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鉅艦大萌最新章節列表 > 050 言和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50 言和2

大明和東瀛仍在談判桌上激烈交鋒,不過真正的戰場卻漸漸平靜下來。

明軍陸軍停在琵琶湖一代不再前進,海軍方面仍然封鎖著江戶灣,但大洋艦隊的登檢已經不是那麼嚴格了,中立國商船只要不是明目張膽運送武器,稍微夾帶一點,明軍也懶得再去管。

另外,大洋艦隊開始對東瀛人的漁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東瀛人現在正在鬧饑荒,能多打些魚也是好的。

為了對抗俄圖斯人,明軍提前釋放了部分俘虜,東瀛人用這些部隊彌補了第四師團的損失,同時組建一個臨時的第七師團,這樣他們就有近衛、第四和第七,總計三個師團約7萬人的兵力,外加10多萬民團。

而俄軍兵力比他們要少不少——目前在東瀛一共只有3萬人,因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威)港上凍了,俄軍沒辦法給扎蘇力奇提供及時補給和增援。

得到第四師團和第七師團的增援後,東瀛人倒是成功的把俄軍限制在青森一帶,只不過他們在南方直面明軍的隊伍已經連五千人都湊不出來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意味著,只要明軍繼續發動進攻,他們就有機會直接一路殺進江戶城。

何況大洋艦隊還在江戶灣外面溜達呢。

如此現實的軍事威脅,陸奧宗光也不得不承認東瀛已經事實上戰敗了,他一改以往的強硬姿態,放低身價,以近乎哀求的語氣希望大明能夠稍稍降低一些賠款。

而大明新的談判代表,內閣次輔大臣李少荃完全不為所動,堅持一分錢都不減,必須照原價賠償。

李少荃並不在乎東瀛人揹負如此鉅債之後該怎麼辦,他只知道,光興皇帝吞併東瀛的想法已經破產了,即將開始的國內大改革,將會缺乏一次滅國大功作為支撐。

因而皇帝急需大量現金,用以收買國內可以收買的階層,以打擊那些跟不上形勢的勢力。

所以李少荃不能退讓,4億兩,必須一分不少的帶回大明!

……

到二月份,在俄軍進展不順的情況下,為了配合談判桌上對東瀛的威逼,大洋艦隊發動針對江戶灣的攻擊。

所有戰艦以支隊的形勢強闖江戶灣,與東瀛聯合艦隊殘餘艦艇以及岸防炮臺交戰,海軍陸戰隊在房總半島登陸,連續擊潰少數東瀛陸軍的抵抗,從側翼威脅江戶。

到2月15日,在艦隊的配合下,陸戰隊第一旅先後攻陷館山、富津、君津和木更津。

江戶灣岸防體系半壁江山已經崩潰。

2月17,明軍跨過江戶灣進攻橫濱,拔刀隊在巷戰中造成陸戰隊百多人的傷亡,不過拔刀隊一千餘人也被擊潰,橫濱易手。

攻擊橫濱期間,久困江戶灣的聯合艦隊殘餘戰艦曾經嘗試出港阻止,但被一強偵擊潰,“揚遠”、“超遠”擊沉了舊式巡洋艦“武藏”,“勇遠”也彌補了自己的過錯,抓住機會一舉擊沉巡洋艦“和泉”。

聯合艦隊曾經嘗試使用魚雷艇夜襲明軍,不過被孫笑識破,“威遠”號大開殺戒,一次性擊沉6艘魚雷艇,並且強迫另外10、16號兩艘投降。

2月19日,明軍完成對橫須賀的包圍,隨即強攻橫須賀。

2月21日,聯合艦隊最後一任司令長官東鄉平三郎乘坐第12號魚雷艇登上“龍威”號,向劉步蟾遞交投降書。

當天下午,東鄉返回橫須賀之後,與海軍軍令部長樺山紀資一起自殺謝罪,殘餘東瀛艦艇——防護巡洋艦“浪速”、舊式巡洋艦“葛城”、小型炮艦“鳳翔”,風帆訓練艦“幹珠”,以及魚雷艇1、2、3、4(四艘同級,40噸)號,和12、13、15、17(四艘同級,54噸)號,輔助巡洋艦“西京丸”號等共13艘艦艇降旗投降,被大洋艦隊接收。

除此之外,大洋艦隊還拖走了東瀛人自行建造,但尚未完成的“宮古”號通報艦(完工40%,排水量1770噸,航速21節,可以看做八重山的發展型)。

至此,聯合艦隊徹徹底底的全軍覆滅了。

2月23日,大洋艦隊第一次直接炮擊江戶!

艦隊發射炮彈1190發,殺傷數百市民,造成一次中等規模火災(使用了從聯合艦隊那裡繳獲的苦味酸炮彈),並且引起巨大社會動盪。

2月25日,再也無戲可唱的東瀛皇帝下詔,命令陸奧宗光立刻全面同意大明的談判條款,向大明投降。

一天以後,2月26日,明東《尚海條約》正式簽訂。

1、東瀛同意向大明3.5億兩(含贖地費)、高麗軍費5千萬兩,琉球1千萬兩。

2、東瀛付清賠款後,明軍撤出本州島和四國島,但“委任託管”九州島。

3、東瀛全境對大明開放,允許明人自由居住、旅行、開礦、修路、設廠。

大明雖然沒有把東瀛完整的吞下,但也獲得了巨大的權利和利益,實際收入還是能夠令人滿意的。

2月26日當天,甲午戰爭正式宣告結束。

當然,大明可以享受勝利的果實了,卻不意味著東瀛人已經能夠止損。

首先,東瀛人顯然沒有能力支付高達4.1億兩的賠款,而他們不付錢明軍就不會從關西撤退。

所以東瀛人不得不向英格雷、法彌斯、米利堅等國銀行團提出大額貸款——後來大明的新興銀行家們也摻了一手,也向東瀛人提供了一部分資金。

作為抵押,東瀛人將大阪租借給英格雷、名古屋租借給法彌斯、靜岡租借給米利堅、廣島租借給大明。

同時,江戶灣全面開放,英格雷人控制橫濱、法彌斯控制川崎、米利堅人控制千葉、大明控制橫須賀,其他各國商船也有權利自由進出江戶灣。

英法米明四國聯合在江戶城內建立租界區,控制東瀛海關。

付出這麼大主權代價,四國同意向東瀛貸款——不是4億兩,而是5億兩!

因為東瀛除了支付賠款,還得湊軍費支撐部隊繼續抵抗俄圖斯軍隊呢。

大明又抓住一個不錯的賺錢機會,陸軍將從東瀛繳獲的2萬條步槍,60門火炮以及大量彈藥返銷給東瀛人——這些武器都是比較老舊的村田13/18式步槍或更落後一點的施耐德步槍,武器雖然並不先進,但至少都是東瀛士兵熟悉的,而且也比火繩槍或東瀛刀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