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鉅艦大萌最新章節列表 > 037 國際形勢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37 國際形勢2

8月底的時候,錦衣衛海外部門傳回一個訊息,東瀛人繞過中立法,在拉美地區強國智利採購了幾艘二手戰艦。

這個時代的智利是拉美一霸,甚至之前還對米國進行過炮艦外交,進入19世紀末期後,拉美整體局勢緩和,於是智利做起賣舊買新的二手貨生意。

二手貨總歸是現貨,不用等待漫長的建造時間,這正符合東瀛人的需求。

據可靠情報宣稱,目前,東瀛人已經支付款項,確定從智利轉手兩艘不錯的巡洋艦:

其中之一是一流的穹甲巡洋艦“弗朗科恩卡拉達”號(又稱“白朗古恩卡拉達”),這艘巡洋艦的款式與明軍揚遠級和東瀛的“吉野”號基本相同,都是4000噸級阿姆斯特朗造新銳快速巡洋艦。

排水量4550噸,極速23節,安裝2門203mm和10門152mm速射炮,實力略強與“揚遠”和“吉野”,是一艘威脅很大的戰艦。

另外一艘是“艾絲美拉達”號。

這同樣是阿姆斯特朗造艦,也是世界上第一艘穹甲巡洋艦,排水量2950噸,極速18節,安裝2門254mm主炮和6門152mm速射炮。

這兩艘巡洋艦的實力都不算弱,而且東瀛人還有採購更多戰艦的想法,目前在採購列表中的戰艦,就有智力的一艘二等戰列艦(6900噸),兩艘巡洋艦(2050噸),兩艘小型巡洋艦(710噸),以及阿根廷的兩艘新銳巡洋艦(3700噸的“5月25日”號和3550噸的“7月9日”號)。

如果這些軍艦全部到貨,黃海海戰中的損失不說全部,至少也是恢復大半!

大明朝堂得知這一訊息,第一反應不是憤怒與拉美各國違背中立法,而是疑惑——東瀛人哪來的這麼多錢?

不說那些意向購艦,就是已經購買的巡洋艦,“弗朗科恩卡拉達”號一艘就出價35萬英鎊!

這可比一艘定遠級的價格還要高不少了!

真要有購買這麼多戰艦的錢,他們為什麼不在戰前先把船買回來?

後來,是外務部在歐羅巴的特使們傳回的訊息,解決了這一疑惑——東瀛人下了血本,以長崎、廣島、大阪、神戶、名古屋、橫濱、函館7個港口的租借權和內海內河無害航行權為抵押,向英、法、德、意、美、俄、荷七國銀行團貸款。

僅第一批借貸就高達9000萬円,相當於1000萬英鎊,另外還要在海外發行1500萬円的債券。

東瀛人這是在抵押主權,為了勝利已經不擇手段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一招還挺管用,至少號稱只有利益沒有朋友的英格雷人受不了誘惑,已經答應下來——從拉美購艦的中間商就是英格雷的怡和銀行。

接下來答應的,是對溫暖的不凍港夢寐以求的俄圖斯人,再然後是正在世界各地快速擴張,準備在遠東尋找立足點的德里志人和整天唸叨“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米利堅人。

然後是對南洋華土戰爭非常不忿,想著要給大明添些麻煩的尼德蘭人。

七國中只有法彌斯人對此並不積極,不過法彌斯與東瀛的關係不算壞,他們又是個高利貸帝國主義國家,因而最後也答應了東瀛的貸款請求,並且允許東瀛人在巴黎,面向法彌斯民間發行債券。

雖然因為戰局不利,歐羅巴民眾信心不足,面向民間的債券賣的並不好,不過官方對官方的貸款倒是十分順利。

英格雷、法彌斯、米利堅財團都很痛快的掏錢了,德里至、意利亞和尼德蘭的財團先預付了一部分,他們答應後續款項也會很快到賬。

唯有俄圖斯人,因為他們本來也窮,所以貸款什麼時候能夠到賬還沒有準期。

只不過現在似乎也不差這一家的財團了,東瀛依舊有了繼續戰爭的經濟資本。

有了錢,東瀛帝國自然可以放心大膽的做一些之前不敢做的事,買一些以前只能看著眼饞的玩具了。

得到確切訊息的大明內閣對此一時失語,他們還天真的以為歐羅巴列強真的會嚴格中立呢,這也算是列強給對西方國際關係仍舊有些懵懵懂懂的大明上了一課吧。

“白夷都是些見利忘義之輩!”

憤怒的光興皇帝如此說道。

……

遺憾的是,只是有錢的話,並不能扭轉前線的戰局,特別是至關重要的北漢山城/漢江一線。

8月底,就在大明內閣為東瀛搞到如此之多的資金而煩惱的時候,大明陸軍第二集團軍發起針對北漢山城的總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東瀛軍拼死抵抗,一天之內就打空了前線最後的炮彈儲備,而明軍的攻擊火力卻如暴風聚雨般打個不停,第二集團軍進行了整整兩天的炮火準備,期間夾雜著幾門280臼炮(來自海軍的繳獲)和305臼炮(海防軍調來的要塞炮)。

這些大口徑炮彈把北漢山城幾乎整個犁了一遍,飢寒交迫了半個多月的東瀛士兵只能蹲在塹壕裡抱頭蹲防,毫無還手之力。

炮擊停止後,明軍發動總攻,東瀛士兵在軍官的催促下反衝鋒,明軍照例是接戰前先進行一輪步槍齊射,而東瀛人則成了完全的刺刀兵。

挨了一輪排槍的東瀛軍與明軍迎頭對撞,兵力、體力都佔優勢的明軍在白刃戰中取得上風,雙方激戰四個小時,明軍把軍旗插在北漢山城的頂峰。

8月26日,明軍肅清北漢山城的敵人,徹底孤立了高麗王京的東瀛軍隊。

9月1日,休整數日之後,明軍對佔據高麗王都漢江的東瀛軍隊發起總攻,這次參戰的明軍超過10萬,陸軍火炮220門,其中包括280和305的大口徑臼炮,此外還有十多艘小型炮艇逆漢江而上,準備用艦炮支援攻擊。

這些小型炮艇是專門從南方調來的海關巡邏艦和長江水師的內河炮艦,吃水都很淺,很適合在漢江內作戰。

佔據漢江城附近所有制高點的明軍設定多個觀察哨,明軍在地圖上把漢江城劃分成多個小方格,然後引導炮兵一寸寸轟擊漢江。

這支龐大的“拆遷”炮隊按地圖分配射擊目標,每門炮要對自己分配到的方格射擊至少120發炮彈。

最終,兩天以內,明軍對漢江城傾瀉了大約30000發炮彈,把東瀛軍最後的士氣一舉打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