可以統一炮裝,有6門炮的情況下,也可以讓朝廷下定決心仿造260的炮彈。

同樣要進行改造的還包括船政的幾艘小炮艦,全都是用克虜伯120炮替換140炮。

改造工作將在889年開始,890年底前全部結束。

至於其他主力艦的炮裝,暫時先維持原樣不動,等待朝廷和海軍衙門後續考察決定。

艦炮本身的仿造方面,克虜伯120、150兩種艦炮都已經可以自造,但更大口徑炮暫時都不行。

北洋工業正在嘗試仿造阿姆斯特朗的152炮,當然目前只是技術儲備,以便今後朝廷無論做出什麼決定,工廠方面都可以做出應對。

海軍之外,陸軍衙門在888年初選定毛瑟步槍和自造的快利步槍(正式稱呼是江南88式)為新軍制式槍械——禁衛師採用德里至造委員會888式栓動步槍,新軍採用快利式和委員會888式混裝。

改良軍使用落後一代以上的毛瑟871式和數量眾多的施耐德式混裝。

除此之外,禁衛軍成立了一個獨立重炮旅,這個旅級單位有兩個團,1團裝備斯柯達的210mm重型榴彈炮,2團裝備克虜伯的150mm榴彈炮。

還有一個近衛騎兵旅,兵力一千五百人,裝備馬刀和委員會88步槍的卡賓槍版。

……

民生工業方面,888年大明鋼鐵產量直線上升,這一年大明鋼產量突破20萬噸大關——與俄圖斯相當,是德里至的十分之一,法彌斯的三分之一,英格雷的十六分之一,美利堅的十五分之一。

這一年,大明的棉紗產量是世界第四,僅次於俄圖斯,但增長勢頭很猛,又在2到3年內超過俄圖斯的可能。

煤炭和焦煤產量都是世界第三,僅次於米利堅和英格雷。

增長最快的則是繅絲業,大明開發了使用豆粕增肥桑樹的技術,使得桑樹可以迅速長第二茬葉(原來歷史上這個技術是890年左右東瀛開發的,由此東瀛繅絲業開始壓倒華夏)。

在這一技術的支援下,大明繅絲業正在世界第一且領先世界第二的東瀛越來越多的道路上狂奔。

這個時代還沒有人意識到(除了孫笑),東瀛外匯支柱的繅絲業(南洋婦風俗業真不是什麼支柱)將會因此在未來幾年內被大明衝擊的七零八落,繅絲企業大面積倒閉破產,並且因此陷入一次財政危機。

進而引發他們鋌而走險,試圖武力挑戰大明,搶奪市場。

下一場戰爭,實際上從此時就算是已經開始了,只不過現在是全面備戰階段而已。

除了以上幾項,以及完全不開放的鹽業,大明在其他工業方面都處在列強眼裡不值一提的地步,不過進步都算很快。

主要銷售市場是面向本土,為此大明正在透過自建和購買兩個方式增加新式船舶數量——目前大明一百噸以上民用蒸汽船有100艘,朝廷有計劃在五年內增加到200艘以上,噸位不低於十萬噸。

為此,內閣頒佈《優秀船舶補貼辦法》,宣佈自造的一百噸以上,航速10節以上的蒸汽船,每噸給予補貼20兩。

購買的同等級蒸汽船,每噸給予補貼10兩。

這勢必催生一些小型民間船廠,為大明造船工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另外一項比較受重視的是馬匹產業。

大明在遼東、蒙兀、西北河套一帶,擁有50萬匹官馬,民間估計有同樣數量的民馬。

這個數量並不低,但蒙兀馬雖耐粗飼但質量不高,陸軍方面做的拖曳實驗表明,拉一門75mm克虜伯野戰炮,需要歐羅巴進口馬4匹,但用本土馬得6到8匹!

因此陸軍衙門在888年開始實行馬種改良計劃,打算從歐羅巴和西亞西亞一帶進口優良馬種,對本土馬進行大規模改良——要求是在30年內改良全部本土馬至少三代以上,官方馬匹擁有數量不低於100萬匹。

為此,大明從英格雷(所屬殖民地),德里至,奧斯曼,美利堅等國專門購買大量種馬,還在全國主要大城市開辦賽馬比賽,刺激民間牧馬業的發展。

牧馬行業配套的獸醫、種站、馬匹養護等行業也都在飛速發展。

有了更多的馬匹,自然也會有更多的運用,民間較為富裕的地方,畜力的利用率年年攀升,節約出來的人力大多進了工廠和礦山。

大城市中富人喜歡使用馬車,城市內的馬拉車輛公共交通也在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