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鉅艦大萌最新章節列表 > 008 馬江海戰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08 馬江海戰3

迅速擊沉明軍兩艘小炮艦後,法軍轉向集中攻擊剩下三艘,此時“福勝”號已經被“益士弼”號連續擊中兩次,一門70磅炮被摧毀,19人傷亡。

奇蹟般的,只剩一門炮的“福勝”號接下來也連續命中對方兩次!只可惜70磅炮威力不足,並未給法軍帶來多大損害,只是讓法軍付出2死3傷的代價。

法軍巡洋艦轉移火力後,“福勝”號的好運氣也就到頭了,這艘單薄的小炮艦短時間內被對方命中五炮,大部分船員傷亡,上層建築燒的一塌糊塗,完全失去了戰鬥力。

隨後法軍把火力轉向後面的“鎮濤”號,之前已經被“野貓”號擊中一次,並被諾登飛速射炮來回掃射甲板的“鎮濤”號試圖脫離戰場,但它的航速不足,沒能成功,最終也被追上擊沉。

明軍第二艦列僅存的“藝新”號艦長見此場景,知道此時就算是逃也根本逃不掉,於是一咬牙,下令本艦仿效“福星”號,加速撞擊當前的法艦“蝮蛇”號。

這一刻,法軍主要火力還在追擊“鎮濤”,直面“藝新”的仍然只有“蝮蛇”一艘,看著氣勢洶洶向自己撲過來的“藝新”,法彌斯艦長心中大驚,下令集中全部火力轟擊明艦,同時拼命用旗語向周邊友艦求援。

“蝮蛇”號上只有兩門諾登飛速射炮,不能像巡洋艦那樣迅速逼停一艘差不多大小的戰艦,因此它雖然給“藝新”造成重大傷亡,但未能阻止明軍撞擊。

轟隆一聲巨響,開足馬力的“藝新”號的船頭徑直撞在“蝮蛇”號側舷靠前的位置上,在陣陣令人牙酸的木頭斷裂聲中,兩艘木殼炮艦艦體破裂,同時大量進水。

兩艘瀕死的戰艦幾乎同時在零距離上給了對方最後一輪炮擊,“藝新”被命中四次,艦艏斷裂沉沒,“蝮蛇”的水線處被70磅炮擊穿,這加速了進水,這艘470噸的炮艦開始迅速傾斜,艦長不得不下令棄艦。

炮艦“蝮蛇”號成了這場戰爭中明軍取得的第一個海戰擊沉戰果。

五換一,聽起來十分吃虧,但考慮到雙方巨大的硬實力差距,能幹掉一艘法艦,明軍的表現已經可以說是非常出色了。

與此同時,明軍旗艦“揚武”號和炮艦“琛航”號仍在圍攻法艦“杜居士路因”。

其實,從噸位上來說,兩艘明艦加起來都比法艦小差不多700噸,而且法艦是一艘鐵殼巡洋艦,防護力遠超明軍兩艘木殼戰艦,火力上更是不用說。

但“杜居士路因”此時畢竟已經身受重創,左舷迎戰側所有140mm炮都已經被摧毀,速射炮損失一半,船體起火,人員傷亡慘重,指揮系統全滅,在以二打一的情況下,明軍還是一點一滴不斷積累著自己的優勢。

14時35分,“揚武”號用一發150磅炮彈摧毀了一門190mm艦炮,但兩分鍾後,法艦一發190mm炮反過來在“揚武”號上層甲板位置開了個大洞。

14時38分,“琛航”號摧毀了法艦迎戰側最後一門大口徑艦炮,於是“杜居士路因”不得不在敵前嘗試危險的轉向,準備用無傷的右側繼續戰鬥。

差不多十五分鍾的時間裡,法艦毫無還手之力,只能任由明艦發揮,明軍自然毫不客氣,“揚武”和“琛航”甚至逼近到不足兩百米的距離上,向“杜居士路因”傾瀉全部火力。

在此期間,法艦被接連命中二十次!大火蔓延全艦,走投無路的水兵慘叫著直接跳進海里,這艘龐大的法彌斯戰艦最終未能完成轉向,死魚一樣癱瘓在海面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若不是前膛炮彈破壞力不足,法軍本應付出更大代價。

不過這也已經足夠了,“杜居士路因”已經無可救藥,兩艘明艦上歡聲雷動,不依不饒的圍上來繼續攻擊,非得徹底擊沉這艘大艦不可。

明軍高興的太早了,而且他們把太多的精力放在這艘已經必死的敵艦上,根本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另一側,兩艘鬼鬼祟祟的小艇正在急速靠近。

這是法軍杆雷艇45號和46號,兩艇正準備攻擊有些得意忘形的明軍戰艦。

45號選擇攻擊“揚武”,46號負責對付“琛航”。

位置靠後的“琛航”首先被擊中,13公斤的雷頭在“琛航”左舷側後方炸開一個大洞,海水大量湧入,同時爆炸還摧毀了船舵和一副螺旋槳,使本艦航速從10節迅速跌落到區區2節!

“揚武”號這才發現情況不對,水兵們指著從“琛航”側舷鑽出的45號艇大聲示警,炮手們迅速裝填,用這一側所有火炮射擊這艘小艇。

炮聲隆隆,聲勢浩大,但此時雙方距離太近,明軍射界不足,根本沒法取得命中。

更要命的是,“揚武”號上沒有速射炮,無法迅速擊沉這種航速高達18節的小艇!

致命的一刻來臨了,明軍水兵不得不集結在船舷,用步槍射擊法軍,而全部船員都在內部操作的杆雷艇頂著這種孱弱的火力逼近到“揚武”號近前,船頭長杆猛的伸出,上面挑著的雷頭重重撞在“揚武”號艦體舯部……。

戰局急轉直下,雖然已經幹掉兩艘法艦,但明軍第二艦列五艘炮艦已經全部戰沉,第一艦列也有一艦沉沒,另有包括旗艦在內的兩艘千噸大艦癱瘓,雖然暫時未沉,但那也只是早晚而已。

最後一個小戰場上,僅存的三艘明軍炮艦已經被三艘大得多也強得多的法彌斯巡洋艦打得抬不起頭來,在法軍得到解決第二艦列的另外四艘戰艦支援後,明軍幾近崩潰,三艘炮艦不得不轉向,嘗試向閩江上游逃亡。

法軍窮追不捨,“窩爾達”號一馬當先,憑藉航速優勢繞到前方,堵住明軍逃路,“伏波”、“飛雲”、“濟安”三艦又不得不轉向羅星塔附近,試圖搶灘擱淺,讓船上水兵有一線逃生的機會。

在這最後的戰場上,大家都把目光放在到處逃竄的三艘明艦上面,因此無論是法彌斯人還是明軍,沒有人注意到有一發炮彈從羅星塔右側一座小山坳裡鑽出,越過法艦“窩爾達”號的艦舯桅杆,砸在兩百碼外的江面上。