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鉅艦大萌最新章節列表 > 025 不斷加強軍備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25 不斷加強軍備2

雖然沒有在艦艇上採用克虜伯105速射炮,但在899年以後,大明海軍部委託江南海軍兵工廠仿造一批同型號火炮,並進行了十分頻繁的105炮射擊實驗。

最終,海軍部得出結論,105速射炮的破壞力不如120,不過因為採取整裝彈而且使用無煙火藥作為發射藥,這種火炮的技術效能是遠超阿姆斯特朗120速射炮的。

因此,明軍艦炮的下一步改進方向應該是整裝彈+無煙火藥。

改進的首要方向就是120速射炮的彈藥——超過這個口徑的整裝彈太沉重了,反而影響射速發揮(歷史上最大口徑的整裝彈似乎是二戰時期鬼子的155防空炮,除此之外是毛子的130)。

中口徑速射炮的整裝彈改裝工作只是剛剛開始,不過裝填苦味酸的工作已經基本完成——邱寶仁在馬尼拉灣用的就是這種炮彈,威力相當可觀。

另外大口徑炮彈的被冒化進展十分順利,只是延時印信的設計工作還沒有成功,對此有些著急的海軍部不得不選擇引進德里至的技術支持——這個時代世界上已經有非常妥當的延遲印信了,德里至和英格雷都有,只不過他們都沒有結合到大口徑炮彈上。

大約在899年10月份左右,明軍得到了第一批裝填TNT,有被冒的延時印信305mm炮彈。

在11月份的一次實彈射擊測試中,“陣電”號戰列艦的主炮一舉擊穿一塊254mm哈維裝甲板,並且餘勢未消,重重砸在目標裝甲板後10米開外的土堆裡爆炸。

實驗成功了!

大明海軍第一次有了一種領先世界的技術。

當然,目前這種炮彈還得嚴格保密,以免被俄圖斯迅速趕上,畢竟只要更正思想,被帽穿甲彈並無太大技術難題。

……

大明海軍不斷增強自己實力的時候,陸軍方面也在瘋狂擴充實力。

到899年底,練營部隊已經基本全部被裁撤,陸軍形成17個新軍師和22個改良軍師共39個步兵師,1個獨立重炮旅,1個騎兵旅,大量要塞炮兵團、邊防軍團、工兵團、輜重團等編制,合計60萬常備軍的龐大軍事力量。

一旦開戰,經過簡單的初期動員,陸軍總兵力就能迅速擴充到90萬人。

而且這還不算屬於海軍的海防團、海防要塞炮兵團、海軍陸戰隊一個師另一個旅(陸戰隊重炮旅)。

只論常備軍兵力,大明已經是世界一流水準。

然而即使這樣,陸軍部方面也沒有滿足,陸軍方面提出在5年內把常備軍事力量擴充一半,達到常備軍90萬人,三個月內可額外動員60萬人的規模,內閣方面正在審議這個提案。

武器方面,陸軍漢陽兵工廠結合毛瑟和曼利夏步槍的特色,設計出漢陽99式7.5mm步槍,這種步槍的效能大致處在列強制式步槍的中游水準,不算特別出色,但也沒有落後的地方,總的來說,很中庸。

不過99式步槍最大的好處就是大明有完全版權,可以自行大量製造以供應軍隊。

目前99式步槍已經開始量產供應新軍,而改良軍方面還在使用較為舊式的委員會步槍和快利步槍。

炮兵方面,新軍每個步兵師有野炮54門(9個75mm野戰炮兵連,每連6門炮),山炮18門(3個75mm山炮連)。

改良軍缺三個野炮連,只有36門75mm野炮,山炮連用57mm炮充數。

此外,每個軍級單位額外編制重炮18門(2個120mm+1個150mm重炮連)。

明軍方面有一個很大的有點,那就是他們對機槍有著異乎尋常的興趣——明軍歷來尋求大容彈量,射速快的武器(從三眼銃時代就開始了),另外在剛剛結束的馬尼拉戰役中,明軍機槍瘋狂殺戮呂宋起義軍,讓明軍注意到機槍的強大威力(甲午戰爭中機槍的表現也很亮眼)。

因而明軍每個步兵連都有6挺漢陽/馬克沁重機槍(改良軍用格林機槍充數),因而明軍是此時世界上機槍裝備量最大的國家。

明軍有大量原版的馬克沁,同時也有漢陽兵工廠仿造的7.5mm98式,後者正在逐漸替代前者,以簡化後勤。

……

除了大明本身軍事實力的征戰以外,高麗、琉球兩個屬國的軍力也在膨脹。

高麗陸軍打算在904年之前增加3個常備陸軍師,而且把國王近衛師加強到明軍新軍的水準(其他步兵師依舊是改良軍裝備)。

武器裝備方面,高麗人開始逐漸淘汰甲午戰爭後明軍以運費價格處理來的村田步槍,更換大明的漢陽99式和快利式,以此把自己的軍隊與明軍的後勤統一成一個整體。

海軍方面,原本計劃中的4艘巡洋艦均已服役,而高麗打算補充採購兩艘新艦,以此組成一個完整的巡洋艦支隊,這樣一旦開戰,高麗海軍可以無縫銜接到大明海軍的指揮系統中。

兩艘新巡洋艦的合同理所當然的又落到大明手裡,這次獲得訂單的是新興的青島造船廠和連雲港造船廠。

兩艦屬於同一級別,排水量2700噸,航速20節,火力為2門152速射炮+6門120速射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整體而言,這是一款效能不錯的三等巡洋艦(接近二等巡洋艦的戰鬥力),屬於典型的阿姆斯特朗樣式(由此可見阿姆斯特朗船廠對大明海軍的影響力)。

這兩艦的順利完工不僅是增強了高麗海軍的戰鬥力,更重要的是證明了大明國內造艦水準的提高——即使青島、連雲港造船廠這樣的新興廠家,也已經具備建造優秀戰艦的能力了!

這樣,原有的大型船廠,如江南造船廠、黃埔造船廠,就可以轉而去專心學習建造一等巡洋艦甚至戰列艦這樣的主力艦種。

大明海軍不僅僅是在艦艇存量,甚至開始在造艦能力上迅速追趕世界列強。

琉球海軍的情況也差不多,在獲得4艘偵察艦之後,琉球海軍學習高麗人緊跟大明爸爸步伐的建軍方針,主動提出從馬尾造船廠再訂購兩艘偵察艦的合同,以此組成一個完整的偵察艦支隊,以便在必要的時候直接併入大明海軍建制作戰。

琉球人甚至更近一步,提出聘請大明海軍軍官擔任或兼任琉球海軍司令職務!

這不是孫笑在東瀛海軍那樣的顧問,也不是總教習,是真的直接指揮整個琉球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