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鉅艦大萌最新章節列表 > 036 國際形勢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36 國際形勢1

一強偵第一次攻擊釜山泊地收穫頗豐,除擊沉兩艘敵艦,以及孫笑沉三俘一幹掉4艘商船之外,“勇遠”號也幹掉3艘商船,之所以比孫笑少一艘,不是因為打的不如孫笑準(近距離對付無反抗能力的商船,命中率不會差太多),而是因為“勇遠”號為了取得最大戰果,多次對敵船展開魚雷攻擊。

結果魚雷全都沒有命中,這反而耽誤了攻擊效率,最後還是開炮擊沉了事。

戰後的統計,第一次釜山海戰,明軍一共幹掉7艘東瀛商船(其中一艘被俘),有4700名陸軍和超過200船員隨艦同沉,被俘者有1600多人,物資、彈藥和裝備損失無數。

算起來,差不多兩個聯隊的兵力就這樣連個水花都看不到就損失掉了。

當天夜間,大洋艦隊主力抵達釜山。第二天,發動針對釜山的強攻,東瀛陸軍嘗試使用岸炮抵抗,這當然是螳臂當車,逃入釜山港的商船還沒來得及卸貨,就遭到滅頂之災。

明軍在港內一直打到天黑,從容挑選合適的戰利品拖走,其餘看不上的就地擊沉。

結果,當時釜山港內的10艘運輸船,以及之前抵達的另外8艘,共計18艘中,有9艘被擊沉,9艘被俘虜。

這些商船所運載的物資,因為無法及時卸貨,也大多成了明軍的戰利品。

唯一值得東瀛人慶幸的是,他們運載的援軍倒是趁著大洋艦隊主力沒到的短暫空隙迅速登岸了,只不過這些所謂的援軍丟到了所有重武器和補給品,一半的人甚至在慌亂的登岸過程中連槍和隨身攜帶的乾糧袋都丟掉了。

也不知道東瀛軍在前線的兩個軍司令官山縣有朋和大山岩得到這樣的援軍會不會高興。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然,更大的可能是,他們已經沒有時間有什麼情緒了——不論高興還是懊惱都沒有。

在大洋艦隊南下的同時,明軍兩個集團軍的陸軍對漢江一代的東瀛軍發動大規模反擊。

有高麗義軍帶路的情況下,佔據絕對火力優勢的明軍在一天之內突破了東軍防線,隨即明軍投入騎兵部隊迅速擴大戰果。

兩天後,明軍將東軍的防禦重點北漢山與高麗王京隔絕開。12天以後,明軍攻克南漢山城,完成對漢江城的徹底包圍。

此時,東瀛軍隊在高麗有大約12萬人,但被明軍分割為三個集團,其中北漢山城有大約2萬人,漢江城有8萬人,這10萬軍隊都已近被明軍包圍,另外還有2萬人被隔絕在釜山。

8月8日,大洋艦隊發起對馬島攻勢,明軍一、二、三、四支隊的23艘戰艦對對馬島展開炮擊,2個小時之內即壓制了對馬島守軍的岸防炮臺,隨即7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攜帶機槍和甲板炮從島西側登陸。

東瀛軍並未拼死抵抗——現在對馬島上只有不足500名守軍,島主宗氏有一項是個很會見風使舵的,等到明軍佔領了炮臺,這個人立刻率領手下家臣掛起白旗投降。

對馬島易手以後,大洋艦隊分出兩個支隊的兵力攻擊濟州島,這個島更大一些,但以前屬於高麗,東瀛軍佔領這裡後,防禦力量更加薄弱,因此很快就被明軍佔領。

至此,大洋艦隊徹底封鎖了對馬海峽,高麗的十多萬東瀛軍隊,已經失去了一絲一毫的補給能力。

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人人都能看得出來,東瀛已經在這場戰爭中徹底失敗了。

不過東瀛人的性格普遍比較軸,至少此時,他們在倫敦的談判特使仍然沒有任何妥協的意思,前線的東瀛海陸軍也仍舊在拼死抵抗。

8月中旬,國際局勢有了一些變化,俄圖斯加緊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同時向遠東不斷增兵。

沙皇的俄圖斯甚至宣佈將從波羅的海艦隊抽調兩艘9500噸的裝甲艦,前往遠東!

念茲在茲要避免兩線作戰的德里志對沙皇抽調歐羅巴兵力去遠東的決定舉雙手歡迎,他們甚至願意提供幾艘加煤船伴隨行動,法彌斯雖然不希望俄圖斯削弱波羅的海艦隊,但出於法俄同盟的立場,也沒有特別激烈的反對。

唯獨英格雷人對俄圖斯的反應十分激烈,現在,他們已經認定俄圖斯與東瀛有一些私下裡的聯絡,這讓把東瀛看做自己手上棋子的英格雷人惱羞成怒,甚至一度揚言要在北海攔截俄圖斯前往遠東的艦隊。

大明對俄圖斯的反應也很靈敏,得知俄軍大舉東調以後,大明在北方各省釋出動員命令,黑河省、漠北省、西域省均得到一個新軍集團軍的增援,原定要參加高麗作戰的兩個後續集團軍也作為預備隊被留在駐地,並未進入高麗。

光興皇帝連續垂詢海軍大臣丁汝昌,後者表示,目前的俄圖斯海軍整體強於大明,但僅就太平洋艦隊來說完全不是大洋艦隊的對手,至於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強則強已,等他們跑到東方來增援,至少得要半年時間。

這種情況其實很像十年前的明法戰爭——明軍在主戰場上有主動權,敵人在總實力上有優勢,若是開戰,勝負如何,其實是未知數,雙方都有很大機會。

不過無論如何,丁汝昌都認為,大明沒必要接受俄圖斯的訛詐。

這一點倒是深合光興皇帝的心意。

明軍有信心在俄圖斯的干涉下打贏東瀛,不過俄圖斯畢竟是幫後者牽制了至少兩個集團軍,這讓東瀛內閣歡欣鼓舞,多日不出席內閣重臣會議的東瀛皇帝終於再次出現,並且還出言鼓勵了各位為戰爭奔忙的重臣們幾句。

這讓伊藤、西鄉、岡澤等人感動不已,一個個賭咒發誓要為大東瀛帝國取得勝利,死而後已。

另一個令伊藤等人感到欣喜的訊息是,英格雷雖然惱怒與東瀛與俄圖斯的私下聯絡,但卻沒有出手懲罰東瀛的意思,原因是,英格雷人現在似乎也擔憂明軍取得如此勝利後,會有些勢大難治。

畢竟大明太大了,若是即大又強,這樣的國家是不能被當做棋子看待的。

相反,東瀛的大小就好控制多了,因此,只有利益沒有朋友的英格雷仍然希望東瀛能夠保持一定實力——至少在大明違背英格雷利益的時候,英軍在東方能有個落腳點。

當然,在限制/對抗俄圖斯這件事上,大明與英格雷仍然是天然的盟友,至少現在,英格雷人沒有與大明直接最對的想法,他們現在願意做的,也不過是給東瀛人的某些戰略提供一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